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制盐工业手册

岩盐围岩的力学性质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制盐工业手册》第797页(3148字)

研究岩盐围岩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在采用旱采时,可作为凿岩、爆破和地压管理等作业的设计依据;水采时,可据以考虑如何防止顶板垮塌,如何确定保安矿柱,如何选择开采深度、井位、井距和合理开采工艺(如压裂法)等。

(一)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

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包括强度、弹性、塑性、脆性、硬度、韧性、容重和碎胀性。

1.强度 岩石的完整性开始破坏时的极限(临界)应力值。又分为抗拉、抗压、抗剪等强度。一般岩石的抗压强度界于20~30MPa至200~300MPa之间;抗拉强度只有抗压强度的;抗剪强度只有抗压强度的

2.弹性、塑性和脆性 弹性是岩石除去外力后,恢复其原来形状和体积的性能。在岩石破碎前具有明显残余变形的岩石称为塑性岩石,几乎没有残余变形的岩石叫脆性岩石。岩石的变形性质与受力条件有一定关系,在三向受压或高温下,塑性会显着增加,常态下具有脆性的岩石,此时也可能变成塑性体。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岩石的脆性又会显着增加。

3.硬度和韧性 硬度是岩石抵抗工具刻画侵入的能力。硬度大的岩石,钻、凿都比较困难。韧度,则是岩石抵抗冲击工具侵入的能力,也称动力硬度。一般沉积岩的韧度为0.08~0.4kg·m/cm2

4.容重 单位体积内原岩的重量,一般岩石的容重在2.3~3之间。

5.碎胀性(松散性) 破碎后的岩石比原体积增大的性质叫碎胀性或松散性。

通常岩石愈坚硬,其松散系数K愈大。一般岩石的K值为1.2~1.8。

6.稳固性 岩石在一定的暴露面积范围内,虽无支撑,仍能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而不崩落的性能。这一性质与井下硐室水溶和钻井水溶采矿有密切关系。就坑道开采来说,岩石按稳固性的不同可分为4类:

(1)极不稳固的岩石 允许暴露面积50~100m2

(2)不稳固的岩石 允许暴露面积100~400m2

(3)稳固的岩石 允许暴露面积400~800m2

(4)很稳固的岩石 允许暴露面积大于800m2

7.坚固性系数 上述各种性质只反映岩石某一方面的性能。为了综合表示岩石受各种外力作用时破坏的难易程度,实际工作中采用岩石的坚固性系数(f)。岩石的坚固性系数愈大,要破碎这种岩石愈难;坚固性系数愈小,要破碎这种岩石愈容易。常见岩石的坚固性系数介于1~20之间,见表3-3-9。

表3-3-9 岩石坚固性分类表

(二)岩体结构特征

1.岩体的稳定性 在工程开挖(或岩盐开采溶腔的形成)与运营期间岩体不发生显着变形与破坏的特征。岩体稳定或失稳的概念是相对的,不同岩体的结构特征要求的标准不同,研究岩体发生失稳条件及变形破坏的规律,才能制定合理而有效的防治措施。例如,在旱采时,对巷道工程如何预防垮塌及地面沉陷,钻井水溶开采时,对确定岩盐顶板的稳定性和预防顶板的垮塌等,都有现实意义。

(1)岩体、结构面、结构体

岩体:通常泛指工程所辖范围的地质体。岩体由结构面和结构体两个单元构成。

结构面:指不同成因、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地质界面,即岩体中的不连续面和切割面,如层面和断裂面等。

结构体:由不同产状的结构面相互切割而成的、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岩石种类不同的块体。它们的特性决定岩体在受力状态下的不均一性和不连续性。由于结构面的性质和空间组合以及结构体的性质和形态不同,造成岩体工程地质的性质差异。

(2)结构面的类型、自然特性和分级 受力岩体中的结构面,在其变形、破坏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取决于结构面的成因和自然特性,这种特性直接影响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按地质成因来说,结构面可分为原生结构面、构造结构面和次生结构面,其特征如表3-3-10。

表3-3-10 岩体结构面类型及其特征

由于结构面的规模、性质不同,对工程稳定性的影响也不同,现将结构面分级列于表3-3-11。

表3-3-11 结构面的分级

(3)岩体结构分类及其特征 岩体的结构类型对于岩体的物理力学特征及失稳程度起到控制作用。

岩体结构类型的划分目的是评价各类岩体的稳定性,反映岩体不连续性和不均一性的基本特征及其失稳破坏形式。划分的原则是充分考虑岩石组合特征、构造变形程度以及结构面和结构体相互排列、组合特征。各类岩体结构的基本图式见图3-3-7。岩体结构类型及其特征见表3-3-12。

表3-3-12 岩体结构类型及其特征

图3-3-7 各类岩体结构图式

(三)评价岩体稳定性应考虑的因素

1.岩体的结构特征和类型不同,其变形破坏条件、方式和过程也不同。结构面形状及数量多寡,在整个变形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结构面的闭合与张开,充填物有无及厚薄、结构面产状及作用力的关系,则起着决定作用。例如,岩体在塑性变形阶段,基本受软弱结构面的物理力学性质所制约;进入硬化破裂阶段时,岩体则表现易脆性破裂等。应进行综合研究评价。

2.岩体受力后,需具有三个基本条件,即:滑移面、切割面及临空面,才有变形破坏的可能,必须结合工程施工情况具体分析。

3.岩体变形破坏表现的主要失稳方式有剪切滑移、脆性破裂、塑性变形及弯曲断裂等4种。在工程中反映为崩塌掉块、坍塌滑移、片帮冒落、鼓起挤出等特点。

4.岩体变形破坏主要受结构面、特别是软弱岩化结构面的控制。它不仅控制着岩体变形破坏的部位,而且控制着岩体变形破坏的运动轨迹。

5.控制岩体变形破坏的滑动面,可以是一组结构面,也可是二组、多组结构面。因而实际工作中应考虑各种结构面的滑移方向。

6.岩体变形破坏是有征兆的,应重视工程地质预报及动态观测,以便采取措施,控制或缓解岩体失稳事态的发生或发展的程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