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贝混养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海水养殖实用技术手册》第134页(3885字)

许多贝是虾池综合养殖中最理想的搭配种类,虾贝混养是目前中国较成功的综合养殖方式。贝类在虾池内不需耗费对虾的饵料,就能额外增加商品贝类的产量,使池塘养殖经济效益大大提高。虾池内的贝类通过滤食池中的小生物、细菌、有机碎屑等,净化了水质,减轻了池底和池水的污染,保持了虾池的生态平衡,减少了虾病,促进了对虾的生长。池水经贝类净化后排入大海,对于减轻海域水质污染、减少赤潮发生,有较长远的社会效益。各地应从实际出发,选准贝类品种,合理确定投放时间、规格、密度,科学管理,使其发挥更大的效益。

(一)对虾与海湾扇贝混养 这是当前中国最成功的虾池混养种类之一。成本低,风险小,管理易,收益大。在保持对虾正常产量的基础上,每公顷海湾扇贝产量可达1500~3000千克,甚至更多。

对虾与海湾扇贝混养,可分为筏式养殖(筏养)和底播养殖(播养)两种方式。

1.虾池条件 要求水质肥沃而清新,透明度达30厘米。池水盐度应相对稳定,一般以28~34为宜,最低不能低于25,播养水深应在1.3米以上,池水过浅,高温期池水温度过高,不但影响虾、贝生长,同时水质也难以控制。笼养水深要求在1.5米以上,要求池塘平均日换水率在20%以上,最小不低于15%。底播扇贝,底以沙质和沙泥质为好,硬泥底也可,软泥底质不宜底播。

2.操作技术 筏养系在虾池内设置筏架,吊置贝笼,将扇贝放入笼内养殖。筏架梗长一般为30~50米,笼间距1米左右。养成笼分5~6层,直径为30~40厘米,层间距15厘米以上。笼的网目应在2.5厘米以上.网线宜采用单线,或用无结节网片。

海湾扇贝苗种投放密度为每层25~30粒,每666.7平方米可养100笼以上,666.7平方米放苗量为1万~2万粒。放苗规格以壳高1厘米以上为宜,当年应达到商品规格。可在池内分散吊挂。因虾池内杂藻较少,一般不需刷洗网笼。

播养扇贝较之笼养成本低、生长快、易管理,在底质适应的情况下,多采用这种方法。池底在清淤后必须整平、压实。经过严格清池、网滤进水、肥水后,再行底播。播苗时间与当地气候条件、要求苗种的规格以及混养扇贝的出池规格有关,应以当年达到商品规格为前提。我国北方一般在6月底到7月上旬播完。苗种规格,以壳高0.5厘米到2厘米者不等,一般认为以1厘米以上为宜。播放密度为每公顷7.5万~30万粒,播放0.5厘米左右的小苗,应先放贝苗,再放虾苗,以免使贝苗在播放期体虚力乏时遭受虾苗的伤害。播苗位置,应均匀地播放在虾池滩面和水深0.5米以上的边坡处。环沟内和对虾投饵场所不宜播放。

在虾贝混养生产中,应以管理对虾为主,与单养对虾的管理措施基本相同。但更要强调保持水色的正常和水的肥度,要求保持透明度在30~35厘米。在对虾用药时,一定要注意避免伤害扇贝。如硫酸铜、碱性绿等对贝类伤害较大的药物尽量不用。

海湾扇贝的收获时间,一般可在收虾后立即进行,因为收虾后池水变清,饵料不足,贝类生长缓慢,肥满度降低,影响商品质量。水质和气候条件好的,也可以在收虾之后,继续养殖一段时间,于10月中旬以后,甚至于11月收获。

(二)对虾与缢蛏混养 缢蛏是一种广温性、广盐性的贝类,生长快,适应力强。混养缢蛏,以选择泥砂质底、泥质底的虾池为宜。要求池底松散、洁净、平整。淤泥底池必须彻底清淤后方可使用。播养缢蛏的“蛏田”宜安排在池塘中央滩面上,面积一般为虾池底面积的30%~60%。滩面水深要求1~1.5米,不能少于0.7米。环沟、投饵点和进水闸附近不宜放养。蛏田建造可以在春季放苗前1个月左右结合清淤进行。清淤之后,要用石灰、漂白粉、茶籽饼等清除敌害,并经过翻土(20厘米左右)、耙土、平整、挖沟分块,建成一畦5~8米宽的条垄状蛏田。蛏田中央略高,向两侧呈弧状倾斜。畦间距为0.5米。蛏田长度可依滩面而定。

