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蚜虫预测预报方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农作物有害生物测报技术手册》第245页(1937字)

花生蚜(Aphis craccivora Koch)又名苜蓿蚜、豆蚜,属同翅目蚜科,俗称蜜虫、腻虫。全国花生产区均有发生。蚜虫多集中在嫩茎、幼芽、顶端心叶及嫩叶的叶背上和花蕾、花萼、花瓣以及果针上为害,造成花生生长停滞,叶片卷曲、变小、变厚,影响光合作用和开花结实,并传播病毒病。受害严重时,枝叶发黑,结荚甚少,甚至枯萎死亡。花生蚜除为害花生外,还为害豆类、苜蓿、国槐、荠菜等。

1 主要影响因子

1.1 降雨和湿度

大气相对湿度是决定该虫能否大发生的主导因素。在适宜温度范围(15~24℃)内,相对湿度在60%~70%时,有利该虫的繁殖和为害;超过80%或低于50%,对花生蚜的繁殖有明显抑制作用。

1.2 温度

温度是影响花生蚜繁殖数量和活动迟早的重要因素。花生蚜繁殖温度为15~24℃,最适温度为19~22℃。此虫较耐低温。

1.3 天敌

对花生蚜消长影响较大的天敌有瓢虫、食蚜虻、蚜茧蜂。在一定时期内,天敌数量增多对蚜虫是否大发生有一定作用。

1.4 地势和栽培条件

下坡花生地比上坡花生地蚜虫虫口密度大,为害重;早播、长势好的比晚播、长势差的蚜虫虫口密度大,为害重。

2 调查项目和方法

2.1 虫源基数调查

花生播种前10天,调查当地不同环境的主要野生寄主,木本(刺槐、绵槐、国槐)一年生枝条50个,查顶端20cm长,草本(荠菜、刺儿菜、地丁、野苜蓿草等)100株,统计其上的蚜虫及天敌数。结果记入春季虫源基数调查表(表4-177)。

表4-177 春季虫源基数调查表

2.2 田间蚜量消长调查

自花生出土开始,选靠近蚜源、早播花生田2块,每5天调查1次。每块地5点取样,每点查20墩,记载蚜虫和天敌数量,当蚜墩率达到10%时,3天调查1次,至7月中旬止。结果记入田间蚜量消长调查表(表4-178)。

表4-178 田间蚜量消长调查表

2.3 田间蚜量普查

在防治适期前,选择不同类型的花生田10块以上进行调查(取样方法同蚜量消长调查),统计蚜虫和天敌数量。结果记入田间蚜量普查记载表(表4-179)。

表4-179 田间蚜量普查记载表

3 预测预报方法

花生蚜发生与气象条件、蚜量基数、天敌情况及栽培条件有关,特别是与5、6月份温湿度关系密切。预测时主要根据影响其发生动态的相关因子综合分析预报发生期、发生程度,或通过有效积温预测法、数理统计预测法进行预报,确定防治措施。

4 预测预报参考资料

4.1 发生程度分级

◆1级:平均一墩头数10~25;

◆2级:平均一墩头数25.1~50;

◆3级:平均一墩头数50.1~75;

◆4级:平均一墩头数75.1~100;

◆5级:平均一墩头数>100。

4.2 防治指标

10头/墩。

4.3 防治适期

一般在6月上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