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针灸手册

贫血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中国针灸手册》第416页(1111字)

贫血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人体周围血液中红细胞总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的综合病征。缺铁性贫血为最常见。

【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的轻重主要决定于贫血的程度及其发生的速度。

(1)一般表现为头晕耳鸣、面色苍白、倦怠乏力、心慌气急,甚则出现眩晕或晕厥等,严重者有本病特有的改变,如指甲扁平、不光整、脆薄易裂、反甲;皮肤干燥、萎缩;毛发干燥、脱落。

(2)实验室检查 周围血液中红细胞总数减少,血红蛋白含量比红细胞减少更为明显。

【治疗】

1.体针 取穴:(1)大椎、膈俞、膏肓俞、脾俞、肾俞;(2)气海、足三里、悬钟、太溪。两组交替使用。方法:针刺用补法,留针30分钟,间隔10分钟运针1次,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2.灸法 取穴:膈俞、脾俞、三焦俞、关元、足三里。每次选3穴。方法:用小艾炷灸5-7壮,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3.水针 取穴:心俞、膈俞、脾俞为主穴,足三里、悬钟为配穴。每次选主穴、配穴各1个。方法:用维生素B12每穴注入50微克,或取5%当归液,每穴注入0.5毫升,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4.耳穴 取穴:(1)皮质下、膈、肝、肾;(2)内分泌、肾上腺。每次选用1组穴位。方法:用揿针埋3日,两组交替使用。

5.埋线 取穴:肝俞、脾俞、肾俞、血海。方法:按穴位埋线操作常规,用肠线埋藏,每次选取2穴,15日埋线1次。

【备注】

(1)贫血属于中医“虚劳”范畴,针灸对本病有较好的疗效,但需坚持治疗,并祛除病因,如积极治疗钩虫病、痔疮、月经过多等慢性失血,停用致病药物等。

(2)增加营养,注意进食含铁及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如黄豆、蛋、瘦肉、肝脏及动物血等。

(3)防治感染。贫血患者,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易感受外邪,发生继发感染,必须及时治疗,迅速控制感染。

上一篇:肥胖症 下一篇:痹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