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养殖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水产养殖手册》第562页(5143字)
一、养殖规模与方式
养殖规模必需根据水量大小来确定,其经营方式亦应根据虹鳟的习性及对环境的要求,结合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的进行。计划时切不可不顾条件求全求大。经营的方式有:
(1)全能性养殖,即从亲鱼→产孵→苗种→成鱼;
(2)阶段性养殖,即从亲鱼→产孵→苗种或从发眼卵→苗种→成鱼或从鱼种→成鱼。
二、养殖场的选定
选定的首要条件是水,其次是造池条件和饲料供应以及交通和销售。
1.水源 水质清沏无毒而又不受污染的泉水、井水、河水及水库排水皆可。泉水及井水一般水量及水温比较稳定但溶氧量少,有的还含有氮气及其他有害气体,利用前应曝气。河水、水库水的水量及水温变化较大,应事先调查,特别要注意枯水期的水量、洪水期的浊度以及农田用水和上游有无污染等状况。
2.水温 全年养殖各月水温宜在20℃以下,在此范围内可依水温变化情况结合虹鳟生物学特性考虑如何养殖。如全年各月水温都在13℃以上而又无法使水温降低时则不宜繁殖,以饲养商品食用鱼或鱼种为好。有些地区夏季水温高于20℃时,也可根据虹鳟生长适温要求和水温变幅及时间长短,开展季节性养殖,以避开高温季节。
3.水量 是决定建场规模和左右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建池总面积一般以每小时换水率*在1以上为好。如以1.5为标准则:
池面积(m2)=1h注水量(m3)÷预定水深(m)×1.5。
单产量除受注水量影响外,还与水温、溶氧量、水的使用方法、饲料以及饲养技术有关。一般10L/s的水量可年产2t。技术熟练及饲养条件好的尚可提高。
4.溶氧 在同样注水量下,水中溶氧量越大则饲养量越高。淡水中的饱和溶氧量除与温度有关外,常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少,其情况见表32—6。
表32—6 不同温度和高程的淡水溶氧量(ml/L)
5.水质 虹鳟对水质的要求如表32—7,如有污染源及特殊矿泉应作全面的化学分析。
表32—7 养殖虹鳟对主要水质的要求
6。地势与土质 造池地势以平坦并有落差为佳,如采用土池还应考虑土壤保水力。不同土壤的保水力见表32—8。
表32—8 不同土壤的保水力
其他如饲料、交通、销售和电源等都要事先综合考虑,并作出相应对策。
三、养殖设施
养殖设施取决于饲养方式及经营范围。全能养殖场必须具有孵化室和各种饲养池。各种阶段性的养殖可根据需要取舍。如只从鱼种养成食用鱼则仅有成鱼池即可。
1.孵化室 由于鱼卵孵化过程及孵出仔鱼怕直射阳光,而且虹鳟产卵期多在寒冷季节,所以不能露天作业,应建孵化室。室内除孵化器外,还要设采卵台或亲鱼暂养设备。
2.鱼池及水渠 其结构可视经济条件及当地气候和原材料供应而定。可建土池、水泥池、也可浆砌块石或水泥板护坡。鱼池间堤可采用T形。严寒地区接触陆面的周围池堤及渠堤要防止因冰冻倒塌。进排水口的设计,要有利于水的交换和排污,应力求减少死角和从底部排水。一般排水闸分三层,示意图如图32—3。
图32—3 排水闸口示意图
引水渠应根据最大需水量及水温、溶氧的变动情况,考虑其宽窄、深度、长短以及明暗。注水渠渠底最好高于池水面以利曝气,如遇有落叶杂草较多时,需设自动除叶装置或截留或埋设地下透管引水。排水渠的设计必须低于池底,以能顺利排水为原则。
在建池中应注意注排水方便,防洪、防漏、防逃和易于排污。其形状甚多,有圆形、长方形、六角形、椭圆形等,目前以长方形居多。鱼池依饲养对象不同可分为:
(1)稚鱼池:面积一般为10—50m2,水深0.3—0.6m。
(2)成鱼池:面积一般为50—150m2,水深0.7—0.9m。
(3)亲鱼池:可与成鱼池通用。
鱼池长宽比为1∶5—10。鱼池的设置比例应依水源、水温和经营方式而定。目前我国分2年和3年两种生产周期,全能性鱼场其鱼池面积分配可参照表32—9。
表32—9 不同生产周期的鱼池年份分配表(%)
鱼池排列根据地形及供水量状况,可以采用并联、串联或并串联混合。只要水量充足都应采用并联,以保持水质清新和减少疾病传染。如水量不足需重复利用时,应选择倾斜度大的地形设计串联池,以使水流有一定落差,进行必要的曝气,并设法除去沉积污物,但串联一般不宜超过两排。
