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常见精神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手册》第195页(7166字)

(一)临床表现

该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一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1.分离障碍 又称癔症性精神障碍。

(1)情绪暴发:是常见的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在精神的刺激作用下突然发出大哭,大叫,大闹,大吵,打滚,扯头发,扯衣服,捶胸顿足,尽情发泄其内心体验,一般持续几十分钟,人越多表现症状越明显。

(2)癔症性朦胧状态:患者主要表现为意识范围缩小,精神活动局限于与发病有关的不愉快体验上,对外界事物变化反应迟钝或不理不睬,定向力不完整,其言语、动作、表情均反映其精神刺激的内容。一般历时几十分钟,清醒后对发病中经历多不能完全回忆。

(3)癔症性漫游症:患者突然从家中或工作场所出走到外地旅行,旅途中生活与日常小事均能自理,历时数十分钟到几天,清醒后对病中经过不能回忆。

(4)癔症性精神病:受到精神创伤后突然起病,表现为突然的精神失常,行为紊乱、哭笑无常,并有幻觉、妄想及思想障碍,人格解体,一般病程不超过3周,常突然恢复正常,一般有复发倾向。

◆癔症性遗忘症:大多数起病急,患者突然对一些事件失去记忆,这些事往往与精神刺激有关,患者无脑器质性损害,以选择性遗忘为表现,也有对全部生活失去记忆的,称为广泛性遗忘。患者意识清晰,认识和社会适应能力良好。

◆癔症性本僵:患者在精神刺激后或者是被创伤体验所引发,出现较严重的意识障碍,较长时间维持于固定的姿式,不言、不语、不动,对外界环境的刺激没有反应,患者此时非入睡,也非昏迷,一般经历数十分钟后就暂时缓解。

2.身分障碍 这是一种自我意识障碍,突然起病,患者失去对自己往事的全部记忆,对自己原来的身分不能识别,而以一种新的身分进行日常社会活动,其表现为两种不同的人格进行各自的精神活动,交替出现,称为双重人格。

◆失神状态和附体状态

(1)失神状态表现为明显的意识范围缩小,患者处于自我封闭状态,其注意和意识活动局限于当前环境中的个别刺激,只对个别刺激起反应,典型的失神状态,见于催眠、巫术或者是某些练气功者。

(2)附体状态是一种自我意识障碍,患者自称其身分已被神灵或鬼怪所替代,此时以这种附体者的身分讲话与行动,所讲内容与内心体验有关,其动作语言单一。

◆癔症性假性痴呆:患者在精神创伤之后,突然出现严重的智力障碍,以无脑器质性病变和其他精神病存在特征,常见的临床表现有童样痴呆,如在心里创伤后,出现儿童的幼稚言语和表情动作,患者自称为儿童。例如将周围人称为叔叔、阿姨、爷爷、奶奶。

Ganser综合征。急性起病,轻微的意识模糊,对外界提问可以理解,但常给予近似或错误的回答,给别人以故意做作的回答,常伴有行为紊乱。

3.癔症性躯体障碍

(1)运动障碍。抽搐发作是本病最常见的形式之一,常在精神刺激或受到暗示后突然发病,发作时全身僵直,呼之不应,推之不动,或呈角弓反张或在床上翻滚,患者面部可有多种痛苦表情,发作过程中一般生理反射存在,意识清楚,历时数十分钟后症状可以自行缓解。

(2)肢体瘫痪、截瘫较多见,可伴有肌张力的改变。当肢体做被动活动时有明显的抵抗,一般病理反射不引出,肢体震颤,患者表现为肢体的粗大颤动,类似于舞蹈样的动作,一般以精神紧张兴奋的时候发作频繁。

