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褐斑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北方果树病虫害防治手册》第145页(1186字)
梨褐斑病又称斑枯病、白星病,我国梨产区均有分布。南方梨区发生较普遍,浙江三花梨品种发病较重,严重发病的果园,引起大量落叶,对产量造成一定损失。
【症状】:
该病只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圆形或近圆形的褐色病斑,以后逐渐扩大。发病严重的叶片,病斑数十个,后期相互愈合成不规则的褐色斑块。病斑初期褐色,后期中间灰白色,周围褐色,长满黑色小点,最外层为黑色。
【病原】:
Mycosphaerella sentina(Fr.)Schroter,属于子囊菌亚门真菌;无性时期为 Septoria piricola Desm.,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器在叶组织内形成,孔口突出表皮外,球形或扁球形,直径80~150微米,暗褐色;分生孢子针状,无色,大小为50~83微米×4~5微米,有3~6个隔膜。子囊果球形或扁球形,黑褐色,直径50~100微米;子囊棍棒状,无色透明,大小为45~60微米×15~17微米;子囊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纺锤形或圆筒形,稍弯曲,无色,大小为27~34微米×4~6微米,有1个隔膜,两个细胞大小相等。
【发病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及子囊果在落叶的病斑上越冬,第二年春季通过风雨传播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孢子粘附在新叶上,条件适宜侵入叶片,引起初次侵染,侵染后形成的病斑上能形成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可通过风雨传播,再次侵害叶片。所以,在整个生长季中,因多次侵染,陆续引起叶片发病。
病害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在5~7月间,天气多雨、潮湿,发病重。南方,病害一般在4月中旬开始发生,5月中下旬盛发。发病严重的果园,5月下旬开始落叶,7月中下旬落叶最多。
【防治方法】:
(1)搞好梨园卫生 冬季扫除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侵染源,这是防治褐斑病极为重要的措施。
(2)加强梨园管理 在梨树丰产后,应增施肥料,特别是有机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雨后注意园内排水,降低果园湿度,创造不利于病害发展蔓延的环境,达到控制病害发展的目的。
(3)药剂防治 早春在梨树萌芽期,南方约3月中下旬,结合梨锈病防治,喷1∶2∶160~200波尔多液;落花后,一般正逢发病初期,约4月中下旬,喷第二次波尔多液。在天气多雨,病害发生重的年份,在5月上中旬再喷1次波尔多液。防治褐斑病的喷药重点在落花后。一般喷药2~3次,均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