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其他病虫害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北方果树病虫害防治手册》第216页(5652字)

1.桃树流胶病

【症状】:

主要为害桃树主干和主枝。发病初期,发病部位膨胀,随后陆续分泌出透明、柔软的树胶。树胶与空气接触后,逐渐变成褐色晶莹、柔软的胶块,最后变成茶褐色硬质胶块。随着流胶数量的增加,树龄的加大,由流胶诱发的腐生菌侵染,树势日趋衰弱,叶片变黄,严重时甚至枯死。

病果表现淡褐色软腐,表面长有浓密的白色菌丝层及小黑色点状的孢子囊。

主要发生在幼果期,也可发生在近成熟期的果实上。病斑刚开始水渍状,条件适宜时病斑很快扩大,全果腐烂后表面布满白色的菌核,后期变为黑色如粪状。病果多成僵果,挂在树上或落在地面。

多发生在幼果上,果面变褐,后在发病部位表面出现灰色霉层。最后病果干缩脱落,并在表面形成黑色小菌核。

又称腐败病,刚发病时,在果实表面出现褐色水渍状斑点,后期病斑扩大变成污白色,边缘褐色,果肉腐烂。后期发病部位失水干缩,其上长出许多污白色至黑色小粒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枝条发生病斑,常在第二年树芽和枝条先端枯死。

主要表现在叶片,枝条少见,但果实也发生。桃叶被害后,在叶背面长出小圆形褐色疱疹状斑,稍微隆起,破裂后,散出黄褐色粉末,是病菌夏孢子堆;后期在背面产生褐色小点,是冬孢子堆;为害严重时,叶片枯黄脱落。果实受害出现细小稍凹陷的病斑;随果实增大,变成褐色至浓褐色的病斑,圆形至椭圆形,大小3~7毫米;病斑中央稍凹陷,后期出现夏孢子堆;病斑周围长期保持绿色。

桃叶被害,叶正面产生暗紫褐色,边缘不明显的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部褪绿成淡黄色。在病斑相对应的叶背面,散生淡褐色微隆起的小疱疹,是病菌的夏孢子堆。破裂后散出淡褐色粉末,发病后期在叶背发病部位长出白色的小疱疹,即病菌的冬孢子堆。

叶背产生白色霉斑,严重时叶背全面变白;病斑正面叶色褪绿,具有轮廓不太明显的黄褐色斑纹。

在春季桃树抽出叶片表现为花叶症状。症状有时表现在局部,而有时全株都发病。受害植株展叶延迟,叶片狭小。皱缩的叶片具淡黄及浓绿相间的斑驳。枝条节间缩短,变成簇状。果实畸形或不结实。

幼树上潜芽常开展,长出细小的黄色叶片。大树叶片表现深绿及浅绿色相间的斑驳。接近嫩梢处的叶片,早期表现为明脉状。老叶有卷曲下垂的倾向,略带黄褐色。发病严重时,出现许多爪状叶,叶芽常提前开展,长出纤细的枝梢,其顶芽也不休眠而抽出狭条状的黄色叶片。全株出现许多扫帚状的丛生枝。病树的果实早熟,色泽较深,皮上有时带有红色或紫色斑点。

【形态特征】:

雌成虫近圆球形,长4~5毫米,宽3.8毫米,高3.5毫米。初期黄褐色,后期黑褐色,肛板上方体背中央两侧无纵向排列的凹坑。

成虫:是非常小的蛾子,体长仅有3~4毫米。体银白色,前翅狭长、银白色,近端部有一椭圆形的黄褐色斑,该斑外侧有4条褐色斜横纹,翅端有一黑点。前后翅缘毛特别长。

幼虫:体长约6毫米,体略扁,淡绿色。头小,淡褐色。胸足黑褐色,腹足极小。

【病原】:

是一种非传染性病害。

Rhizopus stolonifer(Ehrb.)Vuill.,属于接合菌亚门真菌。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Bary,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Botrytis cinerea Pers.ex Fr.,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Fhomopsis sp.,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

Tranzschelia pruni-spinosae(Fers.)Diet.,属于担子菌亚门真菌,病菌是一种全孢型转主寄生锈菌。中间寄主为毛茛科白头翁和唐松草属植物。

Leucotelium pruni-persicae(Hori),属于担子菌亚门真菌。病菌为转主寄生的锈菌。转主寄主为天葵。

Cercosporella persime Sacc.,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

由一种病毒引起。病毒的寄主范围很广,除桃外,还为害杏、李、梅及其他李属植物。

一种病毒侵染引起。除为害桃外,还侵染杏树和李树。

【发病规律】:

病虫侵害、霜害、雹害、水分过多或不足、施肥不当、修剪过度、栽植过深、土壤黏重或土壤过酸等都能引起桃树流胶,其中树体上的伤口是引致流胶发病的最主要原因。

病菌通过伤口侵入成熟果实。病菌的子囊孢子通过气流传播,病果和健果接触后也可传染病害。

病菌以菌核在树上、落在地面的僵果或土表越冬。第二年在桃树开花期,菌核萌发长出子囊盘,释放子囊孢子,成为初侵染来源。

病菌以菌核及分生子在病果上越冬。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树上的僵果或在地上的病果中越冬。

