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门诊兽医手册

伊氏锥虫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门诊兽医手册》第415页(1063字)

(一)诊断要点

1.寄生在动物的血液(包括淋巴液)和造血器官中,、驼易感性较弱,虽有少数在流行之初因急性发作而死亡,但多数呈带虫状态而不发病,但机体抵抗力低时,特别是天冷、枯草季节则开始发作,并呈慢性经过。本病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发病季节与传播昆虫的活动季节相关。

2.临床多呈慢性经过或带虫而不发病。发病时体温升高,经1~2d后下降,经2~6d间歇后,再度上升。发病后症状发展较慢,水肿可由胸腹下垂部延伸到四肢下部。在发生水肿后,皮肤常龟裂,并流出淋巴液或血液。牛的特有症状是耳、尾的干性坏死。

3.剖检体表淋巴结肿大充血;脾肿大,表面有出血点;肝肿大淤血,表面粗糙,质脆,有散在性脊椎脂肪变性;肾肿大,混浊肿胀,有点状出血,被膜易剥离;第三、四胃黏膜上有出血斑;心脏肥大,有心肌炎,心包膜有点状出血;有神经症状的病畜,脑腔积液,软脑膜下充血或出血,侧脑室扩大,室壁有出血点或出血斑。

4.用血压滴标本法、血涂片法、试管集虫法、毛细管集虫法检查血液中虫体。但由于虫体在末梢血液中的出现有周期性,且血液中虫体数忽高忽低,因此即使是病畜也必须多次检查,才能发现虫体。

5.血清学诊断常采用补体结合反应和间接血凝试验。

(二)防治

1.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着重抓好消灭病原、扑灭蝇虻和防护畜体等三个环节。

2.药物预防较实用的是喹嘧胺,该药注射1次有3~5个月的预防效果;萘磺苯酰脲用药1次有1.5~2个月的预防效果;沙莫林预防期可达4个月。

3.治疗本病要早,药用量要足,观察时间要长,防止过早使役引起复发,可选用下列特效药:萘磺苯酰脲、喹嘧胺、三氮脒、氯化氮胺菲啶盐酸盐。锥虫病畜经以上药物治疗后,易产生抗药虫株,因此,在治疗后复发的病例,常建议改用其他药物。

4.根据病情进行强心、补液、健胃、缓泻等治疗。尤其重要的是加强护理,改善饲养管理条件,以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早日康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