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蛇眼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保护地蔬菜病虫害防治手册》第208页(863字)
【释文】:
蛇眼病又称叶斑病。各地保护地和露地草莓上都有发生。严重时病株率40%~60%,对草莓的产量和品质有影响。
1.症状识别 病害主要发生在叶片、果柄和花萼上,茎有时也受害。叶片染病,开始形成小而不规则形、红色至紫红色病斑,中央褪为灰白色或灰褐色,具紫红色轮纹,似蛇眼状。后期病斑上产生许多小黑点。果柄、花萼及茎上发病,形成黄褐色至黑褐色病斑,不规则形,边缘色较深。
2.病原菌及传播途径 病害是由子囊菌亚门草莓蛇眼小球壳菌真菌侵染致病。无性世代为半知菌亚门杜拉柱隔孢真菌。子囊壳球形或扁球形,初生表皮下,后露出表面。子囊束生,长圆形或棍棒状,内有8个卵形无色的子囊孢子。分生孢子梗丛生,分枝或不分枝。分生孢子圆筒形至纺锤形,无色,单胞或具隔1~2个。病菌以菌丝在病叶上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于借气流、浇水、施肥等作业传播、侵染。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后重复侵染。
3.发病条件 高温潮湿适于发病。棚室温度18~22℃,长时间高湿,病害发生重。低于7℃,高于23℃病菌发育慢。品种间发病程度有差异。因都卡品种发病较轻,美国引进的Alater发病重。老叶易染病。
4.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不连作。选用戈雷拉、因都卡、明宝等抗病品种。定植时剔除病苗。
(2)清除病残体 及早清除病叶、老叶、集中烧毁。
(3)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80%大生(丰收、喷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10天喷1次,连续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