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水产养殖手册

缢蛏养殖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水产养殖手册》第242页(6319字)

缢蛏(Sinonovacuta constvicta)俗称蛏(福建)或蜻(浙江)为我国及日本的特产,我国沿海各地均有分布,养殖区主要集中在闽、浙两省。

一、生态习性

1.生活习性 缢蛏栖息于风浪平静的内湾或河口附近的中、低潮区滩涂上,用足钻泥穴居。随着潮水的涨落在洞内作升降运动,以摄取食料或排泄废物,穴居深度约为体长5-6倍。缢蛏为滤食性贝类,食物以浮游硅藻为主,对食物无选择性。移动能力随其年龄的增长而减弱,以幼贝期迁移能力为最强,成年蛏一般不轻易离穴,这对人工养殖是有利的。

2.对环境因子的适应

(1)水温:为广温性动物,分布在北方的能忍受冬季0--3℃的严寒;生活在南方的在39℃的水温下也能生活一段时间,生长的适宜水温为8-30℃。

(2)海水比重:适应范围为1.005-1.022,最适为1.008-1.018,在这个范围内比重偏低生长良好。

(3)对底质的适应:只要埕面稳定,不管对泥质砂、砂质泥和软泥的底质均能适应。王中元等对缢蛏丰产埕底质分析结果认为,理想的底质结构是:表层4-10cm为细泥土;中层30-40cm左右以泥为主,混有极少的细砂泥层;下层含砂量较多的砂泥层。

3.生长 1龄蛏体长4-5cm,最大可达6cm;2龄蛏体长6-7cm,体重可达10g;3龄蛏体长8cm以上。其生长特点是:春季开始生长,夏季达最高峰,秋季因生殖关系又逐渐缓慢,冬季生长很不明显。5-7月贝壳增长最快,7-9月则为软体部增重最快期。

二、繁殖

1.繁殖期 蛏为雌雄异体,1龄性成熟,性比接近1∶1。繁殖期在秋季,北方比南方早,山东在8-9月;福建、浙江在9-10月,盛期在10月份。

2.性腺发育 生殖腺饱满时,雌性呈乳白色,雄性呈浅淡黄色。性腺发育分为5期:0期,性腺处于休止期,肉眼见不到滤泡;Ⅰ期,性腺开始形成,内脏块出现滤泡;Ⅱ期,滤泡发达,充满未成熟的精子或卵子;Ⅲ期,卵子成熟具有受精能力;Ⅳ期,滤泡空虚,留有残余精卵。

3.产卵习性 秋初水温降到25℃左右开始产卵。每年大批产卵3-4次,每次间隔半个月,产卵多在满月(或新月)后3-5天内进行,一般在退潮时的黎明前2-3h内产卵。

4.发生过程 胚胎发育及幼体、稚贝的生长(表11-1、图11-1)。

图11-1 缢蛏幼体发育(仿陈文等)

1.担轮幼体 2.初期面盘幼体 3.直线铰合幼体 4.初期壳顶幼体 5.壳顶幼体 6.初期稚贝 7.稚贝(单管期)

表11-1 缢蛏的胚胎及稚贝发育时间

(从陈文龙)

注 胚胎发育观察期间,水温19.5-22.6℃,比重1.017(1979,云霄竹塔)。

5.幼体及稚贝的生活习性 缢蛏从产卵至幼体变态附着约6-8天。初期下沉附着的稚贝,绝大多数是以分泌足丝暂时附在浅海或小潮干潮后不干露的低潮区的表层土上,通常要经过3-5天后,随潮水迁移至高、中潮区蛏苗埕或荒滩上附着,称为迁移附着或进埕附着。最后以中潮区上段泥质滩涂或港道两侧,蛏苗附着最多;低潮区和高潮区附苗很少。

三、苗种生产

(一)海区半人工采苗

1.采苗场条件

地形:风平浪静、地势平坦、有淡水注入的内湾,湾口小,面向东北。

潮区:应选在中潮区上段地带,以中、高潮区交界处的港道两侧为最佳。

底质:软泥或泥砂混合均可,以泥质或粉砂与泥混合为好。

潮流:以潮汐流为主,流速在10-40cm/s之间。

比重:为1.005-1.022,最适为1.008-1.018。

2.苗埕的建造归纳有以下三种形式。

(1)蛏苗坪:宜于风浪平静、地势较高的小港道两侧建造,面积大小和形状依地形而定(图11-2)。

图11-2 蛏苗坪示意图(仿陈文龙)

