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常见精神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手册》第149页(4462字)
(一)西医治疗
1.心理治疗为主,药物及其他治疗为辅 常常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真正关心和同情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了解病史,针对性地提出治疗建议,向患者交代疾病的本质。
认知疗法:促进患者的认知转变,帮助患者调整对生活的期望,减轻生活中压力。
放松疗法:可使患者放松,缓解紧张。
(1)治疗目的:躯体衰弱感发生的频率减少,情绪较稳定,许多情感症状减轻或消失,能正确对待生活事件,自觉使用放松疗法,睡眠好转,能将对自己躯体不适的关注转移到生活工作中,能正确认识自身个性特点,并承认自己是比较健康的。
(2)治疗措施
①认真倾听患者的诉说,真正关心和同情患者,以此获得患者的信任。
②了解病史,以患者的身体不适为中心,针对性地向患者说明疾病的本质和转移情感方面的问题。
③探索患者情感症状的根源,如紧张、烦恼、恐惧、易激惹。
④帮助患者认识到躯体功能衰弱的问题与现实生活压力有关,与回避情绪冲突有关。
⑤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使他掌握深呼吸和积极想象等放松技术,并给患者布置任务,要求患者每天定时做放松训练。
⑥鼓励患者的自信心,自信是患者满足健康需要的途径,它使患者不再对自身的问题表现出哀怨无助。
⑦使患者领悟,述说生活事件及躯体不适等诸如此类问题能使患者从中受益。
⑧鼓励患者参加一些活动,并制订一个增加锻炼和娱乐活动的实施计划。转移对自身症状的关注,转向他爱好的社会活动中,并帮助他恢复正常工作。
⑨安排家庭治疗,教育家人,使他们了解患者的疾病、治疗和预后情况,并与患者及其家人一起讨论患者不断地抱怨躯体状况对家庭产生的消极影响。
⑩提供支持性治疗以缓解患者的脑与躯体功能衰弱的症状,并减少自我关注感。
(3)治疗评估:患者参加社会和生产活动,不再沉浸于自我躯体的痛苦中;在应对应激时,能使用放松技术,降低紧张程度;对于躯体症状能采取的应对措施;减少对自己躯体不适的关注,增加社会性的活动。担负起正常的社会责任,患者对生活环境事件能积极控制,而不是消极反应。
2.药物治疗
◆地西泮:2.5~5.0毫克,每天3次,口服。
◆舒乐安定:1~2毫克,每天3次,口服。
◆阿普唑片:0.4~0.8毫克,每天3次,口服。
◆利眠宁:10~20毫克,每天3次,口服,连用1~2周。
◆多虑平或阿米替林:每天25~50毫克,睡前口服。
3.胰岛素治疗 每天早晨空腹,肌肉注射普通胰岛素4~ 20单位,3~4小时后口服高渗葡萄糖注射液50~60毫升。
(二)中医治疗
1.辨证论治
(1)肝火上炎,灼伤心阴。
【主证】 心悸而烦,急躁易怒,眠少梦多,头晕耳鸣,面多潮红,小便黄赤,舌红苔少,脉象弦数。
【治法】 清泻肝火,养心安神。
【方药】 龙胆泄肝汤加减:龙胆草3克,炒黄芩6克,炒栀子6克,细生地15克,桑叶9克,全当归6克,麦门冬9克,生龙齿15克,白芍9克。
【方解】 肝为刚脏,内寄相火,暴怒或忧郁,致使肝失条达,郁久化火,灼伤心阴,干扰心神,故心悸而烦,急躁易怒,眠少梦多。肝火上炎,化风上扰,故头晕耳鸣。火热下灼,小便黄赤。面多潮红,舌红苔少,脉象弦数,为心肝热盛之证。胆草、桑叶、黄芩、白芍清泻肝火以柔肝;生地、当归、栀子、麦冬、龙齿养血清心以安神。
(2)心脾不足,气血两亏。
【主证】 心悸失眠,多梦易醒,胆怯不安,头晕健忘,食欲不振,食少腹胀,面色发白,身体消瘦,神疲体倦,舌淡边有齿痕,脉沉细弱。
【治法】 健脾益气,补血养心。
【方药】 归脾汤加减:党参9克,白术9克,茯苓12克,炙甘草9克,黄芪15克,当归9克,远志9克,炒枣仁12克,木香1.5克,首乌藤30克。
