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着型贝类的筏式采苗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海水养殖实用技术手册》第205页(4612字)

随着贝类养殖规模的扩大,海区天然贝苗的数量俱增,加上采苗技术的不断完善,许多附着型贝类(如栉孔扇贝、贻贝等)通过半人工采苗,已能充分满足养殖用苗的需要。

半人工采苗,具有方法简便、产量大、效率高等优点。例如1台贻贝采苗筏采集的贻贝苗,可供养殖5~10台贻贝的用苗量,最高可供养殖15台贻贝的用苗量(约150万~200万粒)。

(一)选择采苗海区的条件 海区条件的好坏,对采苗效果有直接的影响。为此,在进行筏式采苗时,采苗海区应具备下列条件:

1.有充足的亲贝 亲贝是否充足,是建立采苗海区的首要条件,采苗海区附近要有数量充足的天然生长的贝类或人工养殖的贝类资源,才能保证海区中有充足的幼虫,以达到高密度采苗的目的。同时,亲贝分布的范围也需要广一些,因为含有高密度幼虫的水团,常受潮汐、海流、风向等影响,而流向其他海区。虽然在生产中也常遇到这种情况,有亲贝的海区采不到苗,而没有亲贝的海区附苗量很大。但在海况良好的情况下,充足的亲贝,是贝类半人工采苗的先决条件。

2.良好的海况 海区形状以半圆形海湾为宜,外海有岛屿屏蔽风浪,湾内潮流通畅,又无单向海流,这样的海区,即可防止幼虫的流失,又可避免风浪对采苗设施的破坏。风浪小、浮泥少,有利于幼虫附着。一般开放型的海区,凡是具有回转流或基本相等的往复流,就能使幼体在采苗区内回旋浮游,便于幼体集中附着。这个条件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回转流,风浪过大,流速超过每秒0.8米时,会使幼体随流移走,采苗效果不佳。

采苗海区的湾口朝向应尽可能与季风方向一致。例如山东沿海6月下旬和7月多刮南风或东南风,湾口最好朝南或东南,这样可使海水中的贝类幼虫随风飘进湾内高密度集中,形成一个良好的贝类采苗场。

3.稳定的水文条件 海区应水质澄清,海水的理化性质要稳定,雨季盐度不低于18‰,夏季水温不超过29℃。透明度较大,无浮泥或少浮泥,没有大量淡水注入,无工业污染源。

4.底质适宜 底质的好坏,关系到打橛下筏是否牢固。泥底和泥砂底,打橛容易,又不易拔橛”。“铁板砂”底和砂砾底即不利于打橛,又不牢固,可采用石砣或铁锚固定筏身。

5.饵料丰富 贝类幼虫需滤食大量的饵料生物才能迅速生长。在饵料贫乏的海区,幼虫附着密度小,而且不稳定,生长速度又十分缓慢,不利于提早分苗养成。因此,应选择饵料丰富的海区。

6.敌害生物较少 筏式半人工采苗可以避免许多敌害生物的侵袭。但还有一些敌害生物如海鞘、藤壶等与贝苗争夺附着基,而且有些种类,如覆海鞘附着时常使采苗器上的贝苗窒息死亡。类中的面纯、黑鲷,也能大量吞食贝苗。一个体长25厘米的马面纯可吞食2~3毫米的贝苗1000多个。一般来说,离岸越近的海区,敌害生物越多,故采苗区不宜离岸太近。

(二)采苗期的确定 在选好采苗海区的基础上,掌握采苗盛期,以便适时投放采苗器材,是提高采苗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实践证明,采苗器投挂过早会附着大量敌害生物,使贝苗附着受到影响且缩短采苗器使用寿命,提高成本;投挂太迟会错过附苗机会。因此,采苗期应根据各地贝类产卵时间,幼虫分布状况及海区水温变化等因素加以确定。由于各海区的水温等环境差异,贝类的产卵时间不同,即使同一海区,在不同年份,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贝类幼虫的附苗盛期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在投挂采苗器之前,应进行采苗预报,根据往年贝类附苗情况和当年幼虫发育、分布状况,确定投挂采苗器的时间。

例如,在山东省长岛海区进行栉孔扇贝的半人工采苗,每年6月中旬~7月上旬投放采苗器效果较好。该海区扇贝产卵时间在6月10~20日前后(水温16℃左右),幼虫在海上浮游18~20天后附着变态。采苗器投放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采苗量,甚至采不到苗。

贻贝投挂采苗器的时间,一般应在附苗期前1个月左右。适当提早投挂采苗器,在附苗前使采苗器上附着一层细菌黏膜和丝状藻类,有利于贻贝幼虫的附着。丝状藻类又有掩护和遮荫作用,可减轻风浪冲击,防止敌害侵食,所以能增加附苗量。山东省沿海一般应在3月,最迟不得晚于5月;辽宁省沿海一般在5月投挂采苗器为宜。

(三)采苗器的种类与投挂方法 采苗器应根据贝类幼虫的附着习性进行选择,同时要考虑到采苗器的成本和来源。

1.采苗袋 这是扇贝半人工采苗使用的采苗器。可用聚丙烯或聚乙烯纱网织成30厘米×40厘米的袋子,网目1.2~1.5毫米。袋内装大约100克的附着基。附着基可采用聚丙烯单丝纱网(网目1.2~1.5毫米);聚乙烯旧网衣;聚乙烯挤塑网片。生产实践证明,使用聚丙烯单丝纱网附着基,比用聚乙烯旧网衣附着基可提高采苗量25%以上,而且杂贝苗数量也少。这是因为聚丙烯单丝纱网附着面积大,无缝隙,浮泥不易附着,所以采苗效果好。聚乙烯挤塑网片为硬质附着基,具有附着面积大,能把采苗袋支撑开,幼虫进入网袋机会多;附着基上的浮泥少,稚贝易于附着等优点,而且可以避免5毫米以上的稚贝脱离附着基堆积在袋底互相挤压的弊病,因此这种附着基装在采苗带内可大大提高采苗效果。但无论采用哪一种附着基,都要洗净,无污泥和油污,以利于稚贝附着。

