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类人工育苗的基本设施和方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水产养殖手册》第219页(11436字)
一、人工育苗的基本设施
(一)机械抽水设备 包括水泵、水管及动力三部分。
1.水泵 常见种类有铸铁水泵、不锈钢水泵、陶瓷水泵、玻璃钢水泵等。每种水泵都附一铭牌,标明型号、扬程、流量、允许吸程、转数、效率和轴功率等主要工作参数,可作选择水泵参考。对水泵的要求以沉淀池容水量而定,一般要求2-3h注满水为宜。
2.水管 有铁管、塑料管、玻璃钢管和胶管。水管口径应与水泵口径相吻合。吸水龙头的位置应该在低潮时都有海水浸没,任何时间都能进行抽水为宜。
3.动力 水泵动力有电动机和柴油机。
(二)沉淀池 主要起沉淀和静化水的作用。
1.总容量 为育苗池总容量的3-4倍。
2.池的构造 池内要分成数格,池顶要加盖,池底有1-3%坡度,在最低处有排污孔。沉淀池若设在地势较低处,则需增加二级提水设备。
沉淀池一般呈长方形、圆形,砖石砌,并有钢筋混凝土加固,内层应抹五层防水层。
(三)水塔 水塔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一定高度的水位和一定数量的海水。如果沉淀池建在地势最高处,也可以不建水塔。水塔顶部加盖,底部留有出水口和排污口。
(四)砂滤池(或砂滤罐) 砂滤池为敞口形,系砖石砌成或水泥建成。池内自下而上铺有数层不同规格的砂粒。池底部留有蓄水空间、出水口和排污口。建立一个砂滤池,原则上要求滤水能力强,流量大,过滤后的海水没有较大型的敌害生物。
砂滤罐系水泥制或铁制封闭式的滤水装置。罐内也铺设不同规格的砂层,出水孔在罐底,并由阀门控制,在出水孔对面设有缓冲阀。使用筛绢过滤器,必须用多层不同规格细网目筛绢过滤,最细一层为10μm左右。
(五)陶瓷过滤器 根据用水量不同,选用不同型号的过滤器,常用的过滤器有下列几种,如表9-1。
表9-1 陶瓷过滤器型号规格
(天津过滤器厂)
(六)育苗池 总容水量视育苗规模而定。
1.大小 生产性的育苗池每个小者10-20m3左右;中者40-60m3;大者100m3以上。
2.深浅 1.5m左右,深者达2m余。
3.形状 长方形、方形、圆形、椭圆形,流水培育以长方形为好。
4.构筑 一般为水泥建造,小型者也有用玻璃钢或塑料制成。新建的水泥池必须浸泡一个月,以除去泛碱。
5.室内避免强光直射,光照400-6001x,空气流通。
(七)预热池 专用于预热育苗用水,一般建在育苗室内,其容量约为育苗池总容量的1/10,其位置一般高于育苗池。
(八)饵料培养设备
1.闭式充气培养 利用细口瓶、乙烯薄膜塑料袋、透明玻璃钢桶或有机玻璃柱进行封闭充气培养。它具有防止饵料污染、受光均匀、保证充足二氧化碳、培养效率高等优点。
2.敞式饵料池 一般每个池容量为0.5-10m3余。总容量为育苗池容量的1/4左右。池形似方形或长方形,深0.5m左右。池壁多铺设白瓷砖,光照1500-10000lx。避免直射光,根据单胞藻种类不同,可自行调节光强。
3.保种间 保种间的大小按1m3二级饵料池需配1m2保种间。除了光照要保证外,还要有控温设备,冬季不低于15℃,夏季不超过20℃。
(九)鼓风机或空气压缩机
1.罗茨鼓风机 风量大,气体不含油污,一般水深1m的池子选用风压力0.2kg/cm2的风机,1.5m深的池子选用0.35-0.5kg/cm2的风机。
