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晚疫病测报调查方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农作物有害生物测报技术手册》第322页(2550字)

番茄晚疫病[Phyto phthora in festans(Mont.)de Bary]又称番茄疫病,是番茄的主要病害,常减产20%~30%。条件适宜时,病害在3~5天内即可大流行,严重时可毁种绝收。除番茄外,还可为害铃薯。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叶和果实,也可侵染叶柄和茎部。一般中、下部叶片先发病,叶片尖端或边缘呈不规则的暗绿色水渍状病斑。湿度大时,病斑周缘常长出白色霉状物(孢囊梗和孢子囊)。在低温、阴雨、湿度高、早晚多雾露情况下,易发病;降雨早、雨水多、温度低,则发病早而重。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1.1 指示作物病情趋势调查

马铃薯是番茄晚疫病主要菌源传播对象作物(即指示作物)。选早栽、发病较重的马铃薯田1~2块,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5天调查1次。定点调查,每点调查20株。将调查结果填入表6-14。

表6-14 番茄晚疫病指示作物病情调查表

1.2 中心病株调查

马铃薯中心病株出现日后或番茄定植后10天进行调查。选种植集中、易感病生育期和品种田块(棚)3~5块(个),每5天调查1次,全田(棚)调查,直至出现中心病株。发现中心病株后,将调查结果填入表6-15。

表6-15 番茄晚疫病中心病株及病情调查表

1.3 定点系统调查

1.3.1 调查时间 发现中心病株后至采收期,进行定点系统调查。每3天调查1次,于露水未干或上午10点以前进行。

1.3.2 调查方法 选主栽品种、地势低洼的类型田2~3块,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点调查20株,共查100株。将结果填入表6-16。

表6-16 番茄晚疫病系统调查表

1.4 大面积普查

中心病株出现后,及时进行病情普查。根据病害发展情况随机选每类型田(棚)3~5块。普查的田块尽可能多一些,包括保护地和露地,普查面积一般不低于栽培总面积的5%。随机调查100株,每5天调查1次,进行3~5次。将普查结果填入表6-17。

表6-17 番茄晚疫病病情普查记载表

1.5 天气情况记载及天气趋势调查

经常与气象部门联系,记载天气情况,及时了解未来天气状况,分析对病害发生发展的影响。将每次调查情况记入表6-18。

表6-18 番茄晚疫病天气情况记载表

2 预测预报方法

根据病情调查结果,栽培管理措施,结合近期天气预报,及时针对露地番茄和日光温室番茄分别做出晚疫病发生期和发生程度预报。

2.1 发病始期预测

利用“侵染预测指标”预测田间中心病株出现始期,即可较准确地掌握发病始期。

2.2 流行程度预测

番茄晚疫病的发生流行与春季保护地提供的菌源量大小和番茄生长期间的气象条件有关。

2.3 发生趋势预测

根据系统测报点对指示作物马铃薯发病情况的调查资料,参考品种布局、栽培管理、天气预报等综合分析,预测病害发生趋势。如春季马铃薯发病重,或保护地发病较重,且番茄生长期间气象条件有利于发病,则晚疫病有可能偏重或大发生;反之,若气象条件不适宜,则可能轻发生。

2.4 防治适期预报

发现中心病株后10~15天(视天气情况等而定)即为防治适期。

3 测报参考资料

3.1 番茄晚疫病发生程度分级

番茄晚疫病病情分级标准

◆0级:全株无病;

◆1级:病叶占全株总叶片1/4以下;

◆2级:病叶占全株总叶片1/4~1/2,茎秆上有少数病斑;

◆3级:病叶占全株总叶片1/2~3/4,20%以上茎秆有病斑,果实有少量病斑;

◆4级:病叶占全株总叶片3/4以上,大部分叶片已枯死,有时茎也枯死,单株有一个果发病。

3.2 番茄晚疫病发病程度分级标准(病株率,%)(各级不含下限)

◆1级:病株率0~10;

◆2级:病株率11~20;

◆3级:病株率21~30;

◆4级:病株率31~40;

◆5级:病株率≥4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