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菜潜叶蝇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保护地蔬菜病虫害防治手册》第267页(1429字)
【释文】:
菠菜潜叶蝇又称藜泉蝇。属双翅目,花蝇科。在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
1.寄主与为害 主要为害藜科和蓼科植物。经济作物中主要为害菠菜,也为害甜菜。幼虫潜叶食叶肉,仅留下表皮,形成块状虫道。虫道内残留很多虫粪,使菠菜失去食用价值,影响其品质和产量。
2.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5~6毫米。雄虫复眼间的距离(单眼三角区前方)很窄,但不接触。触角短小,3节,基部2节黄色至暗红褐色,第三节黑色,触角芒比触角全长稍长。胸部背面灰黄色稍带绿色,腹部灰黄色至灰褐色。足跗节黑色,腿节、胫节黄色。雌虫复眼间的距离(单眼三角区前方)约占头宽的1/3;胸部和足的颜色比雄虫浅。
卵为长卵圆形,长约0.87毫米,白色,表面有不整的六角形刻纹。
幼虫蛆状,似种蝇的幼虫,长圆形,前细后粗。老熟幼虫长约7.5毫米。初孵透明,老熟污黄色。前气门有8个分岔,后气门有3个分岔。腹部末端有7对肉质突起。
蛹椭圆形,围蛹,长约5毫米,黄褐色至黑褐色。
3.生活习性 菠菜潜叶蝇1年发生多代。华北地区3~4代,以蛹在土中滞育越冬。每一世代的蛹均有部分进入滞育。第一代发生在保护地根茬菠菜上,5月上旬开始发生第二代,6月份发生第三代。沈阳越冬代成虫于5月中旬开始产卵,第一代幼虫严重为害期发生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成虫羽化集中在清晨气温低、湿度大时。成虫活跃,产卵前期约4天。雌虫不选择上代为害过的叶片产卵,甚至被害株上未受害的叶片也可减少着卵40%。卵产在寄主叶片的背面,通常以4~5粒呈扇形排列在一起。每头雌虫产卵40~100粒不等。卵期2~6天。大多在傍晚或在夜间孵化。幼虫孵出后,钻入叶肉,约需1天时间。这对药剂防治有利。初孵幼虫不在已有虫道的叶片表皮钻蛀。所以,当叶片已有潜叶蝇为害时,常使后孵出的幼虫找不到适宜的钻蛀点而死亡。但幼虫在得不到正常食料时,也能以腐烂有机质或粪肥为食,并能完成发育。幼虫共3龄。各龄发育历期分别为1天、2天、7天,整个幼虫历期约10天。在较寒冷地区,幼虫期可长达20余天。幼虫老熟后,一部分在寄主叶内化蛹,另一部分脱叶入土约5厘米处化蛹。蛹期约2~3周。越冬代的幼虫老熟后全部入土化蛹。蛹期长达半年以上。
菠菜潜叶蝇一年中以春季越冬代成虫最多,第一代幼虫为害最重。因为菠菜潜叶蝇各个世代都有部分蛹进入滞育状态,而到春天同时羽化,所以虫口达到高峰。这是造成第一代大发生的原因。此外,夏季的高温、干旱对菠菜潜叶蝇发育不利,导致2~3代虫口有下降趋势。特别是第三代以后遇高温干旱,越冬代虫口大幅度下降。翌年春季第一代发生数量少,为害减轻。
4.防治方法
(1)消灭虫源 合理施肥,收获后将残株、落叶集中烧毁或沤肥。施用的粪肥须经充分发酵腐熟。
(2)药剂防治 于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期或初见为害状开始喷药。防治方法参看豌豆潜叶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