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的育成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海水养殖实用技术手册》第294页(2141字)

(一)插核贝的休养 插核贝施术后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称之为休养。休养的目的是使插核贝继续在生理抑制(不大活动)的状态下逐渐恢复正常,以免插核贝施术后死亡;并使珠核在移植小片形成珍珠囊之前不发生或少发生位置移动,防止脱核、素珠及畸形珍珠的产生。

1.休养海区条件 休养场地要求靠近插核室,风平浪静,流速稳定,水温不超过28℃,盐度在21以上,水深不小于5米,底质较硬,敌害生物少,无污染的海区。

2.休养方法 休养笼常采用双圈笼,笼底套入网目为0.2~0.3厘米的网布,休养贝最好能吊养在浮筏上,吊养水层在2.5米以下,每笼装30~40个。

3.休养期 休养期一般为20~25天,如休养场地不足或其他原因缩短休养期时,在海况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如连续5天内没有发生死贝现象,而且脱核率低于5%(以留有核数计算)时,由可结束休养阶段,但休养期不能短于10天。

4.管理 从插核后第三天开始,每天检查1次,连续3天后,每隔3~5天检查1次。检查时尽量缩短露空时间,动作要轻,尽量减少对施术贝的刺激。检查时主要工作是洗净浮泥,清除死贝,回收珠核,做好记录。

休养结束时要调整放养密度,装入育珠笼,填报育珠开始的时间(年、月、日)、贝数和核数,将记录表和贝一起交给育珠人员。另填报原施术日期、牌号、贝数、总核数、休养期间死亡及脱核数,移交育珠日期、牌号、每贝含核数(平均)数,交插核主管人员存查。

(二)珍珠的育成

1.育珠场 育珠场应选择风平浪静、潮流畅通等海况条件较好的养殖海区,它可以促进插核贝的生长和珍珠质的分泌,缩短育珠周期。育珠场地的条件也是影响珍珠色泽的决定因素。有适量淡水注入,海水盐度在19~28范围内,夏季水温不超过30℃,冬季不低于13℃,水质肥沃,浮游生物量多的海区,育成的珍珠多为白色系的优质珠。反之,盐度高,透明度大,水温高的育珠场,则多产黄色系的珍珠。

2.吊养水层 吊养方法与珠母贝的养殖方法相同。但育珠期间的吊养水层,对育珠以及珍珠质的影响极大。主要原因是水温的变化,如能控制在育珠贝正常生理活动的适温范围(15~28℃)内,则可缩短育珠的时间。若吊养水层浅于0.5米,不但影响珠质,而且还会因水温的急剧变化而引起育珠贝的死亡。但吊养太深,往往导致育珠贝形成珍珠的速度慢。一般吊养水层为2~6米。

3.育珠期的管理 育珠期间,应根据海区的特点,随季节变化合理调节吊养水层,让育珠贝生活在最适温度条件下,以提高育珠贝的成活率的珍珠质量。及时清理附着物、污泥,操作时要轻拿轻放,动作迅速,不得抛掷,以避免强烈震动,尽量缩短露空时间,禁止在陆地清贝。

育珠期一般为1~2年,商品规格的珍珠层厚度应达到0.6~1毫米,即可以结束育珠,进行收获和加工。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有些育珠场受经济利益驱动,不合理地缩短育珠期,致使珍珠层厚度根本达不到商品规格,这种做法不应提倡。

(三)收获与简单加工 插核贝经1~2年的育珠养殖,通过测定珠层厚度达到:小核为0.6毫米、中核为0.75毫米、大核为0.9毫米以上时,即可进行采收。

1.收珠季节 珍珠起水时间以12月或翌年1~2月(水温在13℃以上及17℃以下时)最好,这个时期珍珠光泽鲜艳,质量较高;3~4月和11月较差,7~8月最差。因此,采收工作一般都在冬季进行。

2.收珠方法 收珠时,将育珠贝的软体部与贝壳分离开来,逐个取出人工养殖的珍珠,一般每开壳1万个贝、可收珠5~7.5千克,剩下的贝肉可供食用。

3.珍珠的处理 珍珠采收后必须立即处理,以防止其体液和海水粘附在珍珠表面、干结成薄膜而影响珍珠的质量。处理时先用肥皂水洗涤,再用清水漂洗干净并擦干。对表面受到腐蚀的珍珠,用硅藻土粉末和橄榄油混合制成浓糊,再加入适量硫酸稀释成打光膏,用软毛刷蘸打光膏摩擦珍珠表面,最后洗净擦干。对光泽较暗的珍珠,用过氧化氢(双氧水)或稀盐酸处理,使之恢复光泽。处理时要注意合理控制药液浓度、温度和时间,否则会引起珍珠变质。用盐酸处理的珍珠,要用氨水中和,再洗净擦干。为增加珍珠的光泽,可先将珍珠放在浸过松节油的软皮上面打磨,再用硅藻土粉末研磨之后,在清洁的硅藻土中放置一段时间,最后用橄榄油和熟皮打光;或用过氧化氢浸泡,水洗之后,装入盛有锯屑或精盐的布袋中搓磨。处理之后储于液体石蜡中,待进一步加工或分级出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