鳜鱼 鳜属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淡水养殖实用技术手册》第16页(1770字)
的几种鱼类,在分类学上属鲈形目、鮨科。鳜鱼属种类较多,有大眼鳜、翘嘴鳜、石鳜、斑鳜、暗鳜和波纹鳜等。最常见的是大眼鳜(S.kneri)(图1-13)和翘嘴鳜(S.chuatsi)(图1-14),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眼的大小。大眼鳜眼大,占头长的1/4,因此又称睁眼鳜;翘嘴鳜眼小,占头长的1/6,因此又称细眼鳜。此外,翘嘴鳜体高而侧扁,背部隆起,呈菱形,似鳊鱼。而大眼鳜背部不隆起,身体较长,呈梭形,似鲤鱼。由于在同等条件下,翘嘴鳜的生长速度比大眼鳜快4倍多(但两种鱼在苗种阶段内的生长速度相差无几),因此目前人工养殖的主要是翘嘴鳜。养殖户必须认清两者的区别,以免养殖大眼鳜而亏本。
图1-13 大眼鳜
图1-14 翘嘴鳜
鳜鱼又叫桂鱼、季花鱼等,是着名的席上珍肴。刺少,味美,营养丰富,驰名中外,被誉为“淡水石斑”。鳜鱼以往没有专门饲养,主要是一个饲料问题,因鳜鱼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且只吃活鱼虾,饵料来源较困难。但由于鳜鱼乃群众十分爱好,加之经济价值高,是我国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因此近十年来各地都开展了鳜鱼人工养殖和人工繁殖,尤其是广东省发展速度最快,已成为我国主要的鳜鱼苗种生产基地。广东鳜鱼池塘养殖产量远远高于全国其他省区,主要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饵料鱼资源。广东鳜鱼饵料鱼主要为鲮鱼,价格便宜。鲮鱼为热带鱼类,不耐低温,一年可数次产卵,适于密养,又为底栖鱼类,体细长而无硬棘,易于被鳜鱼捕食,是非常合适的鳜鱼饵料鱼。1998年江苏省吴江市引进了露斯塔野鲮(泰国鲮);1999年一年两次繁殖成功,解决了鳜鱼的饵料鱼问题,促进了鳜鱼养殖业的发展;2000年鳜鱼养殖发展到333公顷,效益超1300万元。由于鳜鱼市场售价高、经济效益好,因此鳜鱼养殖业今后在我国仍将会有大的发展。
1.生活习性 鳜鱼属底层鱼类,广泛分布于江河、湖泊和水库。通常生活在静水或水流缓慢等较洁净的水体中。尤以水草繁茂的河段、湖泊数量较多。冬季水温低于7℃,栖息在深水处。春季水温回升后,鳜鱼逐渐游向浅水区觅食。池塘养殖中,夏、秋季鳜鱼常隐藏在池边水草下面。早春和晚秋鳜鱼在池塘边挖去浮泥形成较浅的洞穴,隐藏其中。冬季则栖息于池塘深处。
2.食性 鳜鱼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当幼鱼刚孵出后不久,就能吞食其他鱼苗,因此目前南方一带常用人工繁殖的家鱼苗喂鳜鱼苗,效果很好。鳜鱼长到4~5厘米时,即转为以小虾类为主要食料;体长10厘米以上时,则以食小型鱼类为主,有时同种鱼也相互残食。鳜鱼有一球形的胃,壁很厚,能随食量增加而膨大。鳜鱼捕食,系借助于感觉器官逐渐游向捕获物,然后短距离猛扑而吞食。鳜鱼人工饲养时,可投喂野杂小鱼或家养鱼种。也可投放一些鲫鱼、鲤鱼等让其繁殖小鱼,供鳜鱼吞食。
3.生长 鳜鱼生长速度较快,当年鱼苗可长到50~100克;第二年即可达500克;第三年达1~1.5千克;从第四年起,增长速度显着减慢。因此,人工饲养鳜鱼以2~3龄为好。目前常采用早繁苗,当年即养到500克左右上市。
4.繁殖习性 鳜鱼的繁殖季节为4~8月,长江流域5月中旬至7月初,北方较迟,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地进入4月就可催产。繁殖时适宜水温20~32℃,最适水温为25~28℃。天然水域的鳜鱼亲鱼有集群现象,尤其是那些具有一定水流的湖泊、河道入口处,是其理想的产卵场所,通常产卵是在夜间进行,属多次产卵类型,产卵活动可延续3~6小时,个别亲鱼间断产卵时间长达24小时。卵呈浮性,具有较大的油球,在流水中呈半漂浮状态,而在静水环境中则往往沉于水底。其卵径1.2~1.4毫米,受精卵孵化温度为20~32℃,最适温度为20~30℃,较低水温范围内(21~25℃),孵化时间要长,受精卵经43~62小时,胚体才能孵出。鳜鱼苗在卵黄囊消失后,即主动摄食,因此必须及时投喂饵料鱼苗,否则将发生互相吞食。