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苗的中间培育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海水养殖实用技术手册》第105页(1295字)

虾苗中间培育,也称中间暂养,我国南方称为“标粗”,即是培养大规格苗种。中国对虾一般从育苗池出池的小苗(体长0.7~1厘米以上),经20~30天的培育,长到2.5~3厘米,再养成池继续饲养。这是从育苗到养成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生产措施。

(一)中间培育的意义 采用中间培育的好处是:

1.中间培育水体小,放苗集中,便于控制水环境和投饵管理,提高了虾苗初期养殖成活率。

2.便于对所购虾苗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和评判,选优汰劣,早发现问题,避免造成以后的被动局面。

3.就养成阶段而言,缩短了养殖周期,灵活了放苗时间和相应的进水时间,可使进水期尽量避开敌害卵、病毒携带生物、赤潮等的多发期。并为两(多)茬养殖提供了保证。

4.有利于养成池内基础饵料的生长繁殖。由于中间培育的实施,推迟了养成池内放养时间,为养成池的彻底清池和繁殖饵料生物赢得了时间。

5.减少了幼虾初期培育的有机污染压力,延缓了养成期水体“老化”的进程,有利于防病。

6.可以更加准确地掌握养成池的虾苗数。由于中间培育后的计数的准确度高,加之规格大,抗逆性强,存活率相对稳定,为养成期的管理提供了较准确的参数。

然而,中间培育增加了生产管理环节,相应增加了劳动投入和生产成本。中间培育的虾苗出池搬运中,若不严格操作,造成大规格虾苗机械损伤,也会给虾病的传播打开方便之门,所以要严格认真对待,并结合各地情况,合理确定中间培育的时间和规格。

(二)培育设施 中间培育池一般为土池,面积可依据虾苗需要量合理确定,从数百到数千平方米不等,横向跨度最好不大于30米,池深1.2米左右,池底平整,坡度较大,向出苗闸门或涵洞方向倾斜,以便能排干全部池水。

我国北方为培养早苗,多采用塑料大棚培苗,并在池内设置充气设施,使培育密度大增,成活率提高到60%~70%。

(三)培育管理 中间培育池的放苗密度,不充气的土池每公顷可放养150万~225万尾。有充气设施的,密度可增大,最高可达450万尾。以鼓风机充气的塑料大棚小型池,密度可达每公顷1000万尾左右。

中间培育期的对虾饵料,以鲜贝肉为最佳,每日投喂虾苗重量的200%~100%。较大的池子采用施肥繁殖饵料生物,并补充投喂配合饵料、花生饼等的方法也是可行的。

为保证仔虾生长迅速,应加强水质管理,适时启动换水和充气操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