附着基装装后扎口,袋口直接绑扎在聚乙烯绳上,袋底与另一袋口间距为3厘米,每串8~10个袋,采苗袋采用筏式垂挂。为了使采苗袋在水中稳定性好,摇动轻,串绳下端绑1.2~1.5千克的坠石。这样,刚附着的稚贝有良好的环境,有利于附着生长。采苗袋的绳间距以1米左右为宜。

2.采苗笼 这也是扇贝半人工采苗使用的采苗器。可以采用长60厘米,直径25厘米的挤塑笼,网目对角线为1厘米,网目与附着带之比为3∶1。笼内可以装网衣(每笼约装200克),也可以不装网衣,笼外套网目1.2~1.5毫米的聚丙烯纱网罩。笼的下端拴1千克的坠石,垂挂在浮绠上,笼距1米左右。

使用挤塑笼采苗,不用拣苗分散暂养,可在采苗笼内一直养到2厘米以上,直接分笼养成。分苗期可提前一个多月,成本也大大降低,采苗效果也较好,一般每笼可采苗2000~3000个。

3.采苗绳 这是贻贝半人工采苗使用的采苗器。目前使用的有红棕绳、聚乙烯绳、旧三角皮带等,其中以红棕绳附苗效果最好。

采苗绳的处理和制作也是很重要的,同样数量的红棕绳,用四股扎在一起的方法就比四股编辫式的效果好。这主要是由于其基质表面光滑程度不同,受光、受流条件和表面积不同造成的。胶皮绳虽然附苗少,但牢固,效果也较好。近年,有些单位除改四股合编为散扎外,还有采用直径不超过1厘米的苗绳,这样相同数量的采苗器就增加了贝苗附着的表面积,降低了成本,又有利于运输及分苗。用海带育苗的棕绳网帘采苗,物尽其用,效果良好。根据附苗数量,可直接进行缠绳分苗,采苗绳长度一般1~2米。

投挂采苗绳应当做到不互相绞缠,附苗量大可多挂,反之可少挂;早分苗可多挂,反之可少挂;粗绳可少挂,细绳可多挂。一般三合一红棕绳每台挂200~250绳,直径0.5厘米的细绳每台挂300~600绳。

挂苗绳的方法主要采用单筏垂挂、联筏垂挂、筏间平挂等方法,也有的采用叠挂等方法。在海带筏架浮绠上常附有大量的贻贝苗,因此可充分利用养殖海带的设施,进行贻贝的半人工采苗。

(四)采苗水层 采苗器应投挂在幼虫密集的水层中,因为采苗水层与采苗数量、杂贝数量以及贝苗质量有直接关系。栉孔扇贝的幼虫在浮游期和接近附着时,都呈垂直分布,壳长180~190微米开始出现眼点时,多分布在2~9米水层,因此一般应将采苗器投挂在3~8米水层效果较好。投挂水层浅,虽然也能采到一定数量的贝苗,但往往杂贝、杂藻附着多;投挂水层深,则采苗数量少。

投挂贻贝采苗绳的吊绳长度为20~50厘米,透明度大、水质贫瘠的海区,投挂水层要加深。在不同条件下,贻贝幼虫附着的水层也不同,但主要分布在水面以下至3米的水层中。

(五)采苗期间的管理 采苗器投挂以后就进入了海上管理阶段。采苗管理主要有以下几项工作:

1.防止沉筏 附苗后,由于水温高,贝苗生长迅速,筏架负荷逐日增重,后期的管理应着重放在防止沉筏上。采苗后期每台筏架的贝苗重量可达数千千克,故每台筏架的浮漂应逐渐增加到50~80个,否则筏架下沉,贝苗被淤积而死亡,或被海星等敌害生物所侵害。

平时管理还要注意浮力,经常检查吊绳有无磨损,坠石是否丢失,筏架是否安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保证筏架正常。

2.防风 刮大风时或台风季节,应注意加固筏身。同时,也可采用吊漂沉筏的方法,增强抗风力。把后期增加的浮漂,全部改为吊漂,使筏架下降到水面下1~2米深处,可以有效的减轻风浪对筏架的冲击,保证渡夏浮筏的安全。台风过后,采苗器往往受风浪影响而相互缠绕,此时应及时出海整理,并加坠石固定。

3.防止贝苗脱落 扇贝的采苗器投挂以后至稚贝长到2毫米以前,一般不要洗刷网袋,以防脱苗,2毫米后可在海水中摆袋洗去浮泥。

贻贝的采苗绳上往往附着杂藻,这些杂藻有利于稚贝的附着,不必清除。苗绳上的浮泥、麦秆虫等对贻贝附着虽有一定影响,但危害不大,不必清理洗刷,以免造成贝苗脱落。

4.检查附苗情况 肉眼见苗时应检查附苗情况。刚附着的贝苗很小,肉眼很难分辨清楚,可采用洗苗镜检法进行检查。如检查贻贝苗的具体方法:取一定长度的苗绳(5~10厘米),放入水中破开绳劲,用力摆动,或用软毛刷轻刷,把贝苗连同浮泥一起清洗下来,再滴上少量的甲醛溶液,杀死贝苗,经沉淀、荡洗除掉浮泥杂质,用解剖镜或放大镜计数检查,并测量大小。另一种简易的检查方法,就是取一定长度的苗绳,放入漂白粉溶液中浸泡,然后用毛刷轻轻刷洗,再收集计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