2.WM-2型无油气体压缩机 压力为3kg/cm2,气体不含油污。
3.2V-0.2/8型空气压缩机 压力为8kg/cm2,气体含油污,需用活性炭洗涤器过滤。
上述鼓风机或空气压缩机所使用的充气支管为塑料软管或胶皮管,管的末端装散气石,散气石一般用140号金钢砂制成,每1m2池底设散气石1个。
(十)清贝机 用于洗刷亲贝和清除贝壳上固着物。它主要由支架、滚轴和进水管三部分组成。它是利用贝壳彼此之间的磨擦和滚轴钢板网的磨擦,达到洗刷和清除贝壳表面的杂藻和其他固着物的目的。
(十一)水质分析室及生物观察室 为随时了解育苗水质及幼虫发育情况,应建有水质分析室及生物观察室,并备有常规水质分析(包括溶氧量、酸碱度、氨态氮、有机物耗氧量、盐度、水温和光照等)和生物观察(包括测量生长、观察摄食和统计密度等)的仪器和药品。
(十二)其他必需的设备 包括潜水泵、筛绢过滤器(过滤鼓或过滤棒)、清底器、搅拌器、浮动网箱和网笼、塑料水桶、水勺、水盆、捞网、过滤网箱、采苗帘或网衣等。
二、水的处理和预热
(一)水的处理方法
1.化学处理 用0.3-1ppm硫酸铝钾处理海水中胶体物质;为防止重金属离子的影响,可加2-3ppmEDTA钠盐(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以螯合水中重金属离子。
2.黑暗沉淀 水需黑暗沉淀2-3天后方可使用,每次用完后要洗刷池底1次。
3.机械过滤 用砂滤池(或砂滤罐)过滤后的海水才可应用。饵料用水需用陶瓷过滤器过滤,或用次氯酸钠消毒再用硫代硫酸钠中和后使用,也可用酸消毒处理海水后用碱中和后使用。
(二)预热 加温育苗预热方式主要有蒸汽加热和盘管加热,无论何种加热方式,都禁止使用镀锌管或其他含有重金属的管子。一般采用铁管,但为了防止铁锈特别是氢氧化铁胶体物质的影响,管子外壁要用RT-176涂料或无毒的环氧树脂涂抹或用双层塑料布包扎。蒸汽加热时,铁管长度要短,禁止使用含有杂质太多的淡水。
三、饵料的培养
(一)容器、工具的消毒
1.加热消毒 小型容器和工具可用水煮沸5-10min,或用电热箱将温度提到120℃消毒。
2.药物消毒 用新配制的5ppm高锰酸钾液浸泡5min,然后用消毒过的水冲洗2-3次。或用漂白粉配制成200-300ppm水溶液,将容器、工具浸泡0.5h,取出用消毒过的水冲洗3-4次。大型培养池也可用1000ppm以上高浓度漂白粉溶液清刷0.5h后用消毒过的水冲刷干净。
(二)培养液的配制
1.扁藻培养液 硝酸铵50mg/L,磷酸二氢钾5mg/L,柠檬酸铁0.5mg/L。
2.小硅藻培养液 硝酸钠50mg/L,磷酸二氢钾5mg/L,柠檬酸铁0.01mg/L。
3.叉鞭金藻培养液 硝酸钠50mg/L,磷酸二氢钾5mg/L,1%硫酸铁溶液5滴,柠檬酸钠10mg/L,人尿1.5ml/L。
(三)接种 选择生长旺盛,颜色正常,无大量沉淀或无明显附壁现象,无敌害生物或其他杂藻污染的藻液作藻种。藻种量与培养液的比例为1∶3-1∶8,在气温高的季节为1∶1或1∶2。应注意提供单胞藻类的适宜繁殖生长条件。
(四)培养管理
1.充气 用鼓风机或空气压缩机向饵料培养容器中充气,以便维持藻细胞的悬浮和提供足够的二氧化碳。无充气条件,每日搅动8-12次,每次1-5min。
2.调节光照 避免直射光,阳光直射需用遮光帘调节,阴天或无阳光则需日光灯或碘钨灯代替光照。根据种类不同,光照要求不一,一般调节在1500-10000lx之间。
