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小食心虫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北方果树病虫害防治手册》第153页(1257字)

梨小食心虫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简称“梨小”,俗称蛀虫,黑膏药。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5~7毫米,全体灰褐色无光泽,前翅灰褐色,前翅约有10条白色斜短纹,但不及苹小食心虫明显,翅中央有一小白点。

幼虫:体长10~13毫米,头、前胸盾、臀板均为黄褐色。胸、腹部淡红色或粉色,臀栉4~7节,齿深褐色。

卵:长0.5毫米,椭圆形,稍扁、黄白色、孵化前变黑褐色(图2-8)。

图2-8 梨小食心虫

1.成虫 2.卵 3.幼虫 4.蛹 5、6.被害状

【发生规律】:

在北方(如辽宁),单植梨园梨小发生2~3代。越冬代成虫发生在4月下旬至6月中旬;第一代成虫发生在6月末至7月末;第二代成虫发生在8月初至9月中旬。第一代幼虫主要为害梨芽、新梢、嫩叶、叶柄,极少数为害果。有一些幼虫从其他害虫为害造成的伤口蛀入果中,在皮下浅层为害。还有和梨大食心虫共生的。第二代幼虫为害果增多,第三代果为害最重,第三代卵发生期8月上旬至9月下旬,盛期8月下旬至9月上旬。

在桃、梨兼植的果园,梨小第一代、第二代主要为害桃梢,第三代以后才转移到梨园为害。

【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 春季细致刮除树上的翘皮,可消灭越冬幼虫;单植梨园,在第一代和第二代幼虫发生期,人工摘除被害虫果;桃梨兼植园,及时摘除被害桃梢,减少虫源,减轻后期对梨的为害;种植诱集植物,试验证明,在梨园周围零星种植李子树,诱集梨小在李果内产卵,在北京,5月初,95%以上的李果均被梨小食心虫蛀食,在其脱果前,及时摘除全部受害李果,集中销毁,可有效压低当年虫口数量;黑光灯诱杀;在越冬脱果前(北方果区一般在8月中旬前),在主枝主干上,利用束草或麻袋片诱杀脱果越冬的幼虫;建园时,尽量避免与桃、杏混栽或近距离栽植,杜绝梨小在寄主间相互转移;在果园中设置糖醋液(红糖∶醋∶白酒∶水=1∶4∶1∶16)加少量敌百虫,诱杀成虫。

(2)生物防治 以梨小食心虫诱芯为监测手段,在蛾子发生高峰后1~2天,人工释放松毛赤眼蜂,每公顷150万头,每次30万头/公顷,分4~5次放完,可有效控制梨小食心虫为害。

(3)药物防治 防治时间及指标:8月份开始卵果率调查,达1%~2%开始喷药,10~15天后卵果率达1%以上再喷药。药剂种类及浓度:2.5%溴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10%氯氰菊酯2000倍液及40%水胺硫磷1000倍液,1.8%阿维菌素3000~4000倍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