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水产养殖手册

中华绒螯蟹的人工育苗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水产养殖手册》第370页(4176字)

一、人工育苗的方式

我国目前有下列方式:①天然海水土池育苗;②天然海水工业化育苗;③人工半咸水工业化育苗;④人工半咸水塑料大棚式育苗;⑤人工孵化槽(桶)育苗。

二、人工育苗的技术要求(以人工半咸水工业化育苗为例)

1.育苗场的主要设施

(1)淡水供给系统:包括提水泵房、沉淀池、水塔和输水管道等设备。

(2)人工半咸水配制和净化回收系统:由化工原料仓库和化盐池、配水池、高压过滤塔、净化池及贮水池等组成。

(3)育苗系统:由厂房和育苗装置组成。厂房以半地下式朝南向阳玻璃温房或半透明玻璃钢盖顶的温房为好。育苗池可有多种设计,主要是流水式水泥池,长方形,南北向,池底缓慢坡降,设有滤水拦苗筛网。池水经水泵形成育苗池、集水池和高位水箱间的循环流动。

(4)亲蟹池:亲蟹暂养池、交配池、孵化池等均以不渗水之土池加防逃设备组成,池边有进水管道或沟渠。

(5)供热设备:为了能控制水温,保证育苗生产,应配供热设备。可因地制宜地选择电加热、地热、工厂余热及锅炉加热等方式。

(6)生物饵料培育设备:包括藻种室、藻类培养、轮虫培养及卤虫卵孵化设备。

(7)机电、仪器、化验设备:包括水泵、增氧机、罗茨鼓风机及送气设备、溶氧测定仪、水位自控仪、显微镜、解剖镜、控温装置以及半咸水主要成分和水质指标的化学测定设备。

2.育苗场内的布局 场内各设施的布局要紧凑、合理、美观。一个好的布局可以起到便于操作,减少管道,水源不会受自身污水的污染,节省土地,减少投资,提高经济效益,便于综合开发的作用。布局应先确定淡水源,然后靠近淡水源设置人工半咸水的配水系统。育苗厂房应座北朝南,和配水系统相邻,其他需用人工半咸水的设施也要布置在配水系统的邻近。鼓风机房因噪音较大,应和控制室、化验室等保持距离。供热设备也应考虑采用最短路线进入需热设施,可以减少输送热耗。

3.人工半咸水配制方法

(1)人工半咸水配方设计:依据长江口中华绒螯蟹产卵场于繁殖季节的水的化学成分,以及配方研究的实验数据,设计人工半咸水配方。主要元素如钙、镁、钾、钠、氯、硫等和长江口半咸水一致。主要成分浓度为:氯化钠10—17‰,钙离子144—335mg/L,镁离子461—935mg/L,钾离子100—200mg/L,铁离子0.02—0.05mg/L。

(2)配制方法:先要对所用水源进行化学分析,取得主要离子的定性和定量数据,确定其对溞状幼体期无毒害时,方可选定为配水水源。配水原料可以采用沿海盐场的化工产品。根据配方要求及淡水中成分浓度和原料的纯度,计算出各种原料在单位水体(1m3)中的用量。每次配水前要先确定本次配水量,然后算出各种原料的用量。配制时将各种原料逐项按量倒入配水池房中小而浅的化盐池(水泥池),用淡水溶解原料,溶液流入配水池,待全部原料溶解后,再将淡水加至原定容积。完成溶解后,再经充分搅拌,静置沉淀、过滤和曝气等处理后,即配成人工半咸水。配成后还需取样化验,如个别离子浓度不合要求,还要调整,方可使用。

4.人工育苗操作规程

(1)亲蟹的选择:霜降前后,选100—150g重的雌蟹,125—175g的雄蟹为亲蟹;要求体色青绿,腹部白净,十足齐全,无外伤,活力强,壳硬(轻捏步足长节可感知),无畸形。选后要细心运输,放入已清塘消毒后无毒淡水暂养池中饲养。

(2)亲蟹的饲养:运回亲蟹,剔去途中伤残蟹,雌雄分养入暂养池,水深1m左右,每亩可放雌蟹或雄蟹150kg。亲蟹要精心饲养,要勤巡塘,防逃逸,防敌害;搭食台,投饲料喂养(可参阅池塘养蟹部分),防止饲料变质;经常清除残饵;要求池水溶解氧高于5mg/L,如低于5mg/L,应换入新水保持水质清新。水温降至7℃以下时,可停喂;入冬后渐加新水至1.5m,以利于越冬。入冬期中应避免亲蟹上坡受冻,如结薄冰,应击碎,避免亲蟹攀上冰面冻死;冰厚时应及时破冰打洞,以免冰下缺氧,造成亲蟹窒息。

(3)亲蟹交配、产卵:当年12月至次年2月是河蟹交配季节。通常于1月中旬清整、消毒交配池,注入淡水达到深度20cm待用。1月底可用蟹笼放入池中试养几只亲蟹,几天后观察亲蟹无异常现象,证明水质无毒,方可使用。在2月中旬捕起越冬后的亲蟹,剔除伤残蟹,按雌蟹∶雄蟹为2∶1的性比投入交配池。应选择晴天、气温较高时捕放亲蟹。放蟹后将已配制好的人工半咸水缓慢注入交配池,至水深1m即可。亲蟹受半咸水的刺激,几日内即发情交配。交配池每亩可放雌雄亲蟹200kg或雌蟹1000只雄蟹500只。三月上旬选晴天,进行干塘捕出雄蟹和清除死、伤蟹,这时雌蟹90%以上已抱卵,留在原塘,注入新配好的人工半咸水达到水深70—80cm。原人工半咸水经净化处理后再用。

