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黑毒蛾测报调查方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农作物有害生物测报技术手册》第520页(1436字)

茶黑毒蛾(Dasychira baibarna Matsumura)又称茶茸毒蛾。分布于安徽、浙江、贵州、云南、台湾等省。近年来成为茶树上的一种主要害虫,局部地区发生严重,常致茶丛被害光秃,对茶叶生产威胁很大。

1 调查内容和方法

2 预测预报方法

2.1 历期预测法

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在发蛾期点灯诱蛾,掌握田间的发蛾高峰期。有条件的也可以室内饲养,观察蛹的羽化进度,掌握蛹羽化高峰期及盛末期。然后,按下式计算防治适期。此方法仅适用于第二至第四代发生期的预测。

防治适期=发蛾高峰期(蛹羽化高峰期)+成虫产卵前期(2~3天)+卵历期+一龄幼虫期+二龄幼虫期

防治适期=蛹羽化盛末期+成虫产卵前期+卵历期+一龄幼虫期

2.2 相关预测法

根据杭州市茶科所朱俊庆资料,越冬卵孵化迟早与3月份的气温高低有极密切的关系,以3月份的平均气温(℃)为x,第一代防治适期(y=1,为4月1日,y=2,为4月2日,……),则其关系式为y=71.55-5.2x。只要将当地3月份的实测气温代入,即可求得当地第一代的田间防治适期。

2.3 有效积温预测法

利用卵的有效积温,求出卵历期N=136÷(t-8.29),其中温度(t)可以用当地历年同期的平均气温,也可以用当地气象部门的预报值。防治适期计算按历期预测法。

2.4 分龄预测法

用振落法调查田间幼虫分龄。具体的计算和预测方法,参照茶尺蠖分龄预测法。

3 防治适期与指标

3.1 查茶园卵密度,定防治田块

各代成虫产卵盛末期后,对各种不同类型茶园(如不同海拔高度,林带附近,周围有植被等)进行普查。从3月中旬至11月中旬,5点取样,每点查5丛,逐一检查卵粒数。当每丛有效卵粒超过40粒时,应定为防治对象茶园。

3.2 查幼虫发育进度,定防治时间

从幼虫孵化始期开始,每隔2~3天对防治对象茶园调查1次,掌握幼虫发育进度。当三龄幼虫占总幼虫的15%~20%时,即为防治适期。

每1m2叶面积第一代幼虫量4条以上;第二代幼虫量7条以上。

4 测报参考资料

茶黑毒蛾各代各虫态发生期(月/旬)

茶黑毒蛾幼虫分龄历期

注:浙江杭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