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类病毒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兽医微生物实验诊断手册》第752页(2334字)

某些病毒和病毒样因子,描述其特征的资料现在还不足,故不能进行正确分类。它们有的是RNA病毒或DNA病毒;有的是不明本质的病原体,如痒病因子。

一、羊痒病因子(Agent of scrapie)

擦痒病是绵羊和山羊的一种缓慢发展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经口和接触污染的器具、生物制品等传播,潜伏期6个月至5年。病羊强烈搔痒,共济失调,体温不升高。病程一般为1~2个月,死亡常见于2~5岁的羊。病原体存在于各种组织中,以神经组织中浓度最高。病羊无免疫学应答。1982年Prusiner主张称为朊病毒(Prion)。

(一)样品采集 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无菌采取疑似病羊的大脑和小脑。

(二)病毒分离 主要应用动物试验。

1.取3~6周龄小白(或24周龄仓鼠),20只脑内接种0.03ml样品悬液;20只腹内接种0.5ml。

2.试验动物隔离饲养。经3~12个月,脑内接种鼠可能出现步态不稳,被毛粗糙,典型者于发病后4~6周死亡。腹内接种鼠也出现运动失调和麻痹。

为及早得出结果,可将脑内接种鼠于接种后每月扑杀作病理组织学检查。

二、貂传染性脑病因子(Transmissible mink encepha lopathy agent)

本病在临床和病理学特征上极象羊痒病,散发于一岁以上的成年貂中,死亡率极高。可经口感染,潜伏期为8~18个月或更长。

(一)样品采集 无菌采取大脑皮层,纹状体和间脑。

(二)病毒分离 一般应用动物试验。

用于试验的动物有仓鼠、水貂、山羊和绵羊。将脑组织乳剂作皮下或腹腔接种,观察临床症状。病貂呈知觉过敏,进行性运动失调,嗜眠,有时发生痉挛,并于出现临床症状后的4~7周内衰竭死亡。

三、波那病病毒(Borna disese virus)

波那病病毒是一种有囊膜的RNA病毒,主要感染幼年,有时也感染羊、或其他动物。主要通过接触传染,潜伏期4周以上。患病动物出现脑脊髓炎,晚期症状为昏迷、麻痹,并往往失明。死亡率可达90%。

(一)样品采集 大脑皮层、海马角和脊髓等。

(二)显微镜检查 制作脑组织切片,检查组织病理学变化和包涵体。包涵体存在于核内,嗜酸性,近似圆形,大小不等。有时只有一个,有时有多个。在切片上易于找到,最好不用触片。

(三)病毒分离

1.细胞培养 羔羊肾继代细胞培养接种样品悬液,病毒缓慢生长,并持续感染,但无细胞病变,必须用免疫荧光进行测定。

2.动物试验 10%脑组织悬液接种断奶兔脑内。潜伏期一般为20~35天。症状为食欲不振,体重迅速减轻,可持续一个星期。死亡前几天出现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大脑有特征性病变。

四、星状病毒(Astrovirus)

病毒子呈圆形,直径28~30 nm,无囊膜,表面有五角星或六角星的结构,故取名星状病毒。其基因组为单股RNA,能引起婴儿和犊牛、羔羊、仔、雏火等动物的腹泻,经口传递。几乎在腹泻开始出现的同时,即可在粪便中检出病毒。存在不同的血清型。

(一)样品采集 取新鲜粪便,病畜或刚死畜的小肠。

(二)电镜观察 此法应用最广。将粪便用蒸馏水稀释成20%悬液,离心,取上清液滴于铜网上,负染后镜检。或将上清液超速离心,取沉淀,悬浮后制作标本镜检。

(三)病毒分离 常用细胞培养。

将粪便离心上清液接种于原代人胚肾细胞培养,分离婴儿星状病毒获得了成功。因星状病毒对胰酶有依赖性,因而在细胞培养液中以10μg/ml的胰酶代替血清,置35℃培养,3天后继代(不产生细胞病变),再用血清学试验证实。迄今动物星状病毒的细胞培养未获成功。

(四)血清学试验

1.免疫荧光试验

(1)取活体或尸体的小肠作冰冻切片。

(2)用星状病毒免疫血清(不含轮状病毒等腹泻性病毒抗体)制备荧光抗体。

(3)技术操作按常规进行。在小肠绒毛上皮的感染细胞胞浆内可发现特异性荧光,但未发现感染细胞不能判为阴性,因为在潜伏期感染细胞最多。

2.ELISA(双抗体夹心法) 以星状病毒IgG包被,加粪便离心上清液,再加星状病毒酶标抗体,显色后进行判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