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实蜂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北方果树病虫害防治手册》第170页(1277字)
梨实蜂属膜翅目、叶蜂科。俗称花钻子、白钻虫。它分布于北京、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直辖市,仅为害梨。早熟品种受害较重,晚熟品种受害轻或不受害。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4~4.5毫米,翅展9~11毫米,体黑色有光泽。触角丝状,9节。除第一、第二节为黑色外,其余7节雄虫为黄色,雌虫为褐色。足细长,腿节以上为黑色,腿节以下为黄色,翅透明,淡黄色。
幼虫:共5龄,老熟幼虫体长约9毫米,淡黄白色,头部橙黄色。胸足3对,腹足7对。
卵:长椭圆形,白色。
蛹:裸蛹,白色,复眼黑色。
茧:椭圆形,褐色。
【发生规律】:
梨实蜂一年发生1代。专性滞育,以老熟幼虫在土层内做茧越冬,以10厘米深、距树干半径1米范围内居多。辽西区4月中旬化蛹,蛹期7天左右。成虫发生期从4月下旬开始至5月初。此期如降雨,成虫发生更为集中。河北石家庄梨区成虫羽化盛期在3月末至4月初。从梨树物候期看,梨实蜂成虫羽化和产卵盛期是梨树花序分离至花瓣含苞待放时。前期羽化的成虫大多先集中在附近的杏、李、樱桃等花上取食,成虫喜在中午前后温度较高时活动,早晚或阴雨天温度低时,常静止在花中或花萼下。成虫有假死习性,温度较低时更加明显。成虫产卵在花萼组织里,一般一花仅产1粒卵,偶尔有2~3粒。产卵后表面有黑褐色黏液,产卵盛期在早熟品种梨花含苞待放期。产卵期短,一般为7~8天。卵期5~6天。幼虫孵化后在花萼基部里面取食。以后逐渐转入幼果中心,被害幼果脱落时,又转移到另一个果实里,一般1头幼虫可转移为害2~4个幼果。幼虫为害期约半个月,老熟后从果中脱出,落地入土做茧,进入休眠。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 在成虫发生期,利用其假死性,在杏、李、樱花开花时,震落成虫杀死;等梨树开花后,按照花期的先后顺序,继续人工杀灭成虫。在成虫产卵至幼虫为害期间,人工摘除有卵花朵和有虫幼果,集中消灭,以免幼虫为害更多的梨果。上述措施要认真细致,防治效果很好。
(2)药剂防治
①加强地面防治,在成虫羽化前(梨树开花前10~15天)用25%辛硫磷微胶囊剂3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剂300倍液或40.7%乐斯本乳油600倍液进行地面喷雾,喷雾重点在树干半径1米范围内,每公顷用药液2250千克。
②实施上述措施后,仍不能控制梨实蜂为害,可在成虫发生期进行树上喷药,防治时间在梨树含苞待放时。同时,对梨木虱和蚜虫也有兼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