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病毒手册

Cowpea chlorotic mottle virus(Kuhn)

书籍:病毒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生物科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病毒手册》第207页(1396字)

【释文】:

文献 Kuhn,C.W.(1964).Phytopathology 54,853;Bancroft,J.B.(1971).CMI/AAB.Descriptions of Plant Viruses No.49;Sakai,F.et al.(1983).J.Gen.Virol.64(6),1347.

形态与组分 正二十面体,直径25~32纳米。形态亚基32个,每个4.0×1.8纳米,结构亚基180个,有时有管状的病毒粒子出现。粒子分子量4600000,沉降系数88S,等电点pH3.6~3.7(0.1离子强度),浮力密度(CsCl)1.382克/厘米3,电泳迁移率-6×10-5厘米2/秒·伏(pH5.0,0.1离子强度),A2605.87。核酸为RNA,含量24%,分子量1100000,沉降系数23.1S,G∶A∶C∶U=26.4∶25.3∶20.3∶28.2。核酸可分RNA-1,RNA-2,RNA-3和RNA-44种。RNA-1分子量1150000,浮力密度1.364克/厘米3,它翻译的蛋白质分子量110,000;RNA-2分子量1000000,浮力密度1.356克/厘米3,它翻译的蛋白质分子量为100000;RNA-3分子量850000,它和RNA-4一起的浮力密度为1.360克/厘米3,它携带2个基因,编码衣壳蛋白和分子量为34500的蛋白质;RNA-4分子量320000,它也是编码衣壳蛋白。RNA-1、RNA-2和RNA-3为病毒感染所必需。蛋白质有4种,即衣壳蛋白和分子量为34500、100000及110000的3种蛋白质,总含量76%。衣壳蛋白质分子量19400,氨基酸残基182个,也有报道为181个。

生物学特性 系统感染豇豆(Vigna sinnensis)、菜豆(Phaseolus vulgaris)和普通烟(Nicotiana tobacum),引起花叶。局部感染:大豆(Glycine max)的“Lindarin”,引起坏死斑;大叶藜(Chenopodiumhybridum)和藜(C.album),发生局部病斑。也能感染葫芦科、茄科和藜科中的其他一些植物。诊断寄主为大豆、藜和Vigna unguiculata。繁殖寄主V.unguiculata。测定寄主为大豆、藜和大叶藜。汁液传。介体为菜豆叶甲(Ceratoma trifurcata)、黄瓜十一星叶甲(Diabotrica undecimpunctata),作非持续性传播,获毒约需24小时。致死温度65~70℃,稀释终点10-4~10-5,体外保毒期1~2天,在pH4~5中稳定,在pH7.0和溶液中缺少二价阳离子时不稳定。病毒衣壳蛋白为中等强度的免疫原。病毒分典型、大豆和山蝗3个毒株。在病株的根、叶片、萼片、雌蕊和花瓣细胞的细胞质、细胞核及液泡中都有病毒。在种籽外壳中也带病毒。病毒感染后还能产生仅含部分RNA,沉降系数18.2S和12.6S的无感染性的病毒粒子。

分类 雀麦花叶病毒群(Bromovirus)。

分布 美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