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水产养殖手册

对虾的苗种生产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水产养殖手册》第343页(6638字)

一、亲虾的来源、运输与暂养

1.亲虾的来源 亲虾的来源有二种,一是海捕自然亲虾,二是经过人工培育的亲虾。靠近对虾产卵场的可用前者。采捕的网具一般以大拉网、插地网较好。日本对虾需在较深的海区才能捕到成熟较好的亲虾。斑节对虾则难以从海中捕获到大批成熟的雌虾,而需人工培育才能达到性成熟。

人工培育亲虾,主要是利用交配过的雌虾,在室内或室外进行人工培育,使其达到性成熟,亦可通过控温、控光等方式控制产卵时间。人工越冬亲虾的最低温度在6—8℃,最好保持在8—9℃,并适当控制对虾的放养密度和光照。越冬期间,投以贝肉、沙蚕、蟹肉等饵料,经常搅水,清除残饵,防病治病。对虾眼柄中的X器官有抑制性腺发育的功能,故摘除一侧眼柄,有促进性腺成熟的作用。为防止雌虾蜕去精荚,应搭配1/4—1/3的雄虾。越冬管理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换水条件不同,放养密度也应不同;②控制好水温,水温变化直接影响卵巢发育;③保证充足的优质鲜活饵料;④保证水质清新,及时清除残饵、污物;⑤弱光培育亲虾。长毛对虾、墨吉对虾的越冬水温要求比中国对虾高。

2.亲虾的运输 亲虾运输的好坏直接影响亲虾产卵率、孵化率。运输方法通常采用陆运和水运二种。陆运是用直径80—100cm的帆布桶盛水40cm,用汽车装运,每桶可装亲虾30—40尾。如携有充氧设备,装载数量还可提高。途中应保持桶中海水清新、溶氧充足;尽可能不要停车,避免剧烈颠簸;注意观察亲虾的活动情况,确保亲虾不受伤。

水运,一是用帆布桶装亲虾以船载运,二是用活水船直接载运。此法较陆运安全可靠,装运量大。

日本对虾耐干能力较强,较易运输。可先将亲虾放入冷却水槽(水温12—15℃),然后用放入冷库,以-10℃进行预冷的锯屑(以陈旧无味者为佳)铺于厚纸箱内,其上排放一层活虾,再覆盖一层锯屑,如此反复重迭4—5层。经30h的长途运输,成活率可达70%以上。

3.亲虾的入池暂养

(1)入池:入池前,先测定运虾海水及池水的温、盐度。当温差超过2℃,盐度差超过5‰时,应予以调整,否则会影响性腺的发育,甚至造成性腺退化。当盐度差大于9‰时,亲虾出现远端组织(特别是尾部)坏死。

(2)暂养方式与密度:暂养方式有二种:网箱暂养和直接放入池中饲养。网箱暂养管理方便,但亲虾放养量少,且有碍亲虾的正常运动,不利于性腺发育,放养密度一般为每立方米水体4—5尾。池中直接放养饲养法更接近亲虾生长的自然环境,放养密度大,如加大换水,加强投饵管理,则亲虾性腺发育良好。一般每立方米水体放养15尾。

(3)亲虾及虾池消毒:亲虾运到前,应先将池子进行消毒。一般采用20ppm的高锰酸钾或40—50ppm的漂白粉对池壁进行彻底清刷,并用新鲜海水反复冲洗,然后注水备用。亲虾运到后,在帆布桶中加入200ppm的甲醛,稍停片刻,迅速将虾移入暂养池。池水加50ppb孔雀绿或1—2ppm的土霉素。以后,每隔1天用50ppb孔雀绿和20ppm甲醛溶液交替使用,直至亲虾产卵为止。

(4)投饵:亲虾以沙蚕、蛤肉、杂等饲喂。其中以沙蚕效果最佳。投喂量为亲虾体重的10%左右,具体应视摄食情况而定。

亲虾可多次产卵,因此产过卵的亲虾不要弃掉,应集中于一个池子,加强培育管理。中国对虾各次产卵间隔一般15天左右,最短的5天,最长20天。这样则可大大减少亲虾用量,降低生产成本。

二、产卵与孵化

1.产卵水处理 产卵水要清新,进水口处加150—200目筛绢过滤,此法简单易行,开支小,但不能除去致病病原和原生动物。还有的用砂滤法,即沉淀后的海水经砂滤器过滤,然后送入育苗室,此法水质清新,敌害生物等较少,但同时滤掉作为幼体饵料的单胞藻,是其缺点。另外还有紫外线消毒及化学处理法等。如果育苗水中重金属离子含量较高,可施用2—10ppm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以螯合水中的重金属离子。

2.产卵 对虾多在夜间产卵,极少数个体在白天产卵。在苗种生产中,一种方式是将亲虾放在网箱内产卵;网目孔径2—3mm,网箱大小因池子而定;亲虾放养量按每立方米水体不超过5尾,等产足卵后,将网箱移出池外。另一种方式是将亲虾直接放入池中产卵,产卵后迅速将卵收集起来,移入孵化池。每立方米水体放亲虾10—15尾,该密度目前较普遍采用。

