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山大学出版社《临床人体解剖生理学》第350页(2051字)

平衡膳食(well-balanced diet)要求构成膳食的食品种类多样,不但要提供足够数量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满足人体正常生理需要,而且还要保持各种营养素之间的数量平衡,使各种营养素间的搭配要保持适合人体需要的恰当比例,以利于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达到合理营养的目的。从营养学角度看,只有互相匹配的多种食物才有可能构成实际生活中的均衡膳食,对每一个人在漫长的生命过程中才是有益的。因为均衡膳食能满足人体生理和心理的进食欲望,从而维持人体最佳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所以均衡膳食被称为是健康长寿的膳食。

合理营养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一方面要求通过膳食搭配提供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同时要考虑到烹调方法和合理的膳食制度,以利于各种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另一方面还要顾及避免膳食构成的比例失调,导致某些营养素的过量,或者在烹调过程中营养素的损失,引起机体不必要的负担与代谢上的紊乱。所以,要达到合理营养的要求,膳食合理的调配、制定合理的膳食制度以及合理的烹调方法等都至关重要。

(一)合理的膳食搭配

(1)首先,必需依据用膳者的年龄、性别、劳动强度和性质、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其他相关因素等,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和实际情况,选择食物的种类和数量,搭配成均衡膳食,以充分满足机体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需求。

(2)应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和多样化,这样既可保持大脑的适度兴奋,促进食欲,也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每餐饭菜应具有一定的容积和饱腹感。人们的饥饿感和饱腹感是许多因素对机体综合作用的结果,食物容积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饭菜容积不宜过大,要适度,使人有适宜的饱腹感。此外,配膳时也要考虑季节的变化。一般来说,夏季饭菜应以清淡为主,尤其是南方滨海地区,并可适当选用酸味和微辣食物,以增进食欲。在冬季则以浓厚为宜,可适当多用油脂等。

(4)尽可能照顾用膳人的生活饮食习惯。各地区、各民族以及个人的饮食习惯是长期适应一定的生活条件形成的,应尽可能按照用膳人的具体要求加以烹调。但不良的饮食习惯,如暴饮暴食、偏食等应尽量避免。

(二)合理的膳食制度

膳食制度是指把全天的食物定质、定量、定时间地分配给人们食用的一种制度。在一大不同的时间里,人体所需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量不完全相同,加之大脑皮层的兴奋抑制过程和食物在胃肠道的排空时间与人们的生理需要相适应,并有一定的规律性,故针对人们的生理和工作情况,制定适合于他们生理需要的膳食制度极为重要。

合理的膳食制度确立后,自然就成为一个条件刺激因素,只要到了用餐时间,机体就会表现出主观食欲,预先分泌消化液,保证所给予的食物被充分消化、吸收和利用。确定膳食制度时要注意:

(1)要考虑每个人胃肠道的消化能力,使食物中的营养素能充分消化、吸收和利用。

(2)两餐之间的间隔时间要适中,每天必须有时间规律性地摄入各种食物。各种食物在胃中停留的时间不一致,但一般混合食物为4~5小时,所以两餐间隔也以4~5小时为宜。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每天三餐较为适宜,也基本符合生理要求。

(3)各餐食物的分配比例因年龄、性别、个体等的不同有一定的差异。通常是:早餐应占全天能量的25%~30%,午餐约占40%,晚餐占30%~35%。

(4)用膳时间应和工作、生活制度相配合,并有良好的用膳环境和气氛。

(三)合理的烹调方法

其目的是在烹调过程中尽量减少营养素的损失。通常烹调手艺可使食物更具有令人垂涎的感官性能,并可提高食品的消化率及保证食品清洁卫生等等。

精细加工巧烹调。在食品的加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营养素的损失,不注意烹调方法也将影响食物的营养价值。例如,大家所熟悉的大豆制品如豆腐、豆浆、腐竹和千张皮等加工后不仅保留了原有的营养成分,还有利于人体肠道的吸收和利用;蔬菜中的维生素B2、维生素C溶于水,不耐高温,故先切后洗、猛火久煮或加碱烧煮都会使水溶性维生素受到破坏;黄瓜在切成片放置一小时后,维生素C可丧失30%~35%。故在加工烹调过程中均应有所考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