a.平面 b.断面

1.苗埕 2.大堤 3.港道 4.小堤 5.高潮区苗埕末端 6.伸向低潮区苗埕 7.埕面

(2)蛏苗窝:在埕地四周筑堤,形状似窝近正方形,面积为0.1-0.2亩。宜在地势平坦,风浪较大,泥砂底质的中潮区上段建造(图11-3)。

图11-3 窝式蛏苗埕结构图(仿陈文龙)

a.部分蛏苗窝平面图 b.蛏苗窝的放大

1.进水口 2.水沟 3.蛏苗窝 4.围堤 5.蛏苗畦 6.窝内小水沟

(3)蛏苗畦:苗埕呈长条形,埕面宽5m,从高区向低区伸延,长度几十米至一、二百米不等(图11-4)。蛏苗畦宜建在海湾广阔,风浪不大,地势平坦的软泥滩涂上。

图11-4 畦式苗埕示意图(仿陈文龙)

a.平面 b.断面

1.水沟 2.畦面 3.围堤 4.蛏苗畦

3.整埕附苗 整埕先后分翻埕、耙埕和平畦等工序。翻埕是用锄头把埕土普遍深翻一遍;耙埕是将翻土后成块的泥土耙碎,四周开水沟,并整成公路形,以免积水;平畦是用泥、木板或“T”形木棍,在耙细的埕面上压平抹光,使埕士稳定,埕面光滑。实践证明,平畦时间正确与否,直接影响附苗量,在蛏苗附着前1-2天平畦效果最好,平畦离附苗时间越长,蛏苗附着越少。一般在大潮初平畦,小潮和大潮期间不宜平畦。

4.平畦预报 预报平畦时间,主要是根据幼贝进埕附着日期来确定的。具体方法是:在缢蛏繁殖期间,每隔1天检查生殖腺肥满度,一旦出现生殖腺突然由肥变瘦时,即已产卵。产卵日期确定后,加上幼体浮游期和稚贝暂时下沉附着所需日期,即幼贝进埕附着日期。参考当时海况条件,即可发报,立即平畦。

5.苗埕管理和采收 经常下海检查,修补洼坑和崩塌的埕堤,疏通水沟,清除水鸭、螺、蟹等敌害。窝式苗埕在冬至前3-4天,堵死排水口,开始蓄水保温,软泥埕地不宜蓄水。

蛏苗平均体长达1cm即可采收。时间从农历12月至翌年3月,大量收苗在农历1-2月份,在大潮水期间进行。其方法如下:

(1)叠洗法:用手或木锄把苗带泥挖起,自埕边往埕中央重叠,挖土厚度以蛏苗穴居深度为准。涨潮时压在下层蛏苗,由于呼吸和摄食往上钻,这样每重叠一次,苗的密度增加一倍,经2-3次重叠后,把集中的苗连泥挖起置于苗筛内在水坑里洗去泥土,便得净苗。

(2)锄洗法:适用于窝式苗埕。有蓄水保温的苗埕先将水放干,用四齿耙将埕土翻一遍,并堵住水口,准备蓄水,隔潮下海以木制埕耙反复耙动,搅拌成泥浆。不久泥土渐渐下沉,而蛏苗由于呼吸与比重关系悬浮于表层,用手抄网把苗捞起即成.

(二)人工育苗 育苗方法有循环水育苗、池式静水育苗和室外土池(垦区)育苗等三种。

1.催产 大水体催产归纳有以下三种方法:

(1)循环水催产:阴干刺激6-8h,移入循环池(系两个并列长条形水泥池,池水相通,在池的一端交界处装一螺旋桨,容水量几吨至几十吨),循环流水刺激2-3h,停机待产。

(2)流水刺激:流速在1cm/s以上,以1.6-3.3Cm/s为最好。计算公式,流速=流量/截面(垦区催产)。

(3)降温(10-12℃),阴干(6-10h)加流水刺激(室内水泥池)。

2.饲养密度 幼体期,室内水池3-5个/ml,土池(垦区)为0.5-1个/ml。稚贝期,前期40万-50万个/m2,中、后期5万-10万个/m2

3.理化因子 水温29-12℃(最适24-20℃);海水比重1.006-1.022(最适1.008-1.018);光照在200lx以下。

4.食性 幼体孵化后8h开食。饵料以扁藻为主,兼投小型单胞硅藻。

四、养成

(一)滩涂养殖

1.养成场的选择

(1)地形:内湾或河口附近,地势平坦略有倾斜的软泥或泥砂混合的滩涂。

(2)潮区:以风浪小,潮流畅通的中潮区下段至低潮区,每潮干露时间2-3h为宜。

(3)比重:适应范围在1.005-1.022,比重偏低对缢蛏生长有利。

2.建埕与整埕

(1)建埕:蛏埕四周筑堤(堤高35cm),在堤内侧开有水沟,以利排水。为了便利操作,把整片蛏埕再划分为一块块小畦,畦宽3-7m,畦与畦之间挖有小沟。有的地区是整片蛏埕不分畦,只在中间开沟。

