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静电剂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塑料助剂手册》第631页(3425字)
【释文】:
塑料的静电危害
大多数塑料及其它高分子材料都具有优良的绝缘性和耐水性,这些宝贵性能使它们在电气和电子工业中获得了广泛应用。然而,高绝缘性也从反面为塑料带来静电危害问题。当塑料制品因摩擦而产生静电时,由于它们的电阻很高,加之吸水性又低,形成的静电不易消去。静电压和容量的聚集增大,使塑料制品容易吸附尘埃,影响其制品的透明性及表面洁净和美观,而且还可影响制品的使用性能。例如唱片吸尘后,放唱时会产生“沙声”或“爆点”等杂音,严重损害音质。电影胶片吸尘后,放映时影像会变得模糊不清。在空气干燥的地区,当我们行走在塑料地板或合成材料地毯上时,鞋底与地板的摩擦会使人体带电,严重时若人手与门把或其它物体接触,还可能产生放电现象,使人有电麻感。在塑料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静电更大,静电压常常会高达几千伏甚至几万伏,直接影响到生产的正常进行和产品质量。例如在薄膜包装机进行包装时,静电作用可使薄膜吸附在金属部件上,使操作难以连续进行。在电影胶片的生产过程中,涂布乳剂时由于静电放电会导致火花曝光,在收卷薄膜时,由于静电的积累常使人触电。更有甚者,当静电引起电晕放电或火花放电时,若周围环境中有易燃易爆的物质存在,还会导致着火或爆炸。
近代塑料加工不断向高速发展,塑料制品的应用遍及工业和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静电危害问题越来越突出,已引起了塑料加工和应用部门的普遍重视。
塑料中静电的产生
静电现象对于人们来说并不陌生,许多物体经摩擦后都会发生静电。产生静电的原因虽经不少研究,但至今还不完全清楚。根据电子理论的一般解释是: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电子离开一个物体的表面附在另一物体的表面,这样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多余电子的物体带负电。至于说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究竟哪个带正电,哪个带负电,这要取决于两种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研究表明,塑料等高分子材料的带电序列如下:
(十)聚氨酯,毛发,尼龙,羊毛,蚕丝,粘胶纤维,棉,硬橡胶,醋酸纤维,维尼龙,聚丙烯,聚酯,聚丙烯腈,聚氯乙烯,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聚乙烯,聚四氟乙烯(一)
按照这一序列,两种物质摩擦时,总是位于前面的物质带正电,位于后面的带负电,两者在此序列中的间隔越大,摩擦所产生的电量也越大。再一个规律是:分子中含有极性基团多的聚合物如尼龙、聚氨酯等容易带正电,极性小的聚合物如聚乙烯、聚四氟乙烯等容易带负电。应当指出,这一带电序列只是根据经验排布的,由于对静电的成因尚不明了,实际中可能会遇到与此不符的现象。
摩擦过程中的电荷不断产生也不断消失。电荷消散的主要途径有三个,即摩擦物的体积传导、表面传导和向空中辐射。但当摩擦体的电阻过高,电荷来不及漏泄时,物体就会因电荷聚集而带电。
塑料的体积电阻和表面电阻可作为衡量其带电难易的尺度,电阻值越大,越容易积累电荷而生电。表7-1根据体积电阻将各种塑料的带电性分为五类,一般属于一、二、三类的塑料常有抗静电的必要。
表7-1 塑料的带电性分类
塑料中静电的消除与防止
在工业上消除和防止塑料带静电的方法有很多种,例举如下。
(1)在塑料加工过程中使用导电装置消除静电。
(2)增加塑料制品加工和使用环境中的空气湿度。
(3)通过接枝共聚改变聚合物结构,使其带有较多的极性基团或离子化基团,降低电阻,增加导电性。
(4)用强氧化剂氧化塑料制品表面,或用电晕放电处理其表面,增加导电性。
(5)向塑料中添加导电性填料如金属粉等。
(6)使用抗静电剂。
这些方法各具特点,也各有其局限性,其中以添加抗静电剂的方法比较简便有效,应用也较普遍。
抗静电剂的定义与分类
添加于塑料中或涂敷于其制品表面,能够降低表面电阻和体积电阻,适度增加导电性,从而防止制品上积聚静电荷的物质称为抗静电剂,也可称作静电防止剂或静电消除剂。
现在实际上使用的抗静电剂绝大多数是表面活性剂,而且以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主。
抗静电剂的分类方法有多种,最常用的是按化学结构和使用方法分类。按照化学结构可将抗静电剂分为如下几类:
阳离子型
阴离子型
两性离子型
非离子型
按照抗静电剂的使用方法可分为外涂型和内加型两类。外涂型抗静电剂是通过刷涂、喷涂或浸涂等方法涂敷于制品表面,它们见效快,适用面广,但容易因摩擦、洗涤而脱失。因此,它们只能提供暂时的或短期的抗静电效应。
内加型抗静电剂是在配料时加入到树脂中,使其均匀地分散于整个聚合物内,起到比较永久性的抗静电作用。它们耐摩擦,耐洗涤,效能持久,是塑料中广泛使用的抗静电剂主要类型。
在外涂型和内加型抗静电剂之间,并无明确界限,往往是一种化合物可兼做两用。
抗静电剂的作用机理
抗静电剂消除静电的方式主要有如下四种:
(1)抗静电剂的亲水基增加制品表面的吸湿性,形成一个单分子的导电膜。
(2)离子型抗静电剂增加制品表面的离子浓度,从而增加导电性。
(3)介电常数大的抗静电剂可增加摩擦体间隙之间的介电性。
(4)增加制品表面的平滑性,降低其摩擦系数。
在以上四种作用方式中,(1)和(2)可以降低制品的电阻,增加其导电性,加快电荷的漏泄。(3)和(4)可以减少摩擦时电荷的产生。一般认为,前两种作用是抗静电剂的主要功能。当然,对于一种抗静电剂来说未必全部具备上述所有的功能。
抗静电剂的使用条件
理想的抗静电剂应具备如下条件。
(1)抗静电效能大而持久。
(2)耐热性好,在成型加工的高温(120~300℃)下或反复进行热加工时不分解。
(3)与塑料的相容性适中,既具有一定的相容性,又具有一定的不相容性,在混炼和熔融加工时可与树脂良好地相容,成型后不会明显喷霜析出,但抗静电剂与树脂还须有一定的不相容性,以保证当表面的抗静电剂分子层受到破坏时,内部的抗静电剂能够及时渗出,形成新的分子层,恢复防电效能。
(4)不影响塑料的加工性能(如熔点、粘度、溶解性等)和制品性能(如透明性、着色性、印刷性、热合性和力学性能等)。
(5)与其它助剂的相容性好,无对抗效应。
(6)无毒、无臭、对皮肤无刺激。
(7)价格低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