(4)抱卵蟹的饲养:河蟹有很强的繁殖力,雌蟹的初次抱卵量和个体大小成正相关;抱卵重量约占体重1/6—1/5;而每克卵约有1.5万—2万粒。一只250g的雌蟹在正常情况下可抱卵百万粒之多。中华绒螯蟹受精卵附于雌蟹腹肢的内肢刚毛上,密集呈葡萄状,腹肢外肢刚毛舒展包于卵块外呈拥抱状,故此时的雌蟹称抱卵蟹。

抱卵蟹的饲养管理和亲蟹饲养相同,但更应精心,应恢复投喂饲料。此时水温逐渐回升,要特别注意水色过浓和水质变坏,应经常注入新水(新配或经净化处理后的人工半咸水)。

(5)工业化育苗:

①Ⅰ期溞状幼体的孵出:4月上旬末以后,要隔日捕1—2只抱卵蟹,查看胚胎发育情况。当卵色变成灰白,呈半透明,有光泽,用解剖镜观察,若发现胚胎心跳,就要干塘轻捕抱卵蟹放入蟹笼。一只高60cm,直径40cm的蟹笼可放抱卵蟹20只。将蟹笼移入厂房育苗池内,池内已注满育苗用人工半咸水。根据育苗池水体,按每立方米一只抱卵蟹(100—150g),计算出所需蟹笼数量。将蟹笼挂在池边,沉入水中。抱卵蟹排放溞状幼体,多从午夜起至清晨。排幼时抱卵蟹扇动腹部。出膜的Ⅰ期溞状幼体离开母体自由生活。每天上午要检查笼里抱卵蟹,剔除已经排空幼体的母蟹,余下未排空的继续入池排幼。至排空数达到原入池数的50%,便已达到溞状幼体的放养密度,将所有未排空的抱卵蟹移入其他育苗池继续排幼。排幼多在4月中、下旬,经5—7天完成。用这种排幼方法,当Ⅰ期溞状幼体在池内密度达到15万—30万/m3,即为适宜的放养密度。

②幼体培育:河蟹溞状幼体以单胞藻(扁藻、小球藻、四鞭藻、褐指藻、角毛藻)、轮虫、卤虫无节幼体为饵(图20—1)。当Ⅰ期溞状幼体孵出时,就应投入培养好的单胞藻和轮虫。要求水色达到浅褐色(褐指藻)或嫩绿色(绿藻类)。单胞藻在育苗池内应维持10万—20万个/ml,轮虫10—15个/ml即可。当天下午开始投喂孵出的卤虫无节幼体,以后每天分3—4次投喂卤虫无节幼体。投喂量以每天有近90%被捕食掉为原则。但勿使河蟹的溞状幼体断喂,也不能让投喂的卤虫幼体过剩后在池中长大。投喂时应全池均匀泼洒。

图20—1 中华绒螯蟹育苗的饵料系列

A.饵料系列 B.中华绒螯蟹溞状幼体发育阶段 C.23℃水温下的育苗天数

③幼体饵料生物的培养:参阅第四十及四十二章。

④商品饵料及投喂方法:由于卤虫冬卵价格昂贵,用仿照卤虫无节幼体的营养成分,设计出营养配方,制成微粒饵料,以代替生物饵料。主要替代卤虫无节幼体,用来饲喂河蟹溞状幼体。经过试验,现已初步进入实用阶段(安徽省滁州市水产研究所)。实践证明,采用微粒饵料既可降低育苗成本,又可简化规程,减轻劳动,还易于掌握水质,提高育苗成活率。投喂微粒饵料的量,第1期溞状幼体为0.7—1g/日·万尾,Ⅱ期1.3—1.5g/日·万尾,Ⅲ期1.8—2.0g/日·万尾,Ⅳ期3—3.5g/日·万尾,Ⅴ期4—5g/日·万尾,大眼幼体为10—15g/日·万尾;每天的量应分成10次以上,要全池均匀泼洒。早6h至晚6h这段期间都可投喂。

⑤育苗的水质要求:育苗用水需有充足的溶氧,最低为5mg/L;要求晴天池面光照为5000—100001x;pH值为7.5—9;水温19—25℃;总盐度13—26‰;NH3-N、NO2-N浓度分别在1mg/L和0.1mg/L以下时是安全的。

为保持良好水质,应连续充气(每2m2水面可置一气泡石)。并根据水质情况而经常注入新配半咸水。

⑥收获蟹苗:经20天培育,部分溞状幼体已发育成蟹苗,可以逐渐加入淡水。4—5天后,水中总盐度在5‰左右。蟹苗个体达到每千克16万只左右,便可拉网收苗,或放水入40目网箱收集蟹苗,转入下阶段的淡水中饲养。

(编者:包祥生 审者:李德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