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动物寄生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海水养殖实用技术手册》第71页(783字)

在6~10月苗种培育期间,1~13厘米体长的幼鳃上常可镜检到隐鞭虫、壶形科的车轮虫和小车轮虫中的一些种类(图1-28)。后者体表和鳍上也常见到。由于虫体的寄生和刺激,鳃部或体表黏液增多,鳃上皮增生,严重者引起窒息死亡。以1毫克/升硫酸铜全池泼洒,可防治此病。

图1-28 几种致病原生动物

1.车轮虫 2.隐鞭虫 3.刺激隐核虫

在室内水槽或水泥池中养殖的真鲷、黑鲷等,还发现过刺激隐核虫寄生在体表皮肤和鳃上,眼角膜和口腔等处也有发现。虫体略呈圆球形,全身被纤毛,前端有一胞口,细胞内有很多颗粒,活体时细胞核不易看到。经透明剂处理后,可看到呈“U”字形排列的、一般由4个相连成念珠状的大核。肉眼观察,在体表和鳃上有许多小白点,这些小白点是由于虫体寄生,宿主受到刺激,周围组织分泌大量黏液和表皮细胞增生而形成的白色小囊泡,囊泡内有一个虫体,与淡水鱼类小瓜虫引起的白点病相似。病情严重者体表组织被破坏,如果细菌入侵,可引起皮肤发炎,鳞片脱落,鳍膜腐烂、裂开,鱼眼角膜损坏和瞎眼等。病鱼最终因食欲不振,身体瘦弱,游泳缓慢,呼吸困难而死。

防治方法为:0.3毫克/升醋酸铜全池泼洒;25毫克/升福尔林全池泼洒,第二天换去一半水后,再施药一次;17~20毫克/升硫酸铜浸洗病鱼40~60分钟,每天1次,连续3~5天。同时必须将养鱼池或水槽彻底消毒,否则附着在池壁或底部的包囊经分裂繁殖后又可重新引起感染。

腰鞭毛虫危害鲻鱼,在美国密西西比时有发现,它附着在鲻鱼鳃丝和皮肤上,受感染的鱼类很少能被药物治疗,以淡水冲洗可使虫体脱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