3.肉眼观察,必要时配合显微镜检查,了解有无沉淀和附壁现象,有无污染等。
(五)饵料密度统计方法 利用血球计数板统计,一般计数16个中格,再乘上1万,便是1ml藻液中饵料生物的数量。
四、人工育苗的技术和方法
(一)准备工作
1.制定育苗生产实施计划,检查全部育苗设施,备好各种仪器和器材。
2.清池 初建的育苗池、饵料池等需用水浸泡1-2个月,如果是旧池需用40-45ppm漂白粉洗刷育苗池壁或用250g/m3生石灰进行消毒清池。
3.备好饵料 一般接种应在育苗前1-2个月开始,二级培养在20-30天前开始,三级培养在育苗前10-15天开始。
(二)亲贝的选择与蓄养
1.亲贝的选择 选择生物学最小型以上,贝壳完整无创伤,无寄生虫和病害,性腺充分发育成熟,大小适中的个体为亲贝。
2.亲贝的蓄养 蓄养亲贝可分室外与室内两种。在自然海区中,可以利用海水温度的分层现象,调节养殖水层,促进性腺成熟,也可利用降温方法延迟贝类的产卵时间,在海中则可以降低水层。
室内蓄养密度为100-200个/m3(因种类不同而异)。洗刷后的亲贝,置于网笼、浮动网箱或底播等形式蓄养。蓄养中要及时投喂单胞藻、藻类榨取液、食母生或淀粉等,扁藻饵料密度为1-2万个/m1,小硅藻为3-4万个/ml,金藻5-6万个/ml,藻类榨取液用200目筛绢过滤后使用,食母生或淀粉为2-3ppm。大换水或长流水培育,提早加温育苗则要逐日升温,日温差1-2℃。
(三)诱导产卵排精的方法 人工受精容易的种类,如牡蛎可以采取直接人工受精的方法,利用解剖法剪破生殖腺吸取精卵,或者从生殖孔压挤出来的精卵进行湿法受精(加水),或干法受精(不加水)。直接人工受精方法简单,但所取的精卵有的尚不够成熟,虽能受精,但发育不好,此外,还要杀死大量贝类,所以最好采用人工诱导的方法使亲贝产卵。人工受精较困难的种类,如扇贝、贻贝、珍珠贝、文蛤、蛤仔、鲍等,必须采用间接人工诱导方法产卵。诱导的方法较多,详见表9-2。
表9-2 人工诱导贝类产卵的几种方法
如果只有雌体产卵,而无雄体排精,可解剖雄贝撕破性腺,加海水稀释;若精子不活泼,可用氨水少许活化,即能得到活泼精子。
(四)卵的受精和受精卵的处理
1.受精 当精卵达到一定数量时,将亲贝取出,充气搅动即可使卵受精。雌雄异体分别排放的种类,精、卵,特别是精子不要露在烈日下曝晒,为保持较高受精率,精卵搁置的时间不要过长。当看到卵子出现极体或受精膜高起,一般表示已受精。卵子受精后,充分搅动水体,在池子不同部位随意取样,通过视野法求出受精率(受精率=×100%)。然后根据总卵数和受精率求出总受精卵数。
2.受精卵的处理 大型水体人工育苗通过控制精卵密度,不必洗卵,受精后加金霉素(或土霉素、氯霉素)1-2ppm抑制微生物繁殖,不断充气,搅动,捞除杂质和污物。当发育到D形幼虫时,立即利用浮选法(拖网)或滤选法移入另池培育。小型水体或者精子密度过大,可以通过筛洗受精卵的方法去掉过多的精子,保证胚胎正常发育。
(五)孵化与选幼
1.孵化 从受精卵开始,经过多细胞期、桑椹期、囊胚期,胚胎破卵膜,开始转动,称之孵化。此时搅匀水体,随意取样,利用解剖镜或显微镜通过视野法求出孵化率(孵化率=×100%)。胚胎进一步发育经过原肠期、担轮期进入D形幼体时期。胚胎发育速度快慢主要受水温影响较大,一般在最适温范围内经过12-24h(因种类不同而异),便可发育到D形幼体。
2.选幼 当胚胎发育到D形幼体时,立即将D形幼体利用拖网或者虹吸过滤的方法选入另池进行幼体培育。
