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针灸手册

多发性大动脉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中国针灸手册》第307页(1128字)

多发性大动脉炎系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进行性的非特异性炎症,使管腔产生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少数可形成动脉瘤。本病又称无脉症、主动脉弓综合征。

【诊断要点】

(1)早期有非特异性全身症状,如低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关节和病变动脉疼痛等。以后渐出现血管腔狭窄或闭塞所造成的缺血症状,视受累血管的不同而异。患侧上肢缺血,可出现肢体沉重、疼痛和冷感;患侧下肢缺血,可出现肢体麻木、发凉、无力、疼痛和间隙性跛行等症。

(2)病变血管处有血管杂音和震颤,远端的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血压降低或测不出。

(3)血管造影可确定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类型。

【治疗】

1.体针 取穴:上肢受累取人迎、肩髃、曲池、尺泽、内关、太渊、合谷;下肢受累取气冲、髀关、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冲阳。方法:进针得气后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手法,留针1-3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2.灸法 取穴:同“体针”(去人迎、气冲)。方法:进针得气后用温针灸法,每穴灸3-5壮,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

3.耳针 取穴:热穴(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稍下)、患肢相应点,配以交感、神门、心、肝、脾、肺、皮质下。方法:每次取主穴和2-3个配穴,每次针刺一侧,针刺后连续捻转0.5-1分钟,中强刺激,留针1-2小时,隔30分钟运针1次;或用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压,令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4次,两耳交替进行,每日或隔日1次,7次为一疗程。

【备注】

(1)本病多发于40岁以下的青年,以女性多见。

(2)针灸疗法对稳定期患者肢体缺血症状和疼痛有一定的疗效。心、脑、肾、肺动脉等缺血症状的针灸治疗可分别参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血管意外、高血压、肺心病等有关章节。对活动期患者应积极采取中西医药物综合治疗措施,以矫正或改善血运。

(3)本病属中医学“无脉证”、“痹证”的范畴。

(4)注意保暖,避免风寒刺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