(2)整埕:用锄头把埕地底层泥土翻起20-30cm,曝晒消毒。在蛏苗播种前6天左右开始第二次翻土,翻土次数越多越好;翻土后用四齿耙将土捣碎,并用铁钉耙把泥土耙烂、耙平;最后用木板压平抹光埕面,由埕的两边往中央压成公路形,使埕面上不积水。底质硬的埕地翻、耙次数要适当增加。

3.播种 播种从农历12月至翌年3月中旬,以早播为好。播种量依埕地土质硬软、苗体大小和潮区高低而定。泥多的埕每亩播1cm的蛏苗70kg,砂多的埕播100kg为宜;较低潮区及苗种规格大的应适当增加播苗量。播苗应在大潮汛期进行,因大潮埕地干露时间长,蛏苗潜钻率高。

4.埕间管理 经常下海检查生长情况,及时做好补苗工作,按时加砂、推土。立夏后,天气炎热,水温高,泥质埕每亩加砂1.5t,以调节温度,每个大潮汛要进行推土平畦和疏通水沟;及时防治病、敌害。缢蛏主要敌害有:水鸭、鳗、赤魟、河豚、玉螺、章、中华蜾赢蜚、锯缘青蟹、沙蚕等,以蛇鳗、中华蜾蠃蜚为害最严重。蛇鳗可用氰化钠毒杀,其用量是:砂质埕80-120g/亩,泥质埕增到150-250g/亩或用5%浓度穴灌效果更好。中华蜾赢蜚可用1-2%烟屑浸出液喷洒,用药量4kg/亩。鱼类用防鱼竹驱赶。玉螺在退潮后下海捕捉。

(二)蓄水养殖 蓄水养蛏俗称蛏塘,这是70年代末新创的一种养殖方法。其好处是:充分利用较高潮区的荒滩,变废为利,同时不受潮水干露的影响;生长快、周期短、商品质量好(出千率比滩涂养殖的高一倍左右)、经济效益高。

1.养殖场地选择

潮区:一般潮水能淹没,平潮时水深在50cm以上的中潮区上段或中、高潮区交界处。

底质:地势平坦的软泥滩涂。

2.蛏塘建造 因地制宜,大小不一,大的塘可达60-70亩,小的十来亩,一般以20亩左右为宜。蛏塘四周筑堤,呈正方形,堤底宽3m,高1-1.5m。塘内四周开环形沟,沟宽2m,深50cm,进水时起缓冲作用。环形沟之内即是蛏埕,退潮后埕地水深应保持1m以上。在蛏塘近岸一端的堤上设进出水口,用石砌成,大小随面积而定,10亩大的蛏塘,口宽3m左右;向外海的一面,设松木板制的方形涵管,埋于堤基,内接环沟最低处,并设有闸门,外通海区,用于排干塘内积水。涵管大小和个数依蛏塘面积而定,10亩大的蛏塘,建一个50cm见方的涵管便可。面积大的可增设。整埕方法与滩涂养殖相同。

3.播撒苗种 蛏苗要大,每亩播体长2-3cm的大苗50kg。播撒苗种季节从清明至谷雨。播种后堵住涵管,蓄水养殖。

4.管理 每潮水要下海巡塘,随时修补塘堤,防止漏水、崩堤。每半个月排水一次,清除生物敌害及修整埕地,排水时间选在大潮初,小潮不宜排水。经3-4个月养殖,蛏体长达5cm以上便可收成。

五、收获与加工

1.收获 收成季节依年龄和肉质肥满度而定。收获一般2年蛏从3月开始至7月结束;1年蛏从6月开始至9月结束。收成方法,各地不一,可分为挖、捉、钩等三种。

2.加工

(1)蛏干制法:将鲜蛏洗净,不加水煮5min,翻抄一遍再煮1-2mn到贝壳张开,以闭壳肌脱离蛏壳为准。捞起后剥去蛏壳,把蛏肉洗净晒干或烘干即为熟蛏干。另一种是直接剥壳取肉,晒干后称生蛏干。生蛏干味美、营养价值高,但费工,不能久存。

(2)蛏油:煮熟的蛏汁经沉淀,除去泥砂等杂质,继续加热蒸发,浓缩到七成左右,盛起后经过沉淀,再以微火提炼,直至呈黄色稠粘状,滴在毛边纸上不会渗透即成。蛏油清甜可口,为高级调味品。

(编者:陈文龙 审者:王子臣)

上一篇:贻贝养殖 下一篇:水产养殖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