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疫腐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北方果树病虫害防治手册》第148页(1508字)

梨树疫腐病又叫黑胫病、干基湿腐病、疫病,在我国西北及华北地区均有发生。甘肃、内蒙古、青海、宁夏等地主要为害梨树主干,导致死树;河北梨区主要为害果实,造成果实腐烂,近年在幼树主干上严重发生,导致死树。

【症状】:

梨树疫腐病主要为害主干和果实,有时也可侵染新梢和叶片。

主干受害,主要发生在树干基部。开始先在树皮表面形成黑褐色、水渍状、不规则病斑,后期病菌逐渐向内扩展侵染形成层,直接为害木质部。后期发病部位失水,干缩凹陷,质地变硬,发病与未发病部位交界处产生龟裂。1~2年生幼树受害,当年生枝叶萎蔫、焦枯,严重时全树变黑、枯死。定植后3~4年的幼树受害,生长衰弱,叶片变小,花期延迟,果实生长慢,易早落,生长后期,叶片提早变红并常造成早期落叶。病斑绕枝干一周后,全树枯死。

果实受害,主要发生于盛果期。刚开始果面产生淡褐色至褐色斑点,边缘不明显,不整齐,而且只局限于果实表层,条件适宜时病斑迅速扩大变成不规则形,浅红褐色至深红色,同时,病斑由果实表层向深层发展,果肉变褐,水渍状,病果不易腐烂。潮湿时,病斑表面产生稀疏的白色绵毛状物。

叶片受害,形成黑褐色不规则形病斑,病斑较大,严重时变成软腐状。新梢受害,也形成黑褐色不规则病斑,后期导致新梢顶部枯死。潮湿时,病叶及新梢表面均可产生白色绵毛状物。

【病原】:

Phytophthora cactorum(Leb.et Cohn.)Schrot,属于鞭毛菌亚门疫霉属真菌。

【发病规律】:

病菌以卵孢子、厚垣孢子或菌丝体在病组织内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通过灌溉水或雨水飞溅传播,从伤口或皮孔侵染为害。降雨多或灌水多的川地、低洼地、阴湿地和土壤黏重的梨园,枝干受害较重;枝叶茂密、通风透光不良、小气候湿度大的梨园,果实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以栽培措施为主,抓住育苗、建园、灌水、修剪等四个关键环节,辅助以药剂防治,可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害发生。

(1)加强栽培管理 选用杜梨、酸梨作砧木,高位嫁接,接口高出地面20厘米。低位苗适当浅栽,使砧木露出地面,以防病菌从接口侵入。已深栽的梨树应扒土晾晒接口,提高抗病能力。灌水要均匀,不要积水。改漫灌为从水渠分别引水灌溉。苗圃最好高畦栽培,减少灌水或雨水直接浸泡苗木基部。

(2)搞好田园卫生 采收前后,随时将病果摘除、拾净,深埋或带出园外。发病严重的果园,应适当提高结果部位,或在树冠下铺草,防止土壤中病菌向上传播。

(3)树干治疗 树干发病后,及时刮治或割治,然后涂843康复剂原液或90%疫霜灵可湿性粉剂50~100倍稀释液,保护伤口。

(4)药剂防治 果实受害严重的果园,从果实采收前一个半月开始喷药,10~15天喷一次,连喷2~3次,能显着控制果实受害。有效药剂有1∶2∶200的波尔多液、90%疫霜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