四、饲养管理
1.上浮仔鱼的饲养 仔鱼在卵黄囊吸收约90%后,开始上浮水面索饵。此时如不及时投喂,日后极易死亡。同批受精卵从开始上浮到全群上浮约需10日,故仔鱼上浮约一半时,即开始投喂。一般长2.5m,宽0.3m,深0.2m的水槽可放养仔鱼2万—3万尾。排水部用网目1.5mm的纱网,拦鱼防逃。拦网应适当加宽,以利于水流畅通和减轻压力、避免小鱼贴网。此时已勿需遮光。饵料加工成糊状或小颗粒。投饵量按后述投饵表投给(每万尾仔鱼约重1—1.2kg),日投8—10次,经10日后可移入室外日光充足的稚鱼池中。饲养中应注意事项有:
(1)仔鱼的游泳力弱,水流过急很容易贴网,但仔鱼的耗氧量高,又必须保证充足的水量。所以,注水时要特别注意。
(2)拦网及槽底积污要及时清除,以防败坏水质或堵塞网眼,发生漫池。所以应昼夜检视和清污,操作时要避免碰伤鱼体和防止小鱼贴网。
(3)拦网与闸槽之间的间隙要严密封好,以防逃鱼。
(4)投喂饵料力求均匀。
2.鱼种饲养 养成鱼种的规格各国不同。在日本,体重1—5g的为春稚,5—20g的为秋稚。在欧美大多养至50—60g。我国尚无严格的区分。当稚鱼移出室外饲养时,密度应适当稀疏,否则会抑制生长。一般水温10—15℃,每分钟注水15—20L时,放养密度为10000尾/m2,饲养1—2月后密度减至1/2—1/4。当长到体重3—4g时,个体大小出现明显的差别,并且自相残食。这时应及时筛分,对密度再行稀疏并加强投喂。北方冬季水温显着降低,有的池面结冰,此时摄食能力极低,但仍应在不冻处投少量易消化的食物。当年幼鱼最好移至不冻冰处饲养。
3.食用商品鱼(成鱼)的饲养 日本的食用鱼规格为100g,欧美多为200g,我国一般要求达到500g以上。
(1)放养量:单位面积或单位水体的放养量应视水温、注水量、水中溶氧情况及鱼体大小而定。一般计划时可参照下列公式:
W(kg)=(Ot—Oo)V/K
式中:W——放养量;
Ot——注水的溶氧量ml/L;
Oo——氧溶存量的安全临界值m1/L(应大于3.5ml/L);
V——注水量L/h;
K——饲育鱼的耗氧量(ml/kg/h)。
虹鳟在饲育条件下的耗氧量及单位注水量的放养量见表32—10、32—11。
表32—10 在饲养条件下虹鳟的耗氧量(ml/kg/h)
表32—11 每秒注水1L时,虹鳟的放养量*(kg)
* 海拔0m,溶氧饱和度85%,排水溶氧量维持3.5ml/L时。
除上述因素外,饵料质量和饲养管理水平也和放养量有关。
日本北海道一般水面积70—150m2,水深60cm的鱼池,3.3m2的放养量为15kg(尾重5g,3000尾)。长野水产指导所的放养标准如表32—12所示。
表32—12 1个注水量(27L/s)的放养量
单位面积的较适放养量,据日本野村试验每m2不宜超过20kg。超过时虽按比例增大流量,其单产尚可提高,但摄饵率、饲料效率及增重率均下降。
(2)产量及成长:一般年产量约为放养量的3—4倍,若每平方米放养20kg,年产量可为60—80kg,其成长因水温不同,我国各地有差异。山西太原2龄(15个月)可长到250—300g,3龄长到1500g;黑龙江2龄则为150—200g,3龄400—600g;山东淄博2龄(12个月)可达600g。
(3)筛选:高密度放养时鱼的成长会出现大小不匀的现象,需适时筛选,以利成长和减少自残。一般体长6cm的鱼能扑食3cm的小鱼,12cm的能扑食6cm的,所以必须及时筛选分养。筛选器可根据表32—13所列间距自制,规格较大的鱼可用自动选别机(黑龙江水产所研制)。图32—4是虹鳟养殖的综合参照图,用法如例:体长15cm,水温10℃时,
则 P=35g,Do=240mg/kg/h,
PA=0.7g/kg/日,TN=2.5—3%,
C=23kg/m3/h,(O2)=10.92mg/L
表32—13 不同间距筛选虹鳟的体重表
图32—4 虹鳟养殖综合参照图
L为体长 P为体长相应的体重 T为水温 O2为相应水温下的溶氧量 Do为一定体长体重的饲养虹鳟,在一定温度下的耗氧量 TN为给饵率 PA为饲养鱼每天每kg在一定给饵、水温下的产NH3量 C为每小时每立方米的最大载鱼量
表32—14 不同规格虹鳟的日投饵次数
表32—15 在不同温度下不同规格的虹鳟每日给饵率(占体重%)
* 此阶段的投饵量按表列数的80%投给.
(编者:魏立贤 审者:李德尚、沈宗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