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针灸手册

妊娠恶阻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中国针灸手册》第495页(1569字)

妊娠后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厌食,或食入即吐者,称为“恶阻”。若仅见恶心偏食,或晨间偶有呕吐痰涎,为妊娠早期常有的反应,3个月以后可自然消失。

【发病因素】

(1)受孕之后,经血不泻,冲任气盛,若脾胃素虚,冲气上逆,胃失和降而呕恶。

(2)阴血不足,肝气偏旺,肝旺侮胃,胃失和降而呕恶。

【辨证分型】

(1)脾胃虚弱:妊娠以后,恶心呕吐,食入即吐,口淡或呕吐清涎,神疲倦怠,舌淡苔白润,脉缓滑无力。

(2)肝胃不和:妊娠初期,呕吐酸水或苦水,胸满胁痛,暖气叹息,头胀头晕,烦渴口苦,苔微黄,脉弦滑。

【治疗】

治则:调气和中,降逆止呕。

1.体针 取穴: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太冲、丰隆。方法:酌取3-4穴,针用补法,轻刺激,留针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2.水针 取穴:天突、中脘、内关。方法:每穴注入0.5毫升的维生素B1,每日1次。

3.耳针 取穴:胃、脾、肝、神门、交感、膈。方法:每次取2-3穴,毫针轻刺,留针20-30分钟。左右耳交替,也可用耳穴埋针或压丸法。

【现代临床举例】

(1)赵氏以针灸治疗妊娠恶阻39例,胃虚取足三里、太冲为主,配中脘、内关,均用补法;肝热型取太冲(平补平泻)、足三里(补法)为主,配阳陵泉(平补平泻);痰浊型取丰隆(平补平泻)、足三里(补法)为主,配内关(补法)。一般留针30-40分钟,中间行针2-3次,每天针刺2次,间隔6-8小时,病情缓解后改为每日1次。针治5-7日有效(呕吐停止,能进食)33例,无效1例。(赵海俊,中国针灸,1985;5(1):10)

(2)俞氏治疗妊娠恶阻48例,采用①穴位注射,取肝俞至胃俞线的压痛点,足三里或阳陵泉,以黄芩或板蓝根注射液每穴1毫升,每次4穴。②针刺中脘,留针30分钟,肝热型加阳陵泉、太冲;胃虚型加足三里;痰滞型加肺俞、丰隆。③灸治法,先灸背俞,后灸中脘、膻中,共15分钟。每日1次。结果,经治疗5天内显效者47例,6天者仅1例。(俞寿亲,新中医,1983;(3):48)

【古代文献选录】

《医学纲目》卷十七:“(心)妊孕寒热往来,咳嗽血痰,或呕吐不食,无方,或喘满乳脊相应痛,或口中唾如霜雪,出语无声,或耳鸣,或痰涎,日夜数碗,误用热药之故也:风门、魂户、支沟、间使。”

【备注】

(1)针灸治疗本病有较好效果。若恶阻严重,出现脱水、酸中毒、黄疸等,须配合药物治疗,严重者可考虑终止妊娠。

(2)针治时取穴不宜过多,手法不宜太重,以免影响胎气。

(3)妊娠期间尚有其他原因可出现呕吐症状,如胃炎、阑尾炎等,应注意鉴别。

上一篇:妊娠呕吐 下一篇:中国针灸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