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针灸手册

前后的联系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中国针灸手册》第92页(770字)

前和后是指人体的腹侧和背侧。经络学说以经脉的分布说明人体“纵向”的联系。此外,又有关于前后之间“横向”联系的论述。古人提出的“胸气之街”和“腹气之街”,就是指胸部和腹部的经气存在着前后横向性的通道。《灵枢·卫气》说:“气在胸者,止之膺与背俞;气在腹者,止之背俞与冲脉。”“膺”是胸部的两侧,“冲脉”的分布路线主要在腹部,“背俞”穴都分布在背部,在足太阳经上。据此可以看出,古人从临床实践中已体验到,人体的体腔与体表、前胸与后背之间,包括体腔内的脏腑与体表的胸背之间存在着横向的功能联系,此即“气街”。

这种联系的功能也可以从经络的分布来理解。任、督两脉,一行于腹,一行于背,通过分支的连接,使胸腹背腰等部的经脉都沟通了脉气,其中特别重要的是督脉。督脉的主干虽然分布在背部正中线,但以足太阳经在背部的经脉为分支;同时,它的络脉在背部“左右别走太阳”,构成了督脉和足太阳经按脊椎的横向性联系。督脉之气又与任脉、冲脉相通。冲脉,前以足少阴经为主干,后以督脉为支脉,还受纳足阳明的脉气,对沟通前后加强胸腹与背腰的联系也有重要的作用。带脉从督脉分出,横贯腰腹,沟通腰部和腹部的脉气。此外,督脉的络脉分布在背部,任脉的络脉分布在腹部,脾之大络分布在侧身部,通过这三条分布在躯干前、后、侧部的络脉,更加强了人体前后横向性的联系。

人体的前后联系还可以从脏腑之气通达的范围来理解。脏腑在体腔内,其作用并不是孤立的。它们在体表除了有其所络属的经络外,还各在背部足太阳经上有它们的相应代表区,这就是脏腑的背俞穴。五脏六腑在背部体表有背俞穴为代表区,在胸腹部有募穴为代表区,这是背腹和体腔之间存在着前后内外统一联系的具体表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