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动物检疫手册

马传染性贫血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动物检疫手册》第174页(2949字)

传染性贫血(简称马传贫)是由马传贫病毒引起的马、骡、驴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病的特征主要是以发热(稽留热或间歇热)为主的贫血、出血、黄疸、心脏衰弱、浮肿和消瘦等症状。在发作期(有热期)症状明显;在间歇期(无热期)则症状逐渐减轻或暂时消失。

【流行特点】在动物中只有马属动物对本病易感。其中以马易感性最强,骡、驴次之。且不受品种、年龄、性别的限制。此外,人也有感染马传贫的报道。

病马和带毒马是本病的传染源。特别是发热期的病马,其血液和脏器中含有多量病毒,并经分泌物和排泄物排出体外而散播传染,慢性和隐性病马能长期带毒,也是危险的传染源。

本病主要通过吸血昆虫(虻、蚊类、刺蝇等)叮咬,经皮肤感染;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器材如针头、诊疗器械等传染,尤以针头扩散较为严重。此外,还可经消化道和交配传染。胎盘感染也可能。

本病通常呈地方流行性或散发,新疫区多呈爆发,急性型多;老疫区则断续发生,多为慢性型,有季节性。以吸血昆虫出现较多的7-9月发生较多,在流行初期通常呈急性经过,死亡率高,以后转为亚急性和慢性,最后则以慢性为主,死亡率也低。

饲养管理不良、过劳、长途运输、内寄生虫寄生、马匹的调拨、购入、集结等都能促进本病的发生和散播。

【临床症状】潜伏期长短不一,人工感染的病例平均10-30天,短的为5天,长的可达30天以上。

(一)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传贫病马的共同症状

1.发热:病马体温升高,达38.6-41.0℃或更高,呈稽留热和间歇热,也有不规则热型,有的出现温差倒转现象(上午体温高,下午体温低),特别是慢性型传贫病马表现更为明显。

2.贫血、黄疸及出血:发热初期,可视粘膜潮红,充血及轻度黄染。随病程的发展变为黄白至苍白,同时常在眼结膜、鼻翼粘膜、齿龈粘膜、阴道粘膜、尤其舌下出现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出血点。新鲜的呈鲜红色,陈旧的呈暗红色,消失后又可再出现。

3.心脏机能紊乱:心搏动亢进,第一心音增强、浑浊或心音分裂,心律不齐,缩期杂音。脉搏增数减弱,每分钟达60-100次以上。

4.浮肿:常在四肢下部、胸前、腹下、包皮、阴囊等处出现无热无痛的捏面团样肿胀,以两后肢下部浮肿更为多见。

5.全身症状:病马精神沉郁,低头耷耳,站立不动,食欲减少,逐渐消瘦和衰弱。容易疲劳和出汗,在病的中、后期,病马后躯无力,运步时左右摇晃,步样不稳,急转弯困难,尾力减退消失。

(二)各型传贫病马的临床特点

急性型:多见于新疫区的流行初期,或老疫区内突然爆发的病马。体温突然升高到39-41℃以上,一般稽留8-15天,有的有短时间的降温,然后骤升到40-41℃以上,一直稽留至死亡。临诊症状及血液学变化明显,病程短者3-5天,最长的不超过一个月。

亚急性型:常见于流行中期,病程较长,约1-2个月。主要呈现反复发作的间歇热,温差倒转现象较多,临床症状和血液学变化在有热期明显,无热期减轻或消失。但心脏机能仍然不正常。

慢性型:是最多见的一种病型,常见于马传贫的老疫区,病程更长,可达数月或数年。其特点是呈现反复发作的间歇热或不规则热,但发热程度不高,时间短,一般为2-3天,且无热期长,可持续数周、数月,温差倒转现象更为多见。有热期的临床症状及血液学变化都比亚急性病马较轻。尤其是无热期长的病马,临床症状更不明显。

隐性型:无任何明显临诊症状,但能长期带毒。

【病理剖检】急性型主要呈败血症变化。亚急性型败血症、贫血和增生变化都明显。慢性型主要呈不同程度的贫血和增生性变化,但恶化时也出现较明显的败血症变化。综合起来,其主要病理变化如下。

一般可见皮下胶样浸润及出血斑,血液稀薄,体腔积液。淋巴结特别是脾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常有溢血。脾脏肿大,暗红色,由于白髓增生,致使切面呈颗粒状。肝肿大,色灰黄或暗红,切面有槟榔状花纹。心内外膜出血,心肌呈土黄色,脆弱,似煮肉样。肾呈灰黄色、肿大,散在有出血点,脂变,肾小球明显可见。慢性型者尚见骨髓呈乳白色胶冻状。

【诊断】在大规模传贫检疫时,主要采用临床综合诊断、补体结合反应和琼脂扩散试验相配合的方法进行。

鉴别诊断应注意马传贫与马梨形虫病、伊氏锥虫病、马钩端螺旋体病以及营养性贫血的区别。

马梨形虫病:有一定地区性和严格的季节性。驽巴贝西虫病发生于3-5月;马巴贝西虫病发生于6-7月。急性型病势发展快,几天之内病马显着消瘦,黄疸明显,常有血红素尿。可用台盼蓝、黄色素、阿卡普林、贝尼尔治疗有特效。

伊氏锥虫病:贫血症状较黄疸症状明显。发热期在血浆里可发现伊氏锥虫,用拜耳205、血虫净、安锥赛等治疗有特效。

马钩端螺旋体病:马、骡感染后多无明显症状,仅少数病马呈现发热、贫血、黄疸、出血及肾炎等症状。在尿和血液里可发现钩端螺旋体。用青霉素、链霉素治疗有效。

马营养性贫血不是传染病。体温不升高,流血中无吞铁细胞,贫血及浮肿明显,加强饲养管理可促使康复。

【处理】发现传贫病马立即向当地兽医防疫机构报告疫情。

1.自然发病和检疫净化检出的传贫病马,采取不放血的方法扑杀后作工业用或销毁,禁止屠宰。

试用注射疫苗地区、在注苗前检出的血清学阳性病马,不管有无临床症状,都要按上述方法进行扑杀处理。

2.因马传贫死亡的畜尸,应作工业用或销毁,不得冷宰食用。

3.宰后发现病时,病畜肉尸、内脏、毛皮和血液作工业用或销毁,同批被污染的肉尸和内脏应进行高温处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