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针灸手册

急慢性鼻窦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中国针灸手册》第556页(1212字)

急性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的鼻窦黏膜急性化脓性炎症,中医称“鼻渊”。慢性鼻窦炎常继发于急性化脓性鼻窦炎,可单发于一侧鼻窦,常为多发性。

【诊断要点】

(1)常继发于上感或急性鼻炎,可出现畏寒、发热、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局部可见鼻塞、暂时性嗅觉减退或丧失,大量脓浊涕,头痛及局部疼痛。检查可见鼻窦附近皮肤及软组织红肿,有压痛。鼻腔检查示鼻黏膜充血,肿胀以病窦口为甚,X线鼻窦摄片示鼻窦黏膜增厚。

(2)慢性者有急性鼻窦炎病史,多黏脓涕,晨起增多,午后逐渐减少,鼻塞。头痛部位固定,白天重,入夜减轻。嗅觉减退或消失,全身症状不明显。鼻腔黏膜慢性充血、肿胀或肥厚,中鼻甲肥大或息肉样变,中鼻道变窄,黏膜水肿,X线鼻窦摄片示窦内黏膜增厚,有时可见液平面或息肉阴影。

【治疗】

1.体针 取穴:迎香、印堂、上星、合谷、少泽,如伴发热加列缺、大椎;头痛甚者加太阳、丝竹空、头维。方法:迎香穴针尖透向四白,进针0.5寸左右,中等刺激,用导气法,以针感向鼻部放散为宜。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运针1次,隔日治疗,10次为一疗程。

2.激光 取穴:迎香和病窦在体表投影部位。方法:氦-氖激光(光斑直径0.5厘米,距离0.5厘米,光束聚集)分别照射上述部位,每穴5分钟,每日1次。

【现代临床举例】

秦氏选用电梅花针治疗副鼻窦炎85例,针刺部位分3个区,即眶下三角区为1区,印堂穴及周围为2区,眉上缘与前额发际间为3区,频率为200次/分钟左右,中等刺激。若为上额窦炎加强叩刺1区,额窦炎加强叩刺3区,筛窦炎、蝶窦炎则加强叩刺1、2区,隔日1次,7次为一疗程,结果治愈59例,显效19例,好转7例。(秦庆能,青海医药杂志,1996;(4):56)

【备注】

(1)本病在儿童期即可发病,以上颌窦的发病率最高,其次为筛窦、额窦、蝶窦。

(2)平时应预防感冒,及时治疗急性鼻窦炎,以防转化为急性化脓性鼻窦炎及慢性化脓性鼻窦炎。

(3)针灸对本病有较好疗效,但需坚持治疗,如局部感染严重者,应及时改善鼻腔通气,以利鼻窦引流,并适当应用抗菌素类药物治疗。

(4)请参阅“鼻渊”节。

上一篇:咽喉肿痛 下一篇:能近怯远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