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海区、养殖筏及其设置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海水养殖实用技术手册》第360页(5106字)

(一)养殖海区

1.养殖海区的选择

(1)底质 以平坦的泥底或泥砂底为好,硬砂底次之,稀软泥底也可以,这类底质的海区适合打橛(椿)设筏养殖。凹凸不平的岩礁海底可采用下石砣设筏的办法开展养殖。

(2)水深 要根据所用的苗绳长短和养育形式来确定。一般在冬季大干潮时能保持5米以上水深的海区,均可开展筏式养殖生产。

(3)流浪 理想的养殖海区是流大、风浪小,又是往复流的海区。这样理想的海区是比较少的,尤其是水深流大外海区,一般风浪都比较大,但只要我们做好安全工作,浪大的外海也是很好的养殖海区。

(4)透明度 由于海带需要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以水色澄清、透明度较大的海区为好。在海水较浑浊、透明度不到1米的海区,可以采用短苗绳浅挂平养。对于透明度而言,关键是其相当稳定。

(5)营养盐 营养盐的含量,对海带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氮和磷。因此,在选择养殖海区时,要调查清楚该海区的自然肥的含量及其变化规律,为合理施肥提供可靠的依据。根据海带日生长速度对氮肥的需要计算,海水中硝态氮和铵态氮的总量,要经常维持在100毫克/米3以上,才能满足海带正常生长的需要。200毫克/米3以上的海区为肥区,可以不施肥。

(6)水质 在城市附近的地区,每天都有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排入。生活污水对海带生长不仅无害,而且有利。工业污水则不一样,工业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对海带养殖有很大的危害,因而应避免这样的海区。

2.养殖海区类型的划分 根据以往的资料和各海区海带生产情况,可把海带养殖海区划分三种类型:

(1)一类海区

①在大汛潮期的最大流速可达30~50米/分钟,低潮时水深在20米以上,不受沿岸流影响。

②透明度比较稳定,在一个季节内变化幅度在1~3米间。

③含氮量一般保持在20毫克/米3以上,每666.7平方米产量为当地最高的海区。

④底质为泥底或泥砂混合底质。

(2)二类海区

①大汛潮期最大流速在10~20米/分钟,低潮时水深在15米左右。

②一个季节中透明度变化范围在1~5米间,受沿岸水流的影响较大。

③含氮量一般保持在5~10毫克/米3,每666.7平方米产量居当地的中等水平。

(3)三类海区

①流速比较小,在大汛潮期不设筏子的最大流速在10米/分钟以下。设筏后,流速只有2~5米/分钟。低潮时水深在10米以下。

②透明度变化范围约在0~5米以上,有风浪时海水特别浑,风后或无浪时的海水清澈,有时可见底。有的常年浑浊称浑水区。受大小潮的影响很大,大汛潮较浑,小汛潮较清。

③含氮量一般在5毫克/米3以下,有时经常处于“0”状态。这类养殖区属于低产类型。

3.不同类型海区的合理利用 在掌握了海区自然环境条件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海区要因地制宜的采取相应的措施,充分发挥其自然优势,才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对水深、流大、浪大的一类海区,首先要作好安全工作。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采用顺流设筏大平养的方法为最好,这样有利于海带叶片均匀充分受光,发挥个体生长潜力。

流、浪较小的二类海区,在外区适合设顺流筏大平养;在内区适合于横流设筏,采用先垂后斜平养殖为好。若进行贝藻间养,可提高经济效益。

水流较缓的三类海区,适合于贝藻间养,顺流和横流设筏均可。外区适合绳贝藻间养(一绳养贝,一绳养藻),内区适合区贝藻间养(一区养贝,一区养藻),这样有利于调节流水。

(二)养殖筏

1.养殖筏的类型与结构 养殖筏基本上分为单筏(又称大单架)和双式筏(又称大双架)两大类。有的地区又因地制宜改进为:方框筏、长方框等。

长期生产实践证明,单式筏子比较好,它每台是独立设置的,受风流的冲击力较小,抗风流能力较强,因而比较牢固、安全,特别适用于风浪较大的海区。单式筏子是我国目前海带养殖的主要类型,其他各种类型的筏子使用得很少。它主要由1条浮梗,2条橛缆,2个橛子(或石砣)和若干个浮子组成(图6-5)。

图6-5 单式筏子结构示意图

1.浮梗 2.橛缆 3.木橛(或石砣) 4.玻璃球(或毛竹筒) 5.吊绳 6,苗绳 7.坠石绳 8.坠石 9.海带

此外,还有一种方框筏,这是在内湾风浪小的海区经常采用的一种筏架形式。其方法是指筏身两端绑在横的绷缆上,根据筏距的要求,例如筏距定为6米,那么即在横绷缆上每隔6米绑一台筏身,横绷缆的长度则依据当地海况而定。横绷缆的两端用双橛固定,而在横绷缆上每隔3~4台另打边橛加固,这样形成了大方框的形式。

这种形式省工、省料、操作方便,同时对稳定筏身有好处,筏间距一致,比单式筏子优越。但是,抗风流能力较差,因而只适合内湾或养殖海区的内区。

2.养殖筏的主要器材及其规格

(1)浮梗和橛缆 过去一直采用植物纤维绳。由于它在海水中长期浸泡后易腐烂,一般仅能使用1年。现在各地均使用化学纤维绳索,如聚乙烯绳、聚丙烯绳等。这种材料抗腐蚀、拉力大,一般可用8~10年,而且操作方便,因而颇受生产单位的欢迎。