以冬孢子在落叶中越冬。在温暖地区也能以夏孢子越冬。

锈菌在天葵上产生性孢子和锈孢子,在桃叶上产生夏孢子和冬孢子,以菌丝体在天葵病叶上越冬。夏孢子借风传播,落到叶片上后萌发产生芽管,从气孔侵入。

可能以菌丝体在落叶上越冬。夏天开始发病,夏末到秋天病害扩展快。植株下部叶片先发病,逐渐向上部叶片蔓延。幼树病重,阴湿多雨天气有利于发病。

病毒可通过各种组织结合而传播,如嫁接传病。

在自然条件下,黄化病是由李叶蝉传播,也可通过嫁接传播,特别是芽接。

【发生规律】:

朝鲜球坚蚧对核果类果树为害特别大,杏、桃树受害尤为严重。成、若虫固定在枝条上刺吸汁液,体背附有高粱粒大小的紫红色介壳,严重时介壳累累,造成枯枝或全株死亡。该虫分布甚广,遍布我国辽宁、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等北方省份,寄主植物为桃、杏、李、梅、樱桃、苹果、梨等。该虫一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固着在小枝上蜡堆里越冬。第二年花蕾期,若虫爬出蜡堆,重新固着为害,不久便分化出雌雄,并且介壳逐渐膨大、硬化。5月为害最重。成虫5月中下旬产卵,若虫6月初孵化。初孵若虫在枝条上爬行,1~2天后固着于枝条裂缝、基部叶痕等处,并分泌蜡丝。

一年发生5~7代。据记载以蛹在被害叶背面结茧越冬,但在山东也有成虫在落叶及杂草中越冬的报道。4月上中旬,桃树叶展开时,成虫开始在叶片背面产卵,5月份第一代幼虫孵化,潜入叶内为害。在叶表可透视到弯曲的隧道,被害叶枯黄,早期落叶。幼虫老熟后,多由隧道端部叶片背面咬一小孔爬出,吐丝下垂,在下边叶背吐丝做白色小茧,茧由几根丝悬挂在叶背,幼虫在茧内化蛹。第一代成虫约在5月中旬发生,以后大约每月发生一代。10月至11月后,以蛹在叶背面的茧内越冬,或以成虫在落叶或杂草中越冬。

【防治方法】:

(1)加强果园管理。注意果园排水,增施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理化性状。酸性土壤要适当增施石灰或过磷酸钙,以中和土壤酸度。

(2)及时彻底防治枝干害虫,尽量减少创伤;注意果园防冻和日灼伤害。

2.桃软腐病

(1)果实成熟后要及时采收、贮藏,运输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止机械损伤。

(2)贮藏运输时应在控制低温条件下进行。

3.桃菌核病

参考桃褐腐病的防治方法。

4.桃灰霉病

(1)及时清除树上和地面的病果,集中烧毁或深埋。

(2)落花后及时喷洒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5.桃实腐病

参考桃褐腐病防治方法。

6.桃褐锈病

(1)冬季结合清园彻底清除落叶,集中烧毁,减少越冬菌源。

(2)药剂防治。生长季节结合桃树其他病害进行喷药防治,药剂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0.5波美度石硫合剂。

7.桃白锈病

(1)清除桃园及附近杂草,铲除中间寄主天葵,消灭侵染源。

(2)4~5月间结合桃树其他病害防治,喷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0.3波美度石硫合剂2~3次。

8.白霉病

(1)冬季结合清园收集落叶烧毁。

(2)发芽前喷洒5波美度石硫合剂,生长期结合防治桃穿孔病进行药剂防治。

9.桃花叶病

(1)必须从无病母树选取接穗。

(2)李蚜可能传毒媒介,应加强对果园害虫的防治,防止虫媒传播病害。

10.桃黄化病

(1)采用无病健芽进行嫁接。

(2)铲除桃园附近的李树,并注意及时喷药防治李叶蝉。

(3)接穗消毒。具体方法如下:将接穗放在50℃温水中浸5分钟,可以消灭病毒。已嫁接的苗木,可在冬季休眠时在50℃温水中浸10分钟,也可治愈。

11.朝鲜球坚蚧 朝鲜球坚蚧属同翅目,蚧科。又名桃球坚蚧;山东俗称“杏虱子”。分布广,在山东桃和杏上为害严重。其寄主植物有桃、杏、梅。

(1)结合冬季修剪,剪除越冬成虫。

(2)保护利用天敌。黑缘红瓢虫一生可捕食2000余头介壳虫,若发现枝条上有许多灰白色纺锤形、体背中央有两列黑刺的幼虫和瓢虫成虫时,可不用药剂防治。

(3)果树休眠期防治。发芽前,喷5%重柴油乳剂或3.5%煤焦油乳剂或合成洗衣粉200倍液。

(4)若虫孵化期喷药防治。重点防治第一代。

(5)树干涂药。朝鲜球坚蚧发生严重时,于发芽前又没有喷油乳剂的情况下,可用此法。涂药时宜早不宜晚,展叶后立即涂药。

12.桃潜叶蛾 桃潜叶蛾属鳞翅目,潜叶蛾科,是桃树的重要害虫,近年来为害日趋严重。

(1)人工防治 秋季彻底清扫桃园落叶、杂草,集中烧毁,以消灭越冬蛹或成虫。

(2)药剂防治

防治时间:老熟幼虫吐丝做茧期、蛹期和成虫羽化期,此时叶片内基本无虫,喷药可杀死茧内的幼虫、蛹和成虫。

药剂种类和浓度:50%敌敌畏乳油1000~1500倍;20%杀灭菊酯2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20%灭扫利4000倍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