亲虾产卵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减少光照强度。夜间应将灯光熄灭;白天产卵池上应设遮光帘。②减少充气量,防止卵子破裂,也避免惊扰亲虾,使亲虾处于安静环境中。③控制亲虾放养密度。如用网箱产卵,每立方米超过8尾亲虾时,所产卵子基本上孵化不出来。④保持水质清洁,及时移出已产过卵的亲虾,清除残饵。如在池中集中产卵,则第二天应及时收卵。

3.孵化 孵化期间,充气量要小,以刚能搅起池水为好。常有桔红色污物附于池壁或漂浮于水面,应及时清除,以免败坏水质。在适温范围内,受精卵的孵化时间与水温成正相关,水温越高,孵化越快。水温对中国对虾卵孵化时间的关系:孵化温度为12—25℃,孵化时间为24—80h,孵化率为75—90%。

日本对虾卵在25—27℃以下,约需16h孵化;在28℃时,约需13h;在22℃时,则需20h。长毛对虾卵在水温25—27℃时,只需13—15h就可孵化出无节幼体;在20—22℃时,则需20—23h。

三、幼体培育

1.幼体培育环境条件

(1)温度:水温是育苗的重要条件,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直接影响幼体的发育乃至使其发育停止。在适温范围内,温度越高,幼体发育越快。如中国对虾幼体发育的适温为18—26℃,采用适温上限育苗,约需15—17天即可完成幼体发育的全过程;而在自然状态下,幼体发育完成则需25天左右。斑节对虾在水温27—29℃时,无节幼体发育成溞状幼体需50h;而在21—22℃条件下,则需110h。目前,育苗生产多采用适温上限水温,这样可大大缩短幼体发育时间,减少病害侵袭的机会。

(2)盐度:对虾属广盐性种类,对盐度的适应范围较大;但幼体发育阶段对盐度的要求范围较窄,要到仔虾期后,对盐度的变化的适应力才能增强。幼体培育期要避免盐度的大幅度变化。

(3)酸碱度(pH值):一般育苗水的pH值要求在7.6—8.6,对虾幼体的适应范围为7.4—9.0。育苗中发现pH值不适时,应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

(4)溶解氧:幼体的耐氧限度为4mg/L。幼体发育期间溶解氧含量应控制在6mg/L以上。

(5)化学耗氧量:化学耗氧量是监测水质有机污染的重要指标,幼体培育期,化学耗氧量要求不高于3mg/L,而水源的化学耗氧量不高于1mg/L。发现过高时,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加大换水量、充气量等。

(6)光照:无节幼体期间,要求光照强度较弱。此期育苗池最好设遮光帘,这样可大大提高幼体的变态率。在溞状幼体后,光线强度可适当加强,但亦应避免直射光,否则易导致幼体发育畸形。

(7)重金属离子:重金属离子浓度超过育苗用水的允许浓度时,会引起幼体发育迟缓,刚毛萎缩,附肢弯曲,最终停止发育而死亡。如水中重金属离子浓度过高,则可加入2—10ppm的EDTA-Na2,并在每次换水后适量添加之,以保证水中EDTANa2的浓度。

幼体发育受许多因子的影响。现将我国几种主要对虾苗种培育期中,对几项环境因子的适应范围归纳列表如表18—2。

表18—2 习见对虾胚体、幼体对温度、盐度、酸碱度的适应范围

2.幼体培育的日常管理

(1)密度与密度调整:根据培育条件,中国对虾无节幼体的放养密度一般为10万—60万只/m3,如果池中无节幼体密度较低,应考虑并池。并池方法有许多种,可用类同集卵的方法,将幼体集中起来按密度要求放入另一池中;也可用无节幼体具有趋光性的特点,采用灯光诱捕集中并池;还可先用拉网将池中幼体反复拖拉捕捞并池。其中最后一种方法对幼体损伤较小,并池效果好。随着幼体在变态发育中的死亡,幼体密度将逐渐减少,有时幼体的密度极稀,这时要根据培育条件进行合理并池。并池时间以无节幼体期为佳,溞状幼体期次之,糠虾期不宜并池。

(2)投饵:无节幼体靠其自身卵黄营养。自溞状幼体开始,需人工投饵。饵料种类有单胞藻、轮虫、蛋黄、豆浆、蛋羹、卤虫无节幼体、糠虾、蛤肉、微胶囊人工饵料,等等。每日投喂4—8次,最多时每小时一次。

对虾幼体几种主要饵料及投喂量:

①牟氏角毛藻:是对虾幼体最佳饵料之一。据试验,单用角毛藻可将中国对虾幼体从无节幼体培育到仔虾,投喂量为10万细胞/ml池水.

