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北方果树病虫害防治手册》第214页(1008字)

桑白蚧属同翅目,盾蚧科。又名桑盾蚧、桑介壳虫等。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发生,主要为害桃、李、杏等核果类果树。

【形态特征】:

成虫:雌成虫体长1~1.3毫米,橙黄色,宽卵圆形;触角退化成瘤状,上有一粗刚毛。介壳灰白色,长2~2.5毫米,近圆形,背面隆起,壳点黄褐色,偏生于壳的上方。雄成虫体长0.65~0.7毫米,橙黄或橘黄色,触角10节,有长毛,胸部发达,有卵形灰白翅1对,腹部末端有性刺1根。介壳灰白色,长约1毫米,长筒形,背面有3条隆脊,壳点橙黄色,位于前端。

若虫:扁椭圆形,橙色,触角1对,腹末有尾毛2条。

【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2~5代,以受精雌成虫在2~3年生的枝条上越冬。5月初雌虫于介壳下产卵,每个雌虫可产卵40~400粒,5月中、下旬出现第一代若虫,若虫群居在母体附近的枝干上吸取汁液并分泌白色蜡粉,形成介壳。7月出现第一代成虫并开始产卵,8月出现第二代若虫,9月出现第二代成虫,雄虫交尾后死去,留下受精雌成虫越冬。

【防治方法】:

(1)用硬毛刷或细钢丝刷,刷掉枝上的虫体,结合整形修剪,剪除被害严重的枝条。

(2)早春萌芽前喷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5%柴油乳剂。

(3)保护黑缘红瓢虫等天敌。

(4)加强苗木和接穗的检疫,防止扩大蔓延。

(5)若虫孵化期喷药防治。时间:第一代。预测法:于5月发现成虫已大量产卵时,随时剪取密布桑白蚧雌介壳的枝条或削掉介壳密集的树皮10~20段,稍阴干后分别放入玻璃管中,管口用棉花塞紧,将玻璃管吊挂在树冠内阳光不能直射的地方,每天观察管壁上是否有若虫。当发现管壁上有密密麻麻的若虫爬行时,即是若虫孵化始期。发生严重的桃园应在5~6天进行第一次喷药(此时卵孵化率约50%),再过5~6天进行第二次喷药(此时卵孵化率为90%以上)。据观察卵孵化后4~5天即分泌出蜡毛。喷药时可混加0.2%木醋或0.2%煤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