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调节性免疫反应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山大学出版社《临床人体解剖生理学》第676页(730字)

条件调节性免疫反应(conditioned immune response)是指给实验动物使用某一种无关刺激(unrelated stimulus)与某种能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非条件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多次相结合后,单独给予无关刺激时即可出现近似于或大于单独非条件刺激引起的免疫学效应。此时,该无关刺激即成为了条件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

有关条件性免疫反应最早的报导是在1896年,Mackenze描述过一个对玫瑰花粉产生过敏性哮喘的患者,在见到人造的玫瑰花时就出现了哮喘。但是,当时对此现象并未给予科学的解释,直到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巴甫洛夫实验室在这一领域做了大量有关的研究,证明了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免疫增强和免疫抑制均可形成条件反射(conditioned reflex)。

条件性免疫反应通常分为两类,即条件性免疫增强反应和条件性免疫抑制反应。这种分类主要取决于非条件刺激的性质。例如一种免疫激活剂PolyI∶C(polyinosinic:polycitidylic)作为非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樟脑或糖精+Licl)结合,即可建立条件性免疫增强反应;若以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剂)作为非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樟脑或糖精+Licl),即可建立条件性免疫抑制反应。

通常认为条件反射的建立必须通过大脑皮质。因此,这些临床观察和实验都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高级神经中枢对人体免疫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功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