(六)幼体培育 指从D形幼体开始培育至幼体附着为止的时期。这一时期内容较多,是人工育苗非常重要的阶段。
1.密度 D形幼体密度一般为10-20个/ml。
2.换水 采用流水培育或大换水方法进行水的更新。流水培育或大换水均需用换水器(过滤鼓或过滤棒)过滤,使用时要检查网目大小是否合适,筛绢有无磨损之处,换水过程要经常晃动换水器,防止幼体过度密集。换水温差不要超过2℃。流水培育或大换水的量以每日能换出全部陈水为宜。一般流水培育比大换水好,但流水培育饵料损失较多,是其不足之处。
3.投饵 双壳贝类到D形幼体时,开始投饵。饵料种类要求:个体小(长20μm以下,直径10μm),浮游于水中,易被摄食和消化,营养价值高,代谢产物对幼体无害,繁殖快,容易培养。
使用的饵料要新鲜,禁止使用污染和老化的饵料。投饵密度:扁藻3000-8000个/ml,小硅藻10000-20000个/ml,金藻30000-50000个/ml。混合饵料优于单一饵料,个体小的饵料优于个体大的。在饵料不足的条件下,可以补充投喂1-2ppm食母生。投喂食母生时要磨碎,加水搅拌,用脱脂棉滤去较大颗粒,或用沉淀法使较大颗粒沉淀,选用上层溶液投喂。
鲍在面盘幼体后期,才投喂饵料,进入匍匐期前,要加入人工培养的饵料板(把底栖硅藻培养在塑料薄膜或波纹板上)。
4.除害 在贝类人工育苗中,敌害种类较多,常见敌害有海生残沟虫、游仆虫和剑水蚤等。这些敌害主要危害是争夺饵料,繁殖快,种间斗争常占优势,能够败坏水质。防除敌害要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过滤水要干净,容器要消毒,避免投喂污染的饵料入池。一旦发现敌害,可以加大换水量,或者采用虹吸过滤移入另池(倒池)培育;鞭毛虫类和纤毛虫类用0.4ppm硫酸铜杀灭,桡足类用1ppm敌百虫杀菌。海生残沟虫常常大量出现,危害最为严重,这种敌害一般来自饵料,在一级保种中用每升水含1g大蒜汁液便可杀死它,而对单胞藻类无毒害,为提高效率可用吐温-80乳化。
5.倒池与清底 在幼体培育中,由于残饵与死饵,代谢物质的积累,死亡的幼体和敌害、微生物大量繁殖,氨态氮大量累积,严重影响水的质量和幼体发育,因此在育苗中要倒池1-2次或每日清底一次。倒池时将过滤网箱固定在帆布箱中,利用虹吸法将池水、幼体与敌害全部吸入过滤网箱中,幼体留在过滤网箱中,陈水、小型敌害等随水溢出,当过滤到一定数量幼体时,便将网箱内幼体倒入预先备好新鲜水的育苗池中继续培养。
清底采用清底器吸取,或者将池水旋转搅动,使污物集中到池底中央,然后虹吸出去。
大型育苗池(100m3左右)一般不倒池,但必须每隔2-3天加1-2ppm土霉素或其他广谱抗菌素。
6.充气与搅动 在幼体培育过程中要充气。充气可以增加水中的氧气,使饵料和幼体分布均匀,有利于代谢物质的氧化。一般采用罗茨鼓风机或空气压缩机进行充气。无充气条件,可每日搅动7-8次。
7.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利用0.5-1ppm呋喃西林或1-2ppm土霉素或金霉素、氯霉素加入育苗池中,有抗菌和提高育苗成活率的作用。
8.控制适宜的理化环境条件 日温差不超过2℃,酸碱度7.5-8.1,氨态氮100mg/m3以下,光照400-600lx。
9.在幼体培育中有关技术数据的观测
(1)饵料密度:利用血球计数板统计,以每毫升细胞数代表饵料的密度。根据育苗池水体及其要求保持的饵料密度,通过饵料池中饵料的密度,便可求出应向育苗池投喂的藻液体积。
