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蚜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保护地蔬菜病虫害防治手册》第259页(1082字)
【释文】:
豆蚜又称苜蓿蚜,属同翅目,蚜科。国内各地普遍分布。
1.寄主与为害 豆蚜可为害多种豆科植物,如蚕豆、菜豆、花生、苜蓿等。保护地蔬菜的豌豆、菜豆、豇豆、扁豆、蚕豆等均可受害。以成、若蚜群集寄主的心叶、嫩叶、嫩茎、花器和豆荚吸取汁液,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影响光合作用,致使叶片发黄卷曲,嫩梢萎缩成“龙头”状,嫩荚变黄,影响植株生长开花结实,造成减产。在华北和长江流域每年发生均较严重,植株成片死亡,甚至毁种绝收。
2.形态特征 有翅胎生雌蚜体长1.6~1.8毫米,体黑色或黑绿色,有光泽。触角6节,约与体等长,腹部各节背面均有硬化条斑。腹管黑色,圆筒形,细长,长度为尾片的3倍,尾片乳突状,黑色,明显上翘,两侧各有3根刚毛。
无翅胎生雌蚜体长1.8~2.8毫米,体较肥胖,呈阔卵形,黑色或紫黑色,有光泽。触角6节,比体短,约为体长的2/3,体被薄蜡粉,腹部各节背面膨大隆起,呈一大型隆斑,节间界限不明显。其他特征与有翅蚜相似。
3.生活习性 豆蚜一年发生20余代,南方温暖地区可周年繁殖为害。冬季成、若蚜在秋播的蚕豆、豌豆、紫云英等寄主上继续繁殖为害。北方山东一带以无翅成、若蚜在背风向阳的山坡、沟边、路旁的荠菜、地丁、野苜蓿的心叶及根茎交界处越冬。有少数以卵越冬。也可在温室豌豆等蔬菜上继续繁殖为害。翌年3月越冬蚜先在越冬寄主上活动、繁殖,气温上升到14℃时,产生有翅蚜迁飞到保护地或春季豆类蔬菜上和花生上,秋季再迁向秋豇豆、秋菜豆等繁殖为害,入冬后转回越冬寄主上过冬,或迁入温室继续繁殖为害。豆蚜耐寒能力强,气温15~23℃为繁殖适温,19~22℃为最适繁殖温度,相对湿度60%~70%。日平均气温22~23℃时完成1代只需5天。每头无翅胎生雌蚜可产若蚜100多头,繁殖速度很快,极易造成严重为害。温度低于15℃或高于25℃,相对湿度在50%以下或80%以上,其繁殖受到明显抑制。
主要天敌有瓢虫、食蚜蝇、草蛉和蚜茧蜂等,对害虫大发生有一定抑制作用。
4.防治方法 主要采取药剂防治。但要注意保护和利用天敌。加强虫情测报,提倡选用生物药剂防治。棚室蔬菜豆蚜在发生期可用22%敌敌畏烟剂熏烟,具体方法可参看菜蚜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