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轮纹病测报调查方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农作物有害生物测报技术手册》第432页(1837字)

梨轮纹病(Physalospora piricola Nose.)又称粗皮病、轮纹褐腐病等,是我国苹果、梨产区一种严重的病害。以为害果实、枝干为主,也可为害叶片。浙江、江苏、上海、江西、安徽、四川、云南、山东、山西、北京、天津、河北、河南、辽宁、吉林等地均有发生。轮纹病除为害苹果、梨外,还可为害山楂、桃、李、杏、栗、枣、海棠等果树。

1 调查方法与内容

1.1 田间孢子浮游量测定

从梨树开花期开始,至梨果收获时结束。选有代表性且枝干病斑较多的感病品种梨树3~5株,每年的调查时间、梨树品种、树龄要相对固定,每株树选2~3年生枝干5个,距离枝干5~10cm处各固定一个5cm×2.5cm的载玻片,载玻片一面均匀涂上凡士林,涂凡士林的一面对着病枝干的病斑,每3天更换1次载玻片,带回室内镜检载玻片上捕捉到的孢子数量。将调查结果记入表7-36。

表7-36 孢子捕捉系统调查记载表

1.2 枝干发病情况调查

4月上旬梨树开花时,根据树龄、品种等,选有代表性的梨树10株,每株按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固定5个2~3年生枝干,每个枝干固定调查15cm长旧病斑数;梨果收获时调查固定枝条上当年新增病斑数,作为第二、三年的基数。调查结果记入表7-37。

表7-37 枝干发病情况调查记载表

1.3 果实发病情况调查

在梨收获时,根据品种、树龄等,选有代表性的梨树20株,调查树上的全部果实和落地果。由于轮纹病病果腐烂甚快,染病果实丧失使用价值,因此病果不分级,只记录总果数和病果数,计算病果率,作为划分当年发病程度和预报验证的依据。将调查结果记入表7-38。

表7-38 果实发病情况调查记载表

2 预测预报方法

2.1 孢子散发盛期、高峰期的确定

累计孢子捕捉量占全年总累计孢子捕捉量16%和84%出现的日期,分别为孢子散发始盛期和盛末期,两者之间即为孢子散发盛期。孢子散发盛期内,日捕捉孢子量最多的日期为孢子散发高峰期。生产季节一般按日捕捉孢子量突增期为孢子散发始盛期。始盛期后,日捕捉孢子量继续上升,达到高峰后又逐渐下降,全年可出现多个散发高峰,但主高峰要等调查结束后才能确定。

2.2 侵染期预测

梨轮纹病属潜育期长的病害,其防治的关键时期是病菌的侵染期,也是测报的重点。当孢子捕捉量急剧上升,或居高不下,并伴有降雨时,即意味着侵染盛期的来临,要当即预报施药防治。梨轮纹病侵染期长,从幼果期一直持续到采收,这期间的温度都能满足病菌侵染的需要,遇到10mm以上的降雨,特别是连阴雨时,对病菌孢子的散发和侵染都十分有利,因此,整个夏季可根据天气预报,结合孢子捕捉量,及时对每次侵染期做出预测。

2.3 发生程度预测

梨轮纹病发病受气候因素,特别是降雨的影响较大。凡幼果期雨日多、雨量大的年份,后期发病就重。生产上可根据近两年轮纹病的发生程度、当年产孢量和夏季降雨情况,对病害发生程度综合做出预测。

3 发生程度划分标准

梨轮纹病主要侵害果实引起腐烂,从而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其发生程度以病果率为主要指标进行划分。具体划分标准见表7-39。平均单枝当年新增病斑数和每次单玻片捕捉孢子量作为二级指标,必要时用二级指标校正。

表7-39 梨轮纹病发生程度划分标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