(2)幼体定量:均匀地搅拌池水,用细长玻璃管从育苗池中4-5个不同部位任意吸取水溶液少许,置于500ml烧杯中,用移液管均匀搅拌杯中水,并吸取1ml,用碘液杀死计数,以每毫升幼体数代表幼体密度。
(3)幼体生长:利用目微尺测量壳长和壳高两个向度来判断幼体生长速度(目微尺每小格大小(μm))。
(4)幼体活动:育苗池水搅拌均匀后,用烧杯任意盛取一杯,静止5-10min,观察幼体在烧杯中的分布情况,如果分布均匀,游动速度较快是好的;若大部分下沉,游动速度缓慢是不健康的,应进行水质的检验和生物检查。
(5)理化因子测定:常温育苗中每日早5∶00点和下午14∶00点左右分别测最低和最高水温,加温育苗则应每2h测水温一次。幼体培育中测盐度和光照各3次,盐度用盐度计或精密比重计测定,光照利用一般照度计测定。每日测一次溶氧量、酸碱度、氨氮和有机物耗氧量。溶氧量用碘定量法测定,酸碱度用酸度计或精密pH比色计测定,有机物耗氧量用碱性高锰酸钾定量,氨氮可采用钠氏比色法测定。
10.幼体的附着与采苗 贝类的浮游幼体在发育早期是向光往的,到了变态期,便表现为背光性,这是导致它们营底栖生活的最初影响,同时底质情况及附着基有无等也是影响变态的重要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各种贝类幼体变态时其大小一般比较稳定,如贻贝壳长达到210μm左右,栉孔扇贝一般183μm即可附着变态。如果条件较差或恶化,可以延长变态时间和规格,甚至不附着变态。
养殖的双壳贝类浮游幼体在结束浮游生活进入即将附着变态前,可以看到在鳃的原基背部形成一对球形的黑色素聚集起来的感光器官,称为眼点。眼点是幼体接近附着变态的特有器官,也是即将结束浮游幼体生活进入附着生活的一个显而易见的特征,可以作为投放附着基的标志。掌握投放采苗器的时间是相当重要的,过早投放采苗器会影响幼体生长,影响水质。但如果幼体到达附着期,应当投放采苗器而不投放,这时幼体常集中在池底部和池壁上附着,高密度集结而造成局部缺氧、缺饵,而引起死亡。因而,投放采苗器要适时,一般在幼体眼点出现率达40%时投放采苗器为宜。
因贝类生活方式不同,幼体附着所需要的附着基也不相同,附着基的选择以附苗性能好,收苗容易,价格低廉,操作方便又不影响水质为原则。固着型的牡蛎可以使用扇贝壳、牡蛎壳作为采苗器,也可采用涂有水泥砂子的聚氯乙稀网(网目每平方英寸(1)18×14)或涂有水泥砂塑料薄膜、塑料板等,这样苗种育成后易于剥离。附着型贝类中,贻贝可以采用直径0.5cm的红棕绳编成的帘子(每帘长0.8m,宽0。4m,用绳50m)进行采苗,扇贝采苗可以利用网衣、棕绳、塑料单丝绳或无毒塑料软片等;珍珠贝采苗也有利用瓦片的。
投放采苗器(附着基)时应注意下列问题:
(1)用贝壳、塑料薄膜、塑料板和网片等作为采苗器,均应事先刷干净方可使用。瓦片采苗器,在投放前20多天就要用海水浸泡,并换水几次,然后用过滤海水冲洗干净,经太阳曝晒3天,再用过滤海水冲洗一遍,方能使用。
(2)用红棕绳作为采苗器,必须经过捶打、烧棕毛、浸泡、煮沸、再浸泡、洗刷,用藻液泡等处理后才能使用。
(3)投放前要加大换水量,并搅动池水,冲刷池壁,使幼体分布均匀便可投放。
(4)投放时严禁水温下降,先铺底帘,再挂池中间,采苗器要留有适当间隔,使水流畅通。
(6)投放采苗器过程采用常流水的方法,保持水质良好。
(6)投放采苗器的数量要适当,投的采苗器过多,水易污染。