(3)起立和步行障碍。病人表现为不能站起,或者站起后向一侧歪斜,一步也不能走,或者呈跳跃式行走。

(4)感觉障碍。感觉减退,一般以半身感觉减退为多见,如痛觉、融觉、温度觉等缺失与神经分布不一致。

(5)感觉过敏。表现为一些皮肤某些触觉特别敏感,即便是轻微的触觉也感到特别的疼痛,易受暗示的作用而消失。

(6)癔症性耳聋。突然出现两耳听力丧失,但是无听觉器官的器质性病变,听反射存在,多种听力测验结果正常。

◆癔症性失明:多在精神刺激或者是自我暗示的情况下起病,可以在暗示情况恢复正常,但反复发作。

◆流行性癔症:又称为癔症的集体发病,多发生在一个群体中,多见于青年或女性患者,最初一个人患病后,周围人目睹患病情况后,周围一群人都引起此种病症。这就是一种精神感应,暗示和自我暗示发挥作用。一般病程较短,集体发病与最初发病者的发病形式相同。

(二)诊断原则

1.以心理和社会因素为诱因。

2.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突然停止。

3.暗示与自我暗示,对症状的发生和消失作用明显。

4.具有癔症人格。

5.患者对于自己的躯体症状漫不关心、泰然处之。

6.癔症患者不能控制病情,症状形式也是无意识的。

(三)诊断标准:CCMD-3

*癔症[F44解离(转换)障碍]

癔症指一种以解离症状(部分或完全丧失对自我身份识别和对过去的记忆,称为癔症性精神症状)和转换症状(在遭遇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冲突时产生的不快心情,以转化成躯体症状的方式出现,CCMD-3称为癔症性躯体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这些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本障碍有癔症性人格基础,起病常受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除癔症性精神病或癔症性意识障碍有自知力障碍外,自知力基本完整,病程多反复迁延。常见于青春期和更年期,女性较多。

症状标准:

(1)有心理社会因素作为诱因,并至少有下列1项综合征。

①癔症性遗忘。

②癔症性漫游。

③癔症性多重价格。

④癔症性精神病。

⑤癔症性运动和感觉障碍。

⑥其他癔症形式。

(2)没有可解释上述症状的躯体疾病。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起病与应激事件之间有明确联系,病程多反复迁延。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如癫痫所致精神障碍)、诈病。

说明:

(1)癫痫可并有癔症表现,此时应并列诊断。

(2)癔症性症状可见于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假如有分裂症状或情感症状存在,应分别作出后两者的相应诊断。

*40.1癔症性精神障碍[F44.8其他解离(转换)障碍]

*40.11癔症性遗忘[F44.0解离性遗忘]

诊断标准:

(1)符合癔症诊断标准。

(2)对曾经是或仍然是创伤性或应激性事件有部分或完全遗忘。

(3)排除器质性遗忘,如头部外伤后的遗忘和意识障碍(中毒、癫痫发作,或其他急性器质性障碍)恢复后的遗忘。

*40.12癔症性漫游[F44.1解离性漫游]

诊断标准:

(1)符合癔症诊断标准。

(2)在觉醒状态,做无计划和无目的漫游;漫游中能保持基本的自我照顾,以及与陌生人简单交往(如搭车,问路),与其不深入的短暂接触看不出有精神异常。

(3)有自我身分识别障碍,但不是癔症性多重人格。

(4)事后有遗忘。

(5)开始和结束都是突然的。

*40.13癔症性身分识别障碍[F44.81多种人格障碍]

诊断标准:

(1)符合癔症诊断标准;以自我身分识别障碍为主,丧失自我同一感,有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

(2)对周围环境缺乏觉察,周围意识狭窄或对外界刺激异乎寻常的注意狭窄和选择性注意,并与病人改变了的身分相联系。

(3)上述症状必须是己所欲,发生在宗教或文化背景认可情景中的类似状态之外或系其延伸。

(4)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5)排除分裂症及其相关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40.14癔症性精神病[F28其他非器质性精神病性障碍]

症状标准:

(1)符合癔症诊断标准。

(2)反复出现的以幻想性生活情节为内容的片断幻觉或妄想、意识朦胧、表演性矫饰动作,或幼稚与混乱的行为,或木僵为主。

严重标准: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受损,或自知力障碍,对疾病泰然漠视。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1周,其中可有短暂间歇期。

