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纹枯病测报调查方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农作物有害生物测报技术手册》第107页(3659字)

水稻纹枯病[Thanatephorus sasakii Ito.]又称云纹病,是我国水稻常发性、普发性重要病害之一。水稻苗期至穗期各生育阶段均可发病。叶鞘染病,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渍状边缘模糊小斑,后渐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形,中部呈灰绿或灰褐色。湿度低时,中部呈淡黄或灰白色,中部组织破坏呈半透明状,边缘暗褐。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融合形成大病斑,呈不规则状云纹斑,常致叶片发黄枯死。叶片染病,病斑也呈云纹状,边缘褪黄,发病快时,病斑呈污绿色,叶片很快腐烂。茎秆受害症状似叶片,后期呈黄褐色,易折。穗颈部受害,初为污绿色,后变灰褐色,常不能抽穗,抽穗的秕谷较多,千粒重下降。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网状菌丝,后汇聚成白色菌丝团,形成菌核。菌核深褐色,易脱落。高温条件下,病斑上产生一层白色粉霉层,即病菌的担子和担孢子。据考查,病斑局限于稻基部叶鞘的,影响产量极微,病斑上升到倒三叶叶鞘,减产7%左右;上升到倒二叶叶鞘,减产14%;上升到剑叶叶鞘,减产24%,上升到剑叶叶片,减产40%~60%;引起倒伏,茎叶腐烂,损失更大。

1 预测依据

水稻纹枯病的测报主要是根据菌核残留量、肥水管理、密植程度、品种抗性、稻苗长势及其生育期、气候条件等诸因子综合分析,预报病害发生发展趋势。

1.1 菌核量

水稻纹枯病的初次侵染源主要是残留在田间土壤中的菌核。菌核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纹枯病的发病程度。上年或上季重病田,田间遗留的菌核多,下年或下季发病就可能较重。反之,若上年或上季发病轻或新垦田、打捞菌核彻底的田,则菌核量遗留少,发病就轻。

1.2 气候条件

水稻纹枯病是一种高温、高湿型病害,温湿度综合地影响其发生发展。温度是决定每年病害发生早迟和终止早迟的主要因素。而湿度则对病情发展起主导作用。水稻生长期间,温度达23℃伴随着高湿,纹枯病开始发生,株间温度超过22℃,则病情发展与湿度成正比。这是因为病菌的再次侵染主要靠气生菌丝。而气生菌丝的生长和侵入都需要高湿条件。当稻田郁闭时,株间湿度比大气湿度高,田间小气候易达到发病条件。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病害扩展一个叶位,高秆品种需3~5天,矮秆品种需2~3天。

1.3 肥水管理

肥料的使用是否合理,对发病影响极大。偏施迟施氮肥,植株贪青徒长、茎叶过茂、组织软弱、叶片披挂、田间郁闭有利病菌的繁殖、侵入和蔓延,病害就重。水浆管理对发病有一定程度影响。长期深灌、满灌的田块,稻丛间湿度大,有利病菌的滋生和蔓延,发病重;湿润灌溉,干干湿湿,株间湿度低,病菌气生菌丝的生长和蔓延受抑制,发病轻。实践证明,适时适度烤、搁田,能有效抑制和减轻水稻纹枯病的发生蔓延。

1.4 密植程度

水稻不同密植程度影响纹枯病的发病程度。一般当密植到一定程度后,每公顷丛数和穗数越多,丛株间湿度越高,适宜病害蔓延,发病重。

1.5 品种及生育期

目前生产上尚缺乏抗水稻纹枯病的良种。但水稻品种不同,其机体结构、叶鞘紧密度、分蘖强弱、叶片宽窄及披挂程度不一,发病程度也不相同,即品种间发病存在一定差异。一般以高秆窄叶、披挂度低的品种类型发病稍轻。水稻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纹枯病,但以分蘖、拔节至孕穗、抽穗和灌浆期最易感病。

2 调查内容与方法

2.1 菌核数量调查

稻田翻耕前或水稻收割后进行。根据当地发病情况,选择轻、中、重田或早、中、迟插田三个类型各1块,5点取样,每点0.1m2。将表土1cm厚连同作物或残渣一并铲起(如在越冬后春花田调查,则应取5~10cm厚表土)置于缸内,然后加水充分搅动,捞出水面浮渣,计算菌核量,推算出每公顷菌核残留量。调查数据记入表4-9。

表4-9 水稻纹枯病菌核量调查记载表

2.2 病害始见期调查

从分蘖开始,每3~5天1次。选择当地施肥水平高,历史发病重的田块进行调查,每公顷调查田边下风处或西北角,以便及时发现发病始期。

2.3 病情增长情况调查

水稻纹枯病的空间分布型呈聚集型(奈曼分布和负二项分布),其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也就是病株集团,因此,取样方法可采用直线取样。

从始病期开始,进行病害系统调查。选择早、中、迟插类型田各两块,每块定100丛,直线取样,考查发病丛数和株数,计算丛发病率和株发病率,并从中固定10丛考查严重度,计算病情指数。每隔5天调查1次。调查结果记入表4-10。

表4-10 水稻纹枯病病情调查记载表

注:①水稻种类是指粳稻、籼稻、糯稻和杂交稻;②稻作类型指早稻、中稻、单季晚稻和双季晚稻等;③肥水管理分好(施肥管水合理,水稻生长正常)、差(施肥管水不当,稻苗徒长)。

2.4 大田病情普查

按当地水稻种植情况,选有代表性田8~10块,在分蘖盛期、孕穗期、抽穗期、乳熟期各调查1次。每田直线取样100丛,计算丛、株发病率,考查10丛严重度,计算病情指数。结果记载入表4-10。本项工作可与病情增长情况调查结合进行,但田块数要适当增加。

3 预测方法

3.1 根据菌源、病情预测

以稻田残留菌核量及前期病情调查情况,特别应注意急性型病斑数量,比较历年同期发病情况,参考近期气象预报,估计病害发生发展趋势,发布病害短期发生程度预报。

3.2 相关回归预测

根据病害与前期温度、湿度、雨日、蒸发、日照等气象因子关系,应用多年数据资料,进行相关统计分析,推导出预测模式,发布长、中期定性或定量预报。

4 测报参考资料

4.1 水稻纹枯病病情分级标准

◆0级:全株无病;

◆1级:基部叶片叶鞘发病;

◆2级:第三叶片以下各叶鞘或叶片发病(自顶叶算起,下同);

◆3级:第二叶片以下各叶鞘或叶片发病;

◆4级:顶叶叶鞘或顶叶发病;

◆5级:全株发病枯死。

4.2 病情指数计算公式

4.3 发生程度划分标准

◆大发生年:发病面积占水稻面积80%以上,病情指数大于15;

◆偏重发生年:发病面积占水稻种植面积50%~80%,病情指数大于10,小于15;

◆中等发生年:发病面积占水稻种植面积的30%~50%,病情指数大于5,小于10;

◆偏轻发生年:发病面积占水稻种植面积的15%~30%,病情指数大于2.5,小于5;

◆轻发生年:发病面积占水稻种植面积的15%以下,病情指数小于2.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