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病毒属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兽医微生物实验诊断手册》第670页(4736字)
本属只有口蹄疫病毒一个成员,它有7个血清型,60多个亚型。各主型间无交叉免疫性,亚型间仅有部分或没有交叉免疫性。感染牛、猪、羊、骆驼等偶蹄家畜和鹿、黄羊、豪猪、象等30多种野生动物。人偶尔被感染。主要症状为口腔、蹄部、乳房等部位出现特征性水泡。
口蹄疫病毒(Foot and mouth disease virus)有O、A、C、Asia-1(亚洲1型)、SAT-1(南非1型)、SAT-2型(南非2型)和SAT-3型)7个血清型,其形态结构、理化特性、感染宿主产生的症状均无大差异,但其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显然不同。
表39-2 口蹄疫病毒各种表现形式的性状
一、样品采集
采集有明显症状的数头动物的舌皮(牛)、鼻镜(猪)或蹄部(猪、羊)新鲜未破的水泡皮2g加pH7.6甘油磷酸盐缓冲液(1∶1)10ml保存,或无菌抽取水泡液2ml(不加保存剂)。也可采病后15~30天的患畜血液8~10ml,分离血清,加青霉素1000IU/ml、链霉素1000μg/ml,冷藏速寄国家指定的实验室进行毒型鉴定。
二、病毒分离
(一)细胞培养 病料接种犊牛甲状腺原代或继代细胞,或犊牛、仔猪肾上皮原代细胞较敏感;接种BHK21、IB-RS-2细胞系皆可分离病毒。
1.水泡皮剪碎研磨制成1∶3~6悬液,加青霉素1000IU/ml、链霉素1000μg/ml,-20℃冰冻24h,速融后以3000r/min离心10min,上清液接种细胞或动物。
2.细胞培养长成单层后接种病毒,于37℃吸附60min,加维持液,37℃培养。24h后镜检有无CPE(细胞圆缩,聚集成丛或呈葡萄串状,脱落)。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多,CPE出现时间也缩短。若无CPE,应于48h取出,盲传数代,有时7-8代后才出现CPE。
(二)动物试验 2~4日龄乳鼠颈背皮下接种0.2ml。也可用3-5日龄乳兔接种1ml;400g以上豚鼠后肢跖部皮内交叉穿刺0.05ml或跖部皮下接种0.2ml。接种后48~96h乳鼠、乳兔出现麻痹症状,最后窒息而死;豚鼠跖部出现水泡。无菌剪去病死乳鼠、乳兔的皮肤、内脏和头足,取胴体为病毒材料;取豚鼠跖部水泡皮为病毒材料。将上述材料剪碎研磨制成悬液如上连续传3~5代后低温保存。若感染动物无症状,应于72h内扑杀,盲传3~5代。
也可用本动物分离病毒,如用2岁内的犊牛舌面接种,30kg体重的断奶仔猪蹄叉接种。接种后2~7天内呈现典型的口蹄疫症状。
三、血清学试验
用于鉴定毒型的方法有补体结合和反向间接血凝试验,后者敏感性较高。用于鉴定抗体型别的方法有正向间接血凝、细胞或乳鼠中和、琼脂扩散和对流免疫电泳等,以前两种敏感性较高。用于进出口检疫的方法有VIA抗原琼脂扩散、正向间接血凝和食道探杯试验。用于口蹄疫病毒污染的肉品、畜产品检测方法有ELISA、核酸探针法、免疫荧光法。用于毒株差异的鉴别及追踪疫源的方法有等电聚焦电泳和RNA寡核苷酸指纹图分析法,这些方法在目前仅处于试验研究阶段。
(一)补体结合试验 按常规方法进行。被检病料悬液离心后取上清液58℃灭活40min,作为抗原,与各型标准抗血清试验,以此鉴定型别。
(二)反向间接血凝试验 用各型标准抗血清的IgG致敏红细胞与被检病料悬液的上清液(加热灭活)作用。如被检抗原在1∶6~1∶48或更高时出现“++”以上的血凝,应判为阳性。试验中应有已知各型抗原作为对照。
(三)乳鼠中和试验 取已知阳性、阴性和被检血清灭活后作1∶5稀释,各取0.5ml分别与等量的1000个LD50各型标准鼠毒混匀,于37℃水浴中孵育60min。分别接种2~4日龄乳鼠,颈背皮下注射0.2ml各4只。每日至少检查4~5次,观察5天,根据乳鼠死亡情况判定结果。例如被检血清+O型鼠毒所接种乳鼠健活,即可判定该血清中存在FMD O型抗体。
(四)细胞中和试验 用适应于细胞培养的各型标准毒株在BHK-21或IB-RS-2细胞培养中检测被检血清中的抗体,同时以已知阳性和阴性血清作为对照。此法可在小瓶中进行,也可用微量法,现将后者叙述如下。
1.在96孔或40孔平底微量滴定板孔内滴加已知细胞毒和被检血清混合液,每孔50ml。
2.每孔滴加营养液配制的细胞悬液(3×106个细胞/ml)50μl,置CO2培养箱内培养2~3天。
