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中常量元素的测定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土壤农化分析手册》第640页(903字)

植物体内各种元素都有其特定的含量范围,但它又受土壤养分条件、栽培措施等影响而有所变化,因此常以植物体中某些元素含量的变化,来了解土壤养分状况及各种栽培措施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氮磷钾含量的测定是最普通的常规分析项目。目前以一次消煮连续测定为多。对矿质养分的测定(磷、钾、钙、镁等)则以三酸消煮法为简便,且可达脱硅的目的,免除其在测定时的干扰。

氮的测定常以蒸馏法为主。但在大批样品测定时我们认为靛酚蓝比色法有灵敏,快速而简便的优越性。只要操作认真细致,即可获满意结果。

钙镁测定在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时,仍以EDTA法为主。各种植物的钙镁含量差异很大,一般为0.04-0.57%,豆科作物可高达1.1%,块根块茎作物常低于0.04%。由于钙与细胞壁渗性及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的运输有密切关系;镁与叶绿素组成有关,因此常用钙镁测定了解植物自土壤和肥料中吸收钙镁情况,尤其在酸性土地区更为重要。

植物对氯的需要量虽小,但比硼、锰铜锌钼等微量元素为多,一般植物组织(干基)中氯离子浓度要到100-200ppm时才算满足。有些作物能忍受较高的氯,而一些对氯敏感的作物,氯往往使之品质下降。大田中缺氯现象尚未发现,但过量氯造成植物不同程度的生理危害则是常见之事,植物体中的氯以氯离子形式存在,用水很易浸提出来,故常用水溶性糖的提取液进行氯离子的测定。可用硝酸银滴定法或硝酸汞滴定法测之。虽然后者测定结果比较准确,终点明显,但基于一切汞剂都有毒性,所以仍以硝酸银滴定法较为普遍。

粗灰分测定,常从植株各部分灰分的含量来了解各种作物不同生育期和不同部位养分吸收和累积状况,从而查明施肥、土壤、气候等因素对植物养分吸收的影响。一般茎叶灰分以钾钙为主,粗灰分的测定方法还常应用作为灰分元素及微量元素测定的待测液制备方法而被广泛利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