(7)投放采苗器时,尽力保持池内光线均匀,防止幼苗附着不均。
(8)要注意幼苗向上移动的习性(如贻贝),池中的水不要加得太满。
(9)采苗器投下后,要继续观察其变化,作好日常管理工作。
埋栖型贝类在幼体接近附着变态时,需移于具有微细砂粒的大型池中或向培养池投放细砂(直径约0.2mm左右),以提供附着基质。
(七)稚贝的培养 幼体附着变态后进入稚贝培育阶段,此时正是生命力弱,死亡率高的时期,必须进行认真管理。
在稚贝培育过程中,要加大换水量或增加大换水次数。投饵量也应相继增加,投喂扁藻浓度增至每毫升1万个左右,三角褐指藻增至每毫升2-3万个左右。加抗菌素、充气、水质分析等常规管理内容与幼体培育相似。培养中要使水池内水温、比重等逐渐接近海中条件。此外,对稚贝还应积极锻炼其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如对附着种类进行震动,增强附着能力;对牡蛎、泥蚶等贝类还要进行干露、变温等刺激。经过一般室内培养之后,壳长(或壳高)达0.5-1mm左右便可移到海上育成。
在稚贝培育过程中,要检查稚贝的生长与成活率。
鲍鱼幼体培养到第一呼吸孔出现时,即形成稚鲍。在稚鲍培养中要投放附着板,附着板可为稚鲍提供附着基,同时也兼有承接人工配合饵料的作用。由于鲍不喜光,可采用黑色波纹板为好。波纹板上应有孔洞便于稚鲍上下爬行。附着表面要求光滑,以利于稚鲍的剥离。待壳长达3cm以上,就可移至海区养殖。
(八)稚贝下海育成苗种 稚贝在室内经过一段培育后,就要移向海上培养成可供养殖的苗种,这是人工育苗最后阶段。
稚贝出池下海,要统计下海时的苗量,计数方法可采用平均单位面积(或长度)或单个采苗器采苗量,换算成每立方米水体中育的苗量代表下海时稚贝的密度。
稚贝出池下海,首先应选好海区,设置筏架。暂养海区应选择风浪小、水流平缓、水质清洁、无浮泥、无污染、水质肥沃的海区。下海时,要选择风浪平静天气,防止干燥和强光照射,以早晨或傍晚进行较好。
固着型和埋栖型贝类稚贝下海一般较附着型贝类容易,它不需采取别的措施加以保护。附着型贝类由于小稚贝以及幼贝很不稳定,容易切断足丝,移向他处。下海时,环境条件的突然改变,就会造成下海掉苗。一般附着型贝类海上保苗率仅有30-50%。
1.掉苗的原因 附着型贝类本身就具有移动的习性,这是掉苗的内在因素。其外因有:
(1)淤泥:在内湾淤泥沉积严重的海区,若不加管理,几天后,棕绳等采苗器即被浮泥覆盖,幼苗被浮泥淹没而窒息,加之幼苗本身有活动能力,可以随时切断足丝重新爬附,当幼苗找不到合适的可附着基质,便沉到海底埋没死亡。
(2)风浪:稚贝在室内培养期间,处于风平浪静的环境,分泌足丝较少,下海后受到大海风浪袭击,很易切断足丝,造成掉苗。
(3)其他:水温突然变化,光照较强,都可以刺激稚贝的脱落掉苗。
2.提高保苗率措施 提高保苗率措施可分为下海前和下海后两方面。
(1)下海前的保苗措施:加强稚贝下海前的锻炼,增强附着能力;使育苗池水温、光照等条件接近自然海区;培养大规格苗种下海;下海前洗下过密和附着不牢的幼苗,令其重附;收听天气预报,下海一周内,海上天气不应有大的风浪。
(2)下海后的保苗措施:选择浮泥少,风浪较小的理想海区下海过渡;利用保护网进行养育可以提高保苗率,网目孔径小者0.4-0.5mm,大者1.2-1.5mm;经常漂洗浮泥,做好海上管理工作;适时疏散密度,提早分苗养殖。
(编者:王如才 审者:张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