②骨条藻:饲喂效果较好,在溞状幼体期的投喂量为10万细胞/m1池水;至糠虾期后,逐渐减少投喂量。

③天然混合饵料生物:主要是以硅藻为主的混合饵料生物。培养方法是利用室外土池或简易的水泥池,将池中灌入1m深的海水,进行施肥。每天施氮肥2ppm,磷肥0.2ppm,硅酸钠0.2ppm。经3—5天,饵料生物即可繁殖起来。镜检饵料组成,保留以硅藻为主的池子,繁殖以硅藻为主的饵料生物。到溞状幼体期进行换水时,直接将此水换入。此法简单易行,育苗效果较好。

④轮虫:是对虾溞状幼体的最佳动物饵料。从对虾溞状幼体第二期开始投喂,每日每个幼体投20—30个。糠虾第一期投喂量为50个,第二期为120个,第三期为150个。投喂前要将轮虫反复冲洗。

⑤卤虫:卤虫无节幼体是糠虾期以后较理想的动物性饵料。卤虫的孵化方法是在有充气的孵化设备中,每升海水加卤虫卵2—3g,水温控制在30℃左右,约经30h即可孵化出无节幼体。卤虫卵在孵化前需用200ppm的次氯酸钠消毒处理。卤虫的无节幼体也可作为对虾溞状幼体第三期的饵料,但投喂前应将其用热水烫一下,以便于对虾溞状幼体的捕食。否则,未被吃掉的卤虫发育极快,不易被对虾幼体捕到,而且还影响幼体的成活率。

⑥微囊饵料及其他人工配合饵料:现在,人工配合饵料在对虾幼体培育中使用越来越普遍,微囊饵料在我国已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基本上能够满足幼体所需的营养要求,且对培育池的污染极少。

(3)换水:自溞状幼体开始换水,前期换水量较少,以保持水中单胞藻的数量。随着幼体的发育和投饵量的增加,换水量也逐渐加大。

(4)测温:每日早晨和午后测定水温和气温,并予以记录,保持各期幼体发育所需温度。

(5)日常监测:定时测定池中的盐度、溶解氧、化学耗氧量、氨氮、pH值等理化因子。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6)幼体计数:用一定量容器从池中取水,将其中幼体计数,反复数次,取平均值,折合成单位水体的幼体密度。

(7)防病治病:对幼体要经常进行镜检,发现疾病及时治疗。育苗期幼体疾病多发现以下几种:

①刚毛萎缩病:发生于无节幼体和溞状幼体期,此病多由水质不良、水中含锌离子过高引起。开始时,尾棘弯曲,继而尾棘和附肢上的刚毛萎缩,游动无力,最后沉底死亡。在水中加EDTA-Na2可预防此病。

②弧菌病:是育苗期最常见的病。多发生在溞状幼体期和糠虾期,仔虾期也有发生。发病幼体体色变白,趋光性减弱或无趋光性。摄食能力下降甚至不摄食。此病死亡率极高,为预防此病,可在水中加入土霉素2—10ppm或呋喃西林1—2ppm。另外,幼体培育密度不可过高,并控制好水质。

③霉菌病:由真菌引起,多发现于卵子及无节幼体、溞状幼体期。此病具传染性,死亡率高。在水中加6—8ppb孔雀绿对真菌病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如发生此病可施制霉菌素治疗。

④丝状细菌病:由白丝菌属的某些种类引起,多发现于卵和各期幼体,受感染的卵不能孵化,幼体活动能力减弱,长时间不能蜕皮而死亡。此病多发生在水质污染的情况下。保持良好的水环境是预防此病的重要措施。

⑤中肠腺白浊病:由病毒和弧菌在消化系统中的双重感染引起。一般发生在糠虾及仔虾期,病体肝胰脏(中肠腺)甚至肠道变白浊,死亡率高。对此病应以预防为主,保持良好培育环境。

⑥其他病害:聚缩虫、累枝虫等原生动物经常附着于对虾各期幼体上,造成幼体活动困难。发现此病应加强换水,促使幼体蜕皮;此外,还可用新洁尔灭或甲醛溶液全池泼洒治疗。

四、仔虾出池与虾苗运输

1.仔虾出池 当仔虾长到0.7—1.0cm时,便可作为种苗放养或出售。出池时,排水口处设由40目筛绢制成的网箱,排水将虾苗集中于网箱内,然后盛于容器中。计数方法有①无水重量法:即捞出少许虾苗,称其重并计数,求得每克虾苗之尾数,再按需要量称出所需虾苗;②带水重量法:其方法类同无水重量法,不同的是虾苗是在有水的定量容器中称重;③带水容量法:即将虾苗密集在一定量容器内,充分搅拌后用一定量烧杯取样计数,按杯与桶的体积之比,计算桶中虾苗的数量;④无水容量法:即用定量小杯量取无水虾苗计数。目前多采用带水容量法及带水重量法。

2.虾苗运输 虾苗运输有陆运、海运、空运几种。我国陆运虾苗多采用汽车装载帆布桶的方法,装运虾苗的数量视路途远近、气温高低、有无充气和换水条件来确定。一般在水温20℃左右时,直径1m的帆布桶,装水1/3,盛放体长0.7—1.0cm的虾苗30万—40万尾,经6—8h运输,虾苗不会发生问题。如带氧气瓶充氧,则可增加1倍。使用聚乙烯袋,装水1/3,装虾苗1万—2万尾,充氧扎紧,经10h运输无死亡。在运输过程中应防雨、防晒,尽可能不要中途停车。

(编者:王克行、王继业 审者:樊宁臣、李德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