3.取出在倒置显微镜下检查CPE后将板浸入含10%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30min,用水冲洗甩干,再泡入含1%亚甲蓝缸内染色30min,用水清洗甩干,肉眼检查。
4.细胞无CPE被染成蓝色,判为阳性。有CPE的孔不着色为阴性。
(五)琼脂扩散试验
1.称1g琼脂糖加AGB液(甘氨酸15g 巴比妥钠0.52g 迭氮钠0.2g 去离子水加至200ml 用0.2mol/L HCl调pH至8.0)至100ml,121℃高压蒸气10min使其融化。趁热倾入平皿内,厚度3mm,凝固后按图39-1打孔。
2.被检血清0.4ml加等量pH7.6的PBS混匀,再加饱和硫酸铵0.2ml摇匀,室温静置20min,8000r/min离心20min,沉淀物用PBS重悬至0.4ml。
3.中央孔分别滴加O、A、C、Asia-1型浓缩抗原,第1孔加阴性血清(1∶5稀释),第4孔加与抗原型别相同的标准抗血清(1∶10稀释),第2、3、5、6孔分别滴加1∶5、1∶10、1∶20和1∶40稀释的被检血清,见图39-1。将平皿放置湿盒内于37℃培养。
4.加样24h后每日检查一次。阳性对照孔应出现清晰的沉淀线,阴性对照孔无沉淀线。滴加被检血清的任何一孔与中央孔之间出现沉淀线者判为阳性,其型别与中央孔抗原型别相同。
(六)对流免疫电泳
1.称琼脂糖1g加电泳缓冲液98ml,10%NaN31ml,121℃高压蒸气融化,趁热倒入7×20×0.3cm的玻璃板上,琼脂厚度为3~4mm。用打孔器打出对称的双排孔,每排8~12个,孔径3~4mm,孔距3mm。
2.各孔分别滴加抗原(浓缩50倍以上)、阴性、阳性血清和1∶5、1∶10、1∶20等稀释的被检血清,室温下电泳90min。
3.取下琼脂板观察,若沉淀线不清,可将琼脂板置湿盒内在37℃静置2~3h再判定。阳性血清孔应与对应抗原之间出现清晰的沉淀线,阴性血清孔则不出现。被检血清任一稀释度与抗原之间出现沉淀线者为阳性,其型别与抗原型别相同。
(七)正向间接血凝试验
1.被检血清56℃水浴中灭活30min,用TPBS液从1∶5开始倍比稀释至1∶640。
2.在96孔V型(底角110°)微量滴定板上的第1~4排第8孔内滴加1∶640被检血清2滴,第7孔内滴加1∶320被检血清2滴……直至第1孔。第9孔滴加阴性血清(1∶20稀释)2滴作为阴性对照,第10孔分别滴加O、A、C、Asia-1型阳性血清(1∶40稀释)作为阳性对照,第11孔滴加TPBS2滴作为空白对照。
3.第1~11孔依次滴加O、A、C、Asia-1型病毒致敏的红细胞诊断液1滴,每型各滴1排,振荡半分钟,室温下静置2h判定。
4.阴性血清孔和空白对照孔无凝集,阳性血清孔发生典型血凝(++++),被检血清1∶20稀释度以上发生凝集者(++)为阳性。
TPBS配方:0.1mol/L NaH2PO4 115ml,0.1mol/L Na2HPO4385ml,NaCl8.5g,PVP(聚乙烯吡咯烷酮)25mg,Tween-80 0.05ml,NaN31g,犊牛血清5ml,双蒸水加至1000ml。116℃蒸气灭菌20min。
(八)VIA抗原琼脂扩散试验
1.琼脂糖1g,NaN30.2g,Tris2.42g,NaCl8.78g,双蒸水加至100ml。用0.2mol/L HCl调pH至7.6,116℃高压蒸气融化。浇板及打孔规格与琼脂扩散试验同。
2.中央孔滴加VIA抗原30μl,第1孔滴加阳性血清(1∶5稀释),第4孔滴加阴性血清(1∶5稀释),第2、3、5、6孔分别加1∶2、1∶4、1∶8、1∶16稀释的被检血清,静置于37℃湿盒内。
3.24h开始每日检查一次。判定与前同。第2、3、5、6孔中任一孔出现沉淀线者均可判为阳性。若要定型,再将被检血清用正向间接血凝、琼脂扩散或对流免疫电泳鉴定。
(九)食道探杯试验(Probang test) 此法用于口蹄疫带毒动物的病毒检测。
1.将煮沸消毒10min的探杯(图39-2)自然降温后,趁动物发生吞咽动作时插入食道15cm处,缓慢地上下移动数次后取出,刮取的样品量约为10ml,移至试管中,加等量pH7.0含0.5%水解乳蛋白的Earle′s液,充分摇匀,立即装入冷藏瓶内并加干冰降温,速送指定的实验室检查。
2.样品倒入微型球瓶内,加20%TTE(三氯三氟乙烷)用力振荡,用组织捣碎机以10000~15000r/min搅拌2~3min,充分乳化。移入离心管中4000r/min离心30min上清液接种犊牛甲状腺细胞或IB-RS-2细胞培养4瓶,观察3天,每日检查2次。
3.样品接种的细胞培养出现CPE并用反向间接血凝试验能鉴定出毒型者为阳性,证明该动物隐性带毒。细胞培养1代未出现CPE者,应于接种后72h取出盲传3~4代,仍无CPE出现者判为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