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机械组成及结构的测定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土壤农化分析手册》第155页(1073字)

土壤机械组成就是指组成土壤的颗粒大小及各种大小的颗粒在土壤中的含量,通过土壤机械组成的分析,测定各级土壤颗粒的百分含量,可以确定土壤的质地。

不同直径的土壤颗粒有着不同的理化特性。石砾没有持水性和毛管作用,砂粒干燥时呈单粒松散状态,在水中不膨胀,持水性很差,没有收缩性和塑性,毛管性很差,粉粒在水中不易膨胀或膨胀甚小,无塑性,透水性较差,毛管性较活跃。粘粒湿时具有粘性和可塑性,持水能力大,吸水后强烈膨胀,干时收缩;还由于粘粒巨大的比表面积,能吸附土壤溶液中的阴阳离子,对土壤中的许多化学反应起重大作用。因此,确定土壤的机械组成对于评定土壤的农业性状十分重要。

土壤颗粒的分级,解放前常用的有国际制和美国制标准,后来也曾引用过苏联制标准(表5-1)。国际制只分五个粒级,美国制和苏联制都将砂和粉砂以及粘粒进一步细分,在深入研究土壤性质时很有必要。确定土壤质地名称时,国际制和美国制都按砂、粉砂、粘粒三个组分的百分含量,用三角形分类表来表示(图5-1),苏联制则以物理性砂粒和物理性粘粒两个粒级的百分含量,并且不同土壤类型有不同的标准(表5-2)。文革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及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生物土壤研究所总结群众经验,并结合我国农业生产特性,订出了我国土壤颗粒成分分级标准(表5-3)和土壤颗粒组成分类(质地分类)标准(表5-4),含砾石多的土壤要在质地前面冠以形容词,砾质多少也有标准(表5-5)。

表5-1 土壤颗粒分类

图5-1 国际制和美国制的土壤质地分类三角表

表5-2 苏联卡庆斯基土壤质地分类

表5-3 我国土壤颗粒分级标准

表5-4 我国土壤质地分类

表5-5 10-1mm粒径砾质颗粒含量分类

土壤结构性是指土壤破碎成单粒、微团聚体和团聚体的特性,这些结构体是由腐殖质或粘粒将土壤机械组分胶结或粘结而成的,这些结构体的大小、形状和相互排列方式决定了土壤的结构性。土壤结构性是土壤的极重要的特性,并决定着土壤的肥力,在有良好的结构的土壤里形成了最适宜的水分、空气和热状况条件,这些条件通常决定了微生物活动的发育、植物营养物质的代谢和有效性。有结构的土壤具有高度的孔隙性和持水性,能提供作物生长发育的最适条件,反之结构不良的土壤,不利于作物生长。因此分析土壤结构的数量和质量,对于评定土壤的肥力状况是很重要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