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吸虫病
书籍:皮肤病性病诊疗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皮肤病性病诊疗手册》第226页(789字)
肺吸虫主要寄生在肺,但也可侵犯皮肤、肌肉及其他脏器。中间宿主主要有石蟹、蝲蛄等。如吃了生的或未完全煮熟的被肺吸虫尾蚴侵入的石蟹或蝲蛄,则可致发病。
〔诊断要点〕
一、肺吸虫的幼虫和成虫在人体组织中均有移行的特点,在其行进中造成机械性伤害。其代谢产物可引起变态反应,表现为荨麻疹样损害。
二、皮损好发于胸壁、腹壁及四肢,为蚕豆大至核桃大的皮下结节,散发或成串,表面皮色正常,初期较软,后期变硬,具有游走性为其重要特征。
三、从痰、粪便、胸水或坏死组织中找到肺吸虫的虫卵,即可确诊。
四、用肺吸虫成虫制成的抗原,1∶1000~1∶2000稀释液皮内注射,阳性率可达98.8%。
五、病理变化 肺吸虫的囊肿呈多房性,囊内含有虫体、虫卵和夏科-雷登氏结晶,周围有中性白细胞和嗜酸性白细胞浸润。
六、血中嗜酸性白细胞增高。
〔治疗〕
硫双二氯酚 每日3克,儿童每日50毫克/千克分3次口服,隔日服药,连用20天为一疗程。
〔预防〕
一、加强卫生宣传,蟹或蝲蛄一定要彻底煮熟后再食用;加强粪便管理,防止虫卵入水或污染蔬菜。
二、流行区可行普查,发现患者及时治疗。
上一篇:包虫病
下一篇:皮肤病性病诊疗手册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