浮梗和橛缆直径大小可根据海区风浪大小而定。一般风浪大的海区其直径要求1.5~2.0厘米,风浪小的海区其直径1.0~1.5厘米即可。

(2)浮子 过去南北方都使用毛竹筒作浮子。后逐渐改用玻璃浮子和塑料浮子。毛竹筒作浮子操作方便,不易损坏、浮力大、水深容易保持平衡,但直径要在10厘米以上才宜使用。每台竹筏子用长2米的毛竹筒20根,一般可用3~4年。

玻璃浮子一般直径为25~30厘米。虽浮力比较大,但极易破碎,操作麻烦,自身的重量大,浮力不均衡。

塑料浮子与玻璃浮子形状相同,制作时还设有2个耳孔,以备穿绳索绑在浮梗上。它比较坚固、耐用、自身重量小,浮力大,可承受12.5千克的浮力,与聚乙烯浮梗配合使用,大大提高了海带养殖生产的安全系数。

3.橛子或石砣 橛子有两种,一种是木橛(椿),一种是竹橛(椿)。北方都用木橛,南方除用木橛外,还用竹橛。木橛适用于任何能打橛的海区,而竹橛只适用于软泥底的海区。木橛可用各种干燥的木材,如楮木、柳木、杨木、沙木、松木等制作。

木橛的种类很多,有无柄橛、加横木橛、缠绳橛等,前两种使用比较普遍。较粗的橛可以短些,较细的橛应长些,这要看海区的风浪和底质情况而定。凡风浪大、流大、底质松软的海区,橛身要长些,要粗些;反之,则可短些、细些。在一般海区,木橛的长度应有1000厘米左右,粗15厘米左右。竹橛的长度视海底软泥的深度而定,海底软泥深度达1米者,长度应在2米以上;软泥深达2米者,长度应在3米以上。

在不能打橛的海区,采取下石砣的办法来固定筏身。石砣的大小要根据养殖区的风浪潮流的大小而定,一般1000千克才好。其形状以方形为宜,其厚度薄一点的好,以使重心降低,从而增加固定力量。一般使用的石砣,其高度约为长度的1/5~1/3。石砣顶面安置有比较粗的铁棍制成的铁鼻,铁鼻的直径一般在12~15厘米。石砣的附属物有铁条环与“狭口”两种。铁条环一般用较粗的铁棍或由数股粗铁丝扭成,两端有椭圆形环,上环的直径大小需根据砣缆粗细而定。下环是接“狭口”用的,直径一般为6厘米左右。铁条环的长度应根据石砣的半径而定,如石砣半径50厘米,则铁条环的长度有80厘米即可(长出30厘米)。“狭口”规格以蹄形者为较好,一般使用的“狭口”多用1.6厘米粗的铁棍制成。

(三)养殖筏的设置

1.海区布局 海带养殖的海区要合理布局,既要充分利用海区生产力,又要考虑到使海带有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这样才能保证海带充分地发挥个体和群体的生长潜力,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筏子的设施要视海区的特点而定,必须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其次是有利于海带的生长,并考虑到管理操作方便,整齐美观。一般30~40台筏子划分为1个区,区与区间呈“田”字形排列,区间要留出足够的航道。区间距离以30~40米为宜,平养的筏距以6~8米为宜,在同时开展贝类养殖的海区,可将海带养殖区与贝类养殖区相间排列开来,这样可以减少一个养殖对象在一定区域内的相对密度,从而改善其生活环境条件,同时又能利用动植物间的互利因素,促进贝藻共同生长。

2.筏子设置的方向 筏子的设置方向不但关系到筏身的安全,而且关系到养殖方法与海带的受光情况。在考虑筏向时,风和流都要考虑,但二者往往有一个为主。比如风是主要破坏因素,则可顺风下筏;流是主要破坏因素,则可以顺流下筏;如果风和流的威胁都较大,则应着重考虑顺流下筏。当前推广的顺流筏养殖法,必须使筏向与流向平行,尽量做到顺流。采取“一条”养殖法时,筏向则必须与流向垂直。

3.打撅和下砣 打橛是一项比较劳累的工作,现在各地已试制成功了各种型号的打橛机械。机械打橛方法很简单,就是用机械将斗杆上下提动,把橛子打入海底;人工打橛方法较复杂,在此不作详细介绍。

下石砣工具很简单,只需几只养殖用的小船,几根架砣用的粗木杠及一条下砣大缆即可。架砣木需使用槐木等硬性的坚固木料,其长度与粗细要根据下砣用的船只大小和石砣重量来确定,一般用长5米以上,粗20厘米的槐木杆。下砣大缆必须结实,能承担石砣重量。大缆下端绑一“S”形的粗铁钩,下砣时用以钩住石砣的铁鼻,慢慢将石砣沉下海底。下砣时,可用双连小船候潮下砣或用大船超重设备下砣。

4.下筏 木橛打好或石砣下好后,就可以下浮筏。橛缆或砣缆随着打橛或下石砣时,就需要绑在橛或砣上,并在其上端系以浮漂。下筏时,先将数台或数十台筏子装在舢板上,将船摇到养殖区内,顺着风流的方向开始将第一台筏子推入海中,然后将筏子浮梗的一端与系有浮漂的橛缆或砣缆接在一起,另一端与另一橛缆或者砣缆用相同的绳扣接起来。这样一行行地将一个区下满后,再将松紧不齐的筏子整理后,使整行筏子的松紧一致,筏间距离一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