【方解】 思虑过度,心脾内伤,气血双亏,神无所主,故心悸失眠,多梦易醒,胆怯不安,头晕健忘。脾气虚弱,则健运失权,生化之源不足,故食欲不振,食少腹胀,面色发白,身体消瘦,神疲体倦。舌淡苔薄,脉象细弱,为心脾亏虚之象。方中芪、参、苓、术、草健脾益气;当归、远志、首乌藤、枣仁补血养心安神;木香醒脾,使补而不滞。如气血亏甚,肢体颤动者可重用黄芪、当归益气养血。
(3)阴虚火炎,心肾不交。
【主证】 心悸不宁,虚烦不眠,寐梦惊恐,夜间盗汗,健忘脱发,腰疼腿软,或有遗精,舌质红,脉细数。
【治法】 育阴清热,交通心肾。
【方药】 六味地黄汤合黄连阿胶汤加减:生熟地各12克,山萸肉9克,山药1克,黄连6克,阿胶9克(熔化),茯苓12克,丹皮9克,泽泻9克,鸡子黄1枚(兑)。
【方解】 操劳伤心,房劳伤肾,肾水亏虚,不能上济于心,心阴不足,心火上亢不能下交于肾,以致心悸不宁,虚烦不眠或寐梦惊恐。阴虚阳动,津液外泄为盗汗。心虚神志不充,则健忘。肾虚阴血不荣,则脱发。肾主骨,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疼腿软。相火妄动,则遗精。舌质红,脉细数,为阴虚火亢之象。方中六味地黄汤滋补肾水;鸡子黄、阿胶、生地滋补心阴;黄连清泻心火。共奏养阴清热,交通心肾之效。
(4)肾阴不足,肝阳上越。
【主证】 神疲体倦,头晕目眩,眼花耳鸣,肢冷腰疼,夜尿多、阳痿者,舌质红,脉弦数。
【治则】 补肾育阴,柔肝潜阳。
【方药】 育阴清眩汤加减:菊花15在,钩藤15克,珍珠母30克,生地15克,丹皮10克,丹参20克,红花3克,女贞子15克,玄精石10克,桑椹子15克,夏枯草15克。
【方解】 方中菊花、钩藤除风热而清头目;珍珠母性寒乃能益阴而制火潜阳;生地补阴虚填骨髓,阴平则阳秘;丹皮泻伏火,火得除则阳邪静;丹参补心生血祛瘀;红花活血润燥;女贞子益肝肾而补阴虚;玄精石系太阴之精,治上盛下虚,故除眩晕;桑椹子补肾水,聪耳明目;夏枯草缓肝火,解内热,故有上清头目之用。
2.验方成药
(1)安神健脑片:3~5片/次,3次/日。
(2)脑力宝丸:4粒/次,3次/日。以上用于阴血亏虚者。
(3)安神定志丸:9克/次,2次/日。
(4)柏子养心丸:9克/次,2次/日。
(5)归脾丸:9克/次,2次/日。以上用于气血亏虚者。
(6)脑灵素片:2~4片/次,2~3次/日。
(7)健脑宁神汤:党参20克,酸枣仁20克,麦冬15克,枸杞子15克,五味子12克,川芎10克。用于阴阳两虚者。
(8)柴胡枣仁汤:柴胡10克,黄芩10克,白芍10克,百合20克,酸枣仁20克,五味子15克,知母10克,川芎10克,茯苓15克,党参10克,大枣5枚,甘草3克,以调肝安神为基本大法。
(9)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桂枝15克,柴胡6克,姜半夏15克,炙甘草9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用于心阳不振,饮邪上犯,水气凌心。
(10)皂荚汤:皂荚1个,枫香树根皮30克,茅根3根。用法:皂荚烧存性研细末。在焙后两药,剪水冲皂荚细末服,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1周。
(11)含羞草30~6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口服。
(12)罗布麻叶6~9克,做汤剂或开水泡当茶饮。
(13)用壁虎注射液性皮下或肌肉注射,每个疗程总量为60~80毫升,约分30次注射完毕,先从0.3毫升开始,逐渐增加到3毫升左右,以患者能忍耐为度。休息3周后行第二个疗程,从1毫升开始逐渐加量。
(14)蚂蚁制剂,剂型有片剂、冲剂、酒剂。每日3次,每次2克(含蚂蚁量),疗程4~8个月。
(15)地不容根3克,煎服。每日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