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天蛾测报调查方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农作物有害生物测报技术手册》第227页(2317字)

甘薯天蛾[Herse convolvuli(Linne)]又名旋花天蛾,幼虫俗称花豆虫,属鳞翅目天蛾科。在我国甘薯栽培地区均有发生,为间歇性发生的一种害虫。主要为害甘薯,也取食蕹菜、牵花等旋花科植物。

1 影响甘薯天蛾发生的主要因素

1.1 气候

甘薯天蛾发生轻重与气候因素关系密切。夏季雨量多寡为其发生轻重的重要因素。5~8月雨量少,温度高,有利其发生。夏季正常高温(平均气温29℃,最高35℃),对甘薯天蛾的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如果高温持续时间长,可加速各虫态发育,使世代数增多,加重为害。幼虫不能耐低温,若秋季骤然降温或霜期提早,能抑制最后一代的发生,并减低越冬基数。

1.2 耕作

甘薯天蛾以蛹在土下越冬。冬季耕翻可破坏其自然越冬环境,且能使越冬蛹机械伤亡或裸露土面被鸟类等天敌啄食,减少越冬虫口基数,减轻翌年为害。

1.3 天敌

甘薯天蛾卵寄生蜂有赤眼蜂和黑卵蜂。据安徽调查,轻发生年二、三代卵寄生率达30%~40%。此外,常见鸟类等动物在薯田捕食幼虫,这些天敌都起到一定抑制作用。

2 调查项目与方法

2.1 越冬基数调查

于10月中、下旬,选代表性(甘薯田、路边、沟沿等)地块6~10块,每块田5点随机取样,每点1m2,挖土深20~25cm,调查越冬蛹。翌年3、4月间仍在上年挖查的地块内,再挖查1次蛹。调查结果记入表4-159。

表4-159 甘薯天蛾越冬基数调查表

2.2 成虫诱测

测报灯诱测从5月1日开始至10月底,逐日观察诱集的雌、雄成虫。结果记入表4-160。

表4-160 甘薯天蛾成虫诱测记载表

2.3 田间卵和幼虫系统调查

从越冬代成虫始见开始(安徽地区在5月份),定春甘薯田3块,从第二代见成虫始,增定夏甘薯田3块,定田不定点,每田随即5点取样,每点检查100~200个叶片,每5天调查1次,至10月上旬止。调查结果记入表4-161。

表4-161 甘薯天蛾田间卵及幼虫调查表

2.4 普查

每个世代普查3次。普查时间根据系统调查情况,分别在各代落卵盛期,幼虫二、三龄盛期和五龄盛期各普查1次。每次普查选各类型田总数不少于10块地,取样方法同系统调查。调查结果记入表4-161。

3 预测方法

3.1 发生程度预测

3.1.1 依据越冬蛹密度、上一代残虫量做出中长期预测 凡越冬蛹密度大,数量多,死亡率低,来年第一代为害重。也可根据上年最后一代的残虫量预测当年第一代发生程度。根据上一代为害的轻重,防治后的残虫量,结合气象预报预测下一代发生程度。若上一代残虫量大,夏季雨水适中,温度高,下代发生数量将大。如安徽地区一般情况下5~8月份雨水适中,不涝、不旱,有大发生可能。反之,则轻发。

3.1.2 依据灯诱蛾量预测 凡灯诱蛾量多,诱集期集中,预示着发生程度将重。反之,则轻。

3.1.3 依据田间卵量预测 当系统观察田卵量较大时,应立即进行普查,并发出预报指导防治。

3.2 发生期预测

依据上一代各虫态的发生时期,应用期距法,加上相应虫态的发育历期,并参考天气条件,做出发生期预测。

4 预测预报参考资料

4.1 甘薯天蛾各龄幼虫主要区别

注:安徽,临泉。

4.2 甘薯天蛾各虫态历期

注:安徽,临泉。

4.3 甘薯天蛾各代成虫发生期(月/旬)

4.4 甘薯天蛾各代成虫发生盛期(月/日)

注:安徽,临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