浙江省多自3月下旬开始,赶在投放虾苗之前投放蛏苗。投苗前10~15天,滩面蓄水20~30厘米,每公顷施氮肥75千克,磷肥0.5千克,分两次施入。投放密度的确定,应立足于当年养成商品规格,又受制于蛏苗规格。3~4月,蛏苗规格在4000~5000粒/千克时,每公顷可放养1500~2250千克。当5月规格增至600~2000粒/千克时,每公顷则放养450~750千克。蛏苗播撒要均匀。缢蛏的产量一般每公顷可达4500~15000千克,为蛏苗的4~8倍。对虾密度可略低于常规单养密度。播苗时应避开风雨天气。当池水盐度低于15时不宜播苗。蛏苗播放后的第二天,应进行附苗量检查,若成活率达不到预定要求,应抓紧时间进行一次补苗。养殖初期,应利用潮汐的自然涨落间或干露滩面,以锻炼蛏苗掘穴能力,促进蛏苗潜穴深居,以提高御敌能力。

养殖期间,对虾投饵应采取适量、定点投喂,避免造成蛏田污染,或因饵料不足而使对虾伤害缢蛏。

一般当蛏苗养殖5个月左右,规格达6厘米,可利用虾池换水的间隔时间,让滩面露出,关闸起捕缢蛏。也可在收虾后继续纳水养殖,并相应加大换水量,一般在南方地区有的可延至春节前后收获。

(三)对虾与牡蛎混养 褶牡蛎、太平洋牡蛎等是广温性、广盐性的种类,我国各地近海和内湾均能养殖。对虾池内混养牡蛎,有固定筏架和池底播养两种方式。

固定筏架式养殖,即在虾池中用竹架设固定式筏架,将附有牡蛎苗的贝壳串在筏架上,每10个壳(每壳10~20粒苗)为一串,串距20~30厘米,通常8000个壳为666.7平方米。牡蛎混养面积一般不超过虾池面积的10%。

池底播养牡蛎,底质应为泥质或泥砂质,含泥一般不少于60%,池塘水深1.2米以上,海水盐度不低于20,池塘日换水率应该在20%以上,在池底中部滩面,沿进排水方向选择20%左右的池底面积做为播苗区(苗床、苗畦),苗床宽1米,高15~20厘米,间距20厘米,通过翻耕、平整压定,使其略高于其余滩面,呈微凸状。

蛎苗播放时间,中国北方一般自4月上旬开始,5月上旬结束。放苗密度,壳长2~3厘米左右的蛎苗,每公顷75万~150万粒。播苗方法有两种:一是水播法,即悬空带水撒播,应注意使右壳在下;二是将蛎苗斜插在垄上,插入深度以蛎苗壳长的1/3为宜。

牡蛎的收获,一般在收虾之后进行,当年可达商品规格。也可与收虾同时进行。牡蛎的其他种类如日本牡蛎、大连湾牡蛎、近江牡蛎等也可作为虾池混养品种。

(四)对虾与泥蚶混养 混养泥蚶的虾池应建在潮间带,以潮差纳水为主。面积以2~3公顷为最好,水深1.3米左右,最浅不得小于0.5米。底质以泥质或泥砂质(含泥90%以上)为好。

泥蚶栖息泥层较浅,整池时除去池底污泥后,翻耕底土10~15厘米即可。蚶田的建造和清整工作,与蛏田略同,只是单畦面积可适当大些。蚶田的总面积可为虾池池底总面积的60%左右。池水盐度为13~28,水温以15~28℃为宜。泥蚶的放养时间,应先于对虾放养1个月以上,即可防止对虾食杀蚶苗,成活率较高。如浙江南部沿海,在对虾全部收获后的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就开始投入蚶苗,翌春3月中旬再放养第一茬对虾。播苗时蚶田水位应保持20厘米左右。苗种规格一般为每千克300~500粒,每公顷可播放蚶苗4500~6750千克。若对虾进行两季生产,如第一季放养中国对虾,收获后再养殖长毛对虾等,而泥蚶可一直留在池内生长。

泥蚶的收获,一般是安排在对虾收获之后,浙南一带自“立冬”至翌年“清明”为收获季节,其中以“小寒”到“大寒”泥蚶最肥,血多味美,且其时气温较低,可以久藏远运。收获方法,可以排出池水后,用蚶耙将其连泥扒入蚶袋中。

(五)对虾与蛤仔混养 对虾与蛤仔混养池要求换水方便,大、小潮都能进水为佳。池底应平坦,以使进水淹没,排水干露,以利于水位调节和畦间管理。池底以砂质和砂泥质(含砂量不少于60%)为宜。虾池面积最好3~4公顷,水深1.5米左右。畦宽1~4米,高15~20厘米。畦田总面积应为池塘底面积的25%左右。

福建沿海播养蛤仔是农历3月上旬至4月下旬,一般养殖7~8个月即可收获。山东沿海菲律宾蛤仔的播苗时间则在5月初到6月初,苗种规格在1.5厘米以上,播苗量为每公顷90万~120万粒。当对虾收获后,可继续蓄水养殖,至年底前结束,以免影响虾池清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