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木虱测报调查方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农作物有害生物测报技术手册》第436页(2574字)

梨木虱(Psylla chinensis Yang et Li)又叫中国梨木虱,属同翅目,木虱科。在我国除新疆外,各梨产区均有分布。尤以东北、华北、西北等北方梨区发生普遍。主要为害各种梨树。春季成、幼虫多集中于新梢、叶柄为害,夏、秋季则多在叶面吸食为害。受害叶片叶脉扭曲,皱缩,产生枯斑,并逐渐变黑,提早脱落。

1 调查方法与内容

1.1 越冬基数调查

于梨木虱越冬前,一般在9月中旬,选有代表性的幼果园、盛果期果园和老果园各两块,每块园面积在667m2以上,每块园在靠近边缘和中间部位各选1株梨树,每株梨树在距地面0.1~0.2m的主干上用10cm宽的透明胶带绕扎一周,一般绕2~3层,人为制造一个越冬场所。于12月下旬,调查藏在胶带下的梨木虱数量,作为越冬基数。记入表7-45。

表7-45 梨木虱越冬虫量调查表

1.2 系统调查

1.2.1 春季调查 从梨花芽萌动开始至落花后10天结束。一般在2月下旬至4月中旬,每5天调查1次,取每候的中间日,即每旬逢3、8日调查。选有代表性的幼果园、盛果期果园和老果园各1块,每块园面积在667m2以上。每块园在靠近边缘和中间部位各固定一株梨树,每株树按东、南、西、北、中各标定5个短枝,共25枝,1个短枝上只有1个芽,每次均调查固定短枝上梨木虱卵和成、若虫的数量,统计卵枝率、虫枝率,折算百枝卵量和百枝若虫、成虫量,调查卵量时用10倍以上放大镜分辨,主要调查叶痕、芽痕及芽眼处,若虫主要调查花序、嫩叶和新梢。将调查结果记入表7-46。

表7-46 春季梨木虱系统调查记载表

1.2.2 夏秋季调查 从春季系统调查结束时开始至梨木虱为害结束时止,一般在4月下旬至9月上旬,每5天调查1次。取每候的中间日,即每旬逢3、8日调查。在春季系统调查的梨树上继续调查,每株树按东、南、西、北、中各标定5个一年生短枝,共25枝。每个枝条调查基部、中部、梢部3张叶片。记载梨木虱卵、成虫、若虫数量。统计卵叶率、虫叶率,折算百叶卵量和百叶若虫、成虫量。调查卵量时用10倍以上放大镜分辨,重点调查叶片正面主脉沟内及幼嫩组织的茸毛间;调查若虫时叶片的反正面均要调查。将结果记入表7-47。

表7-47 夏秋季梨木虱系统调查记载表

1.3 普查

1.3.1 春季普查 分别在越冬代成虫出蛰盛期和一代卵盛期各普查1次。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和3月中、下旬。物候期为梨花芽膨大期和花序分离期。调查应选在晴天的下午进行。根据当地梨树品种、栽培年限等,分类普查10~15块梨园,每块调查2株梨树,具体方法同春季系统调查。将调查结果记入表7-48。

表7-48 春季梨木虱普查记载表

1.3.2 夏秋季普查 普查在田间以卵为主,若虫量开始上升时进行。选择有代表性的梨园10~15块,每块调查2株梨树,具体方法同夏秋季系统调查。将调查结果记入表7-49。

表7-49 夏秋季梨木虱普查记载表

2 预测预报方法

2.1 世代划分及发生期确定

用3块系统调查梨园调查数据的平均值作为全年梨木虱的发生消长,5天1次的调查数据用“DPS数据处理软件”提供的插值处理校正成每天1次的数据。卵、若虫、成虫的消长曲线有明显始末期出现的,可直接确定世代的始末期;世代重叠时,以两代间数量低谷的中心点作为两世代的交界期。各代卵、若虫、成虫的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分别指当代累计卵量、若虫量、成虫量达到全代总累计卵量、若虫量、成虫量16%、50%、84%的日期。

2.2 发生量的表示及发生程度的划分标准

各代梨木虱的发生量用卵高峰日百枝(叶)卵量、高峰日百枝(叶)成、若虫量表示。发生程度以卵高峰日百枝(叶)卵量为一级指标,高峰日百枝(叶)虫量为二级指标划分成5级。分级标准见表7-50。全年发生程度等于各代发生程度的平均值。

2.3 发生期预测

春季梨木虱发生与物候密切相关。花芽萌动期即越冬代成虫出蛰盛期,花序分离期为一代卵盛期,花落80%为一代若虫盛期,结合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预报防治越冬代成虫、一代卵和一代若虫;夏、秋季梨木虱世代重叠,当田间以卵为主,若虫量开始上升时,如气象预报未来10天晴天少雨,即可根据卵量大小预报大面积防治。

2.4 发生程度预测

主要依据越冬基数、田间成虫量、卵量,结合气象预报,对发生程度综合做出预测。在干旱、少雨季节,梨木虱发生严重;湿度和降雨对梨木虱的影响较大,风雨冲刷是导致卵和低龄若虫死亡的关键因子。

3 发生程度划分标准(表7-50)

表7-50 梨木虱发生程度划分标准

4 防治适期

在越冬代成虫出蛰盛期,落花70%~80%时,即药剂防治适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