排除标准:排除分裂症或相关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40.141癔症性附体障碍[F44.3癔症性出神和附体障碍]

符合癔症性精神病的诊断标准和以神怪或死者的亡灵等附体的自我身分识别障碍为主,因此取代了自己的身分,可达妄想程度。

癔症性附体障碍的第6位编码表示。

*40.111与文化相关的癔症性附体障碍(与文化相关的癔症性附体障碍)[F44.9待分类的解离(转换)障碍]

是一种在浓重的宗教或迷信背景下,由明显心理社会因素作为发病诱因的与文化相关的癔症。临床表现以神鬼、灵魂附体为主,病人常有癔症性格,有的已有过癔症发作史,应排除由巫师、巫医等通过祈祷、祭奠等仪式活动,自我诱导出现的附体状态。

诊断标准:

(1)符合癔症性附体障碍的诊断标准和症状的产生及内容都与作为诱因的心因和宗教迷信有关,可达妄想程度,伴有情感爆发、哭笑无常,暗示性明显增高,或癔症性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等癔症症状。

(2)有部分的或完全的选择性遗忘,可伴有虚构。

(3)症状突然发生和中止,持续时间短暂。

*40.142癔症性木僵[F44.2解离性木僵]

诊断标准:

(1)符合癔症性精神病的诊断标准。

(2)以木僵为主。

*40.2癔症性躯体障碍[F44.8其他解离(转换)障碍]

*40.21癔症性运动障碍[F44.4解离(转换)运动障碍]

诊断标准:

(1)符合癔症的诊断标准;有心理社会因素作为诱因。

(2)有躯体运动不能障碍,如肢体瘫痪、站立不能,或步行不能。

(3)临床表现缺乏神经解剖生理基础。

(4)排除器质性疾病。

*40.22癔症性抽搐发作[F44.5解离(转换)抽搐发作]

符合癔症的诊断标准和突然的出乎意料的抽搐发作,类似于癫痫发作的某种形式,但并无意识丧失、咬舌、严重摔伤,或小便失禁。应注意与癫痫发作的同病情况相鉴别。

*40.23癔症性感觉障碍[F44.6癔症性感觉麻木和感觉丧失]

诊断标准:

(1)符合癔症的诊断标准和有心理社会因素作为诱因。

(2)有躯体感觉障碍,如失音、失明、耳聋,或部分或整个躯体的某种或所有正常皮肤感觉的部分或全部丧失(应标明触觉、针刺觉、震动觉、热觉、冷觉等)。

(3)临床表现缺乏神经解剖生理基础和根据排除器质性疾病。

*40.3混合性癔症躯体一精神障碍[F44.7混合性解离(转换)障碍]

上述解离障碍或转换障碍的任何混合形式。

*40.9其他或待分类癔症[F44.8其他;F44.9待分类解离(转换)性障碍]

符合癔症的诊断标准,但不符合上述所列各癔症亚型标准的癔症。

(四)鉴别诊断

1.癫痫大发作 无明显原因,患者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咬破舌头,瞳孔散大,角弓反张,脑电图检查呈现阳性结果,但应注意的是,癫痫患者可以有癔症表现,癫痫与癔症发作可见于同一患者,临床诊断的要正确区分。

2.反应性精神障碍 不具备癔症的人格特点,其症状表现缺乏戏剧性、幻想性和情感色彩不浓厚,病情持续时间长。而癔症性精神障碍,临床表现可具有表演性、戏剧性,并有夸张色彩,可以反复发生,有症状缓解期。

3.脑器质性疾病与躯体疾病 其鉴别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详细的体格检查与实验室检查,确定无脑与躯体疾病的前提下,才可以诊断本病。

(2)具有癔症人格的患者,患有其他疾病,可以有癔症样症状,而容易误诊。

(3)癔症的发病特点往往有明显的心理社会因素,突然起病,突然中止,持续时间短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