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针灸手册

皮部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中国针灸手册》第81页(631字)

皮部是指十二经络系统在皮肤的分部,《素问·皮部论篇》说:“皮有分部”;“皮者,脉之部也”。十二经脉及其所属络脉,在体表有一定的分布范围,相应就有十二皮部的分野,各经皮部也可以说是该经在人体表面的反应区。人体上不同的皮肤部分,都代表一定的经络渗灌区域。在外邪内传时,某部分皮部受了外邪,其所相关的经络就会引起病变,甚则入传内部联属的脏腑,发生严重的疾病,所以《灵枢》说:“诸阳之会,皆在于面,(邪)中人也,……中于面,则下阳明,中于项,则下太阳,中于颊,则下少阳”。可见不同皮部受了外邪,会引起不同经络的疾病。后人运用这种认识,发展为伤寒六经传变的理论,在中医学领域中具有深刻的影响。

在诊断上,外科以痈疽发生的皮肤部位来辨别致病的经脉和内脏。在望诊中,观察面部的五色,可以推断内脏所生的疾病。

在临床治疗方面,古代文献记载了专刺皮肤的“半刺”、“毛刺”等方法。近代发展的“皮肤针”、“皮内针”、“腕踝针”等,还有利用皮肤吸收药物的作用,结合经络穴位理论形成的敷贴疗法,以及温灸,热熨等温热疗法,都是通过皮肤起治疗影响,也是皮部理论在治疗方面的运用。

至于十二经皮部的分布区域,大致和经脉循行所过的部位一致,至于严格的区别古人没有详细的记载,这还有待于作进一步的探讨。

上一篇:足六经根结 下一篇:中国针灸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