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山大学出版社《临床人体解剖生理学》第656页(1364字)
小脑(cerebellum)是躯体运动调节的重要中枢之一。它同大脑皮质(cerebral cortex)、丘脑(视丘)(thalamus)、脑干网状结构(reticular formation of brain stem)、红核(red nucleus)、前庭神经核(vistibular nucleus)以及脊髓(spinal cord)等保持着广泛的联系,在维持身体的平衡、调节肌紧张和协调随意运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维持身体平衡
实验证明,切除或破坏古(原)小脑(archicerebellum)动物会出现平衡失调。在临床观察也可见到,当肿瘤压迫或损伤古(原)小脑的绒球小结叶(flocculonodular lobe)时,患者可因平衡失调而站立不稳,但随意运动仍能得到协调。绒球小结叶与前庭器官和前庭核有纤维联系,共同维持躯体的平衡(图12-35B、图12-109)。
图12-109 小脑分区示意图
(二)调节肌紧张
旧小脑(paleocerebellum)、小脑前叶(anteriorlobe of cerebellum)对肌紧张的调节包括易化(facilitation)和抑制(inhibition)双重作用。这两种作用分别通过脑干网状结构的易化区(facilitatory area)和抑制区(inhibitory area)来实现的,但抑制作用也可能通过小脑前叶直接抑制前庭外侧核(lateral vistibulary nucleus)而发生。
小脑前叶对肌紧张调节的双重作用可随动物进化程度而不同,进化程度越高,易化作用越明显。因此,在人类小脑损伤后引起肌紧张降低而出现肌无力症状。这种症状往往表现为同侧肌紧张降低。
(三)协调随意运动
小脑协调躯体的随意运动是由新小脑(neocerebellum)来完成的。新小脑与大脑皮质存在着双向性联系,形成大脑与小脑之间的反馈联系(feedback connection)。这一反馈联系对大脑皮质发动随意运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使大脑皮质运动区(motor area)发出的信息能及时调整,从而及时纠正误差,以保证躯体运动的协调、准确和稳定(图12-110)。
图12-110 新小脑的神经纤维联系示意图
新小脑(neocerebellum)主要指小脑半球。临床上小脑半球损伤的患者,往往在随意运动的力量、速度、方向以及稳定性等方面均较正常人为差。患者出现指物不准、走路摇摆,动作矫枉过正,不能做迅速交替的运动等症状称为共济失调(cerebellar ataxia)。同时患者还可出现肌肉震颤、肌张力减退和肌无力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