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箱养殖对水域和养殖对象的选择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水产养殖手册》第503页(2202字)
一、网箱养殖对水域的选择
1.光照和透明度 光是决定水域生物生产力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水中绿色植物依靠光合作用,把水体中的无机物质转化成为有机物,这些有机物正是滤食性鱼类的饵料来源。另外,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是水中溶氧的主要来源,所以光照条件也影响到鱼类的氧气条件。
水中的溶解物质或悬浮物越多,光透入水层就越浅,光照直接影响到浮游植物的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这是在考虑不投饵网箱设置区域及箱体深度时的重要条件。水的透明度大小与水中无机物、悬浮物以及浮游生物数量多少密切相关。透明度过大的水体,水中溶解氧含量丰富,但浮游生物数量少,对以利用天然饵料的不投饵式网箱生产不利,适于用投饵方法养殖吃食性鱼类;肥沃的水中浮游生物数量多,虽然透明度小,但只要溶氧量高,两种类型的网箱养殖均为适宜。含有大量泥沙而常年混浊的水域,无论进行哪种方式的网箱养殖,都是不适宜的。
2.温度 温度是影响鱼类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在一般情况下,鲤科鱼类在水温上升时,摄食旺盛、呼吸加强、代谢加快、生长迅速。据测定,水温在20℃以上时,养殖积温每相差100℃·日,则鲤鱼的生长量可相差约6%(养殖水域的温度测定方法是:每天上午10h在养殖水域水体表层0.3—0.5m处测得的水温,代表日平均水温。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测试时间差异较大,可定期测查昼夜水温变化以求出日平均水温,再据此确定测温时间)。在本年度内,日平均水温起止15℃内的日平均水温总和称为“养殖积温”。养殖积温在3000℃·日以上,发展网箱养鲤条件较为适宜。如果养殖积温低于2800℃·日,则开展网箱养殖生产较为困难。
3.水流 水流使网箱外含氧丰富的“新水”不断向箱内补充,同时将含有残饵、粪便的“陈水”不断排出箱外,这就构成了网箱生产能够实现高密度、高产量的生态学基础。所以网箱养鱼一定要选水流通畅处。
影响网箱水交换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四方面构成:①库水的流入、流出形成的坡度流;②网箱内鱼群的游动形成的运动流;③风浪作用形成的风浪流;④水温的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形成的密度流。
4.水质 应符合渔业水质标准。水中溶氧在5mg/L以上时,网箱中鱼摄食旺盛,消化吸收能力强,所以生长旺季每天溶氧5mg/L的时间不应少于16h;3—5mg/L的时间不应多于8h;溶氧在3mg/L以下时,鱼的摄食、消化均受影响。
网箱水中的氨氮含量应小于0.5mg/L。
5.避风、防洪 设置网箱区域应选在水库中上游,水深应在4—5m以上。要防止网箱搁线和受大风洪水威胁。后者在南方和东南沿海地区尤为重要,而前者在北方比较突出。网箱养殖生产也不宜选在完全无风浪影响的库湾和坝前深水区,由于水交换较差,容易造成缺氧。
6.管理方便 投饵式网箱养殖生产,由于运输量大,要注意交通方便。要防止人为干扰,要避开航道和捕捞作业,应明确标定养殖区域范围。
由上述条件可以结论,水质严重污染,城市饮用水水源地、高寒地区水温偏低、生长期过短;水位变化过大、水过于混浊;经常受台风影响或风浪常年较大的水域均不适宜发展网箱养殖生产。
二、养殖对象的选择
可利用网箱来养殖的鲤科鱼类是鲢、鳙、鲤、草鱼和鳊鲂等。不投饵网箱主要养殖鲢、鳙,另外可少量搭配鲴类。
投饵网箱选择养殖种类的条件是:
(1)生长快、养殖周期短、饵料成本低、鱼种来源方便;
(2)集中抢食能力强,便于投喂与驯养;
(3)抗病力强、耐密养、成活率高以保证高产;
(4)鱼产品质量好,商品价值高。
鲤是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网箱养鱼的主要种类,是当前投饵式网箱养殖的主体。草鱼、鳊鲂的网箱养殖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部分草源丰富的水域,以喂草为主,并辅以一定数量的配合饲料。鲤养殖的主要品种有德国镜鲤、苏联鳞鲤以及丰鲤和建鲤等杂交鲤。镜鲤和丰鲤生长较快,但镜鲤抗病力弱,丰鲤外观质量差,均不够理想。而建鲤除具有生长迅速、抗病力强的优点外,质量又好,是目前网箱养殖中应予以大力提倡的理想品种。
各地在网箱养殖主要对象的选择上存在很大差异,这是由于不同品种鱼类的商品价格,群众吃鱼习惯、经济条件、饵料资源等因素的差异所造成,同时也或多或少反映了传统养殖方法的影响